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要在很多年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1980年代,新疆南部的小院里,汉人聚会时的谈话,大部分内容都给了刘晓庆,她的《小花》、《瞧这一家子》,她的言论、离婚风波,她在报纸上连载的《我的路》,她那些被禁映的电影,她的走穴,她的大耳环和花衣服。某段时期的中国人,大部分话题都是刘晓庆。所以,其实我们都知道刘晓庆的年龄,完全不必用Discovery节目做专题,或者资深八卦人士在微博爆料。
但多年后我明白了,她之所以成为八卦话题女王,固然是因为那时候话题匮乏,也是因为,她是当年第一个敢于展露个性的明星。而且,是在那样一个前途未卜的时代,即便这种个性展露是那样粗率,却无异于一声惊雷。在《我的路》里,她详细讲述自己的婚恋细节,讲述自己在部队中为了入党,每天都到食堂去擦桌子、搞卫生,给所有的人看。所以,你焉知人们的批评和诟骂里,没有掺杂羡慕和惊疑,她说的做的,都是二十年后的中国人才敢说敢做的事。
1989年,她和林青霞在香港会面,亦舒专栏里的揶揄之意溢于言表:“刘晓庆最近一次外访,擦艳红胭脂,穿大花衣裳,戴金刚钻手镯腕表,脖子上一条粗金链条,用碎钻拼出英文字样……她说她的墓志铭会这样写:‘这里埋葬了中国传闻最多的女明星,她是个对自己真实,而从来未让人理解的传奇人物。’”《美国风情录》里,记录着刘晓庆1987年访美时的着装心得:“我觉得不化装打扮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况且,一个演员最重要的是气质而不是打扮。”
美艳的外表下,她是个保守的人,当年,遇罗克的妹妹遇罗锦写了《一个冬天的童话》后,刘晓庆还请她到《无情的情人》剧组做场记。后来,遇罗锦跑到西德,刘晓庆强烈批评了遇罗锦。她牢骚满腹:“我成了村子里唯一的地主,动不动就把我揪出来斗上一顿。”因为税案入狱前,她兀自说:“即使我被判有罪,让我去服刑,去劳动,如果是去摘棉花,我也会是摘得最多的那一个。”真的,她的确是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的那类人。
好了,都过去了,让我们蒙太奇一下。雨中的上海国际电影节,“60岁的刘晓庆少女般轻盈地飘过红地毯”,这条微博引来了刘晓庆,她在这条微博下留言:“谢谢你的评论。不过,你在哪里看到我已60岁?”
这是她作为女人的小小虚荣,但《小王子》里怎么说的:“一朵玫瑰之所以不是其他的玫瑰,是因为你在它身上所花的时间。”她应该为之骄傲的,恰恰是时间,使她长时间嵌入我们的岁月,久久照亮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