演员和编剧不是天敌
文/陈方
近日,宋丹丹在谈到演员片场改戏时说,一句“拍戏不是拍剧本”引发编剧圈内一片争议。宋丹丹此前一部戏《美丽的契约》编剧宋方金在微博上发布文章,吐槽宋丹丹片场随意改戏,不尊重编剧。很快,圈内著名编剧邹静之、李亚玲、宁财神等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围绕“演员乱改戏”展开热烈讨论。
按说演员和编剧本该唇齿相依,没有好的剧本,演员难做“无米之炊”;再好的剧本如果没有优秀的演员呈现,剧本里的故事和人物也只能存在于文字中、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无法立体起来。不过,理论上编剧和演员“唇齿相依”的关系,在现实中却并不和谐,从宋丹丹引爆的这一场“演员能不能改戏”的争论中可见一斑。事实上,这场争论的核心也是编剧和演员的话语权之争。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谈及韩剧热时,曾提及中国编剧的尴尬现状:“过去电影的字幕,第一打出的是编剧,然后才是导演、演员,现在电影直接打‘某某作品’,编剧却跑到跟烟火、灯光、舞美一样的后排位置去了。”编剧的地位不受重视,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影视业的发展。有数据为证,从2000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了电视剧生产大国,2000年中国的电视剧年产量就突破了10000集,在此之后每年都以数千集的数量在剧增,直到2012年问鼎峰值17000集,创下了美国同年电视剧产量的4倍。遗憾的是,能被观众记住的电视剧凤毛麟角,更多的电视剧都成了炮灰。相比之下,那些能够被观众铭记于心的电视剧,比如六六的《蜗居》、宁财神的《武林外传》、麦家的《暗算》、都梁的《血色浪漫》,编剧的名字往往和电视剧捆绑在一起。
没有“金牌编剧”,难有“明星剧本”,这是基本常识。如何培育“明星剧本”,当然要从重视编剧话语权开始做起。与国内编剧的弱势地位相比,国外的优秀编剧往往是电视创作的核心,他们可以挑选演员、导演,负责拍摄过程中的所有事务,其影响力贯穿整个制作始终。不仅如此,在工作之外,优秀编剧还深受广大观众的认可和追捧。很多观众都有明显的编剧情结,就像追明星一般追捧知名编剧。当然,国外编剧们的身价也像他们的地位一样,高高居上。韩国影视剧之所以能够以强劲势头席卷东南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韩国的影视剧制作体系,其中编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国内编剧经过种种“抗争”,再加上一些知名编剧的呼吁推动,编剧的尴尬地位有所缓解。其实,编剧和演员在影视剧创作中也未必一定要分出谁强谁弱,编剧也未必一定要达到国外编剧的强势地位,但是,演员和编剧间必须保有基本的尊重。
宋丹丹无疑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一句“拍戏不是拍剧本”之所以引发争议一片,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内编剧的地位过于弱势,越弱势越敏感,这也是基本社会常识。从这个层面看,编剧们抱团向宋丹丹吐槽也未必是坏事一桩,至少,这更有利于扭转国内编剧目前的尴尬境况。当然,通过此番争论,能让编剧和演员都谈谈什么是好剧本,又如何在创作中相互协作,善莫大焉。
《警察日记》、《白日焰火》两个影帝同日打擂
今日女报/凤网讯(记者 陈寒冰)由宁瀛执导,王景春主演并凭之获得“东京影帝”的电影《警察日记》日前宣布将于3月21日上映,与擒获“柏林双熊”的《白日焰火》同日打擂。王景春表示,同一天上映两部警察题材的电影非常有趣,不应视为竞争,而应看作自己与廖凡的“胜利会师”。
《警察日记》根据发生在内蒙古的一起悬而未决的真实血案改编,王景春在片中扮演鄂尔多斯东胜市警察局局长郝万忠,他也是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王景春凭借这一角色,于去年10月摘得东京电影节影帝的桂冠。刁亦男执导、廖凡主演的《白日焰火》也是一部与警察、破案有关的影片,在今年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值得一提的是,王景春也出演了《白日焰火》。此番《警察日记》与《白日焰火》都选择在一天上映,不仅是“东京影帝”和“柏林影帝”的对决,也是王景春的一次“左右互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