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3年12月20日> > 总第2396期 > A02 > 新闻内容
推行“人道养殖认证”刻不容缓
新闻作者:耿银平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耿银平
  近日,亚洲善待动物组织(PETA Asia)在网上发布一段视频,称在中国的安哥拉兔养殖场中,工人采用活体拔毛的方式采集兔毛。此后,多家国外知名服装品牌表示将停产安哥拉兔毛产品。
  (12月18日《新京报》)
  虽然人类可以通过拔取动物的毛发获得利润,在人道主义观念非常流行,人与自然关系注重和谐的当下,人类的利润通道绝对不应血腥而惨无人道,而应具有较高的文明意识、动物福利意识,具有了这种精神底线的经济,才是和谐而值得尊敬的经济。
  正因如此,美国等国家积极推广“人道养殖认证” 标签,该标签的作用是向消费者保证,提供这些肉、禽、蛋及奶类产品的机构在对待家畜方面,符合文明、公正、人道的标准。欧盟《阿姆斯特丹条约》也认为,宣布农场动物是有感知能力的生物,而不是农业产品或商品。这对于构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人类文明意识的发展,是一种积极推动。
  联系到新闻中的“活体拔兔毛”、“兔子被拔到露出粉红色的身体”,这种行为还是太残忍和非人道了,“毛会刺激兔子皮肤,而后长出的毛较粗,收购价更高”,养殖人员为了利润需要,而忽视了最起码的生命敬畏感,将鲜活的兔子当成了一种“僵化的物体”。这种残忍行为对于社会温情发展、文明素养,都形成了负面教唆。
  此类“带血的利润”受到了国际抵制,比如2009年部分欧洲消费者开始抵制中国企业生产的羽绒制品,因为一些中国企业“活拔绒”:一个人顺手抓起一只鹅,从其脖子处开始往下拔毛,拔下的羽绒在阳光中飞舞,鹅的凄惨叫声令人心里犯怵……此后,占世界羽绒及其制品70%供应量的中国企业开始风雨飘摇。如果这种态势不能得到遏制,不仅会让企业生产利润降低,也会让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影响力暗淡很多。这种无形资产的损失,更值得警惕。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莽萍也谈到:“动物与人一样具有感觉能力,能够感受到生之喜乐和死之恐惧。”动物无法用人类语言与我们沟通,但却为人类的生存默默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我们也应将“人道养殖认证”提升到重要位置。我们是“经济大国”,也应成为“质量经济大国”;是“制造大国”,更应成为“绿色生产和制造大国”。充分提升和挖掘经济发展中的人文、人道以及尊重、温情内涵。同时,也要抓紧动物福利立法,通过立法保障动物福利,使人们承担责任,保证动物基本利益。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