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最后一天,截止16时,北京市收费公路交通流量为109.4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4.0%,各条进京高速均出现较长的车辆排队现象,晚8时后进京高速路况“转绿”。从市交管局、交通委发布的消息看,高速上乱并线以及司机不专心驾驶,边走边拍发微信、刷微博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是高速拥堵的主要原因。
(10月8日《北京日报》)
笔者在某门户网站看到,由于打出了“开车发微信刷微博是高速路拥堵主因”的雷语式标题,便迅速招致了数万网友的跟帖热议,其中不乏批评交通管理部门“推诿卸责”。而细细看罢报道我们发现:“车德添堵”的确不是“卸责雷语”。
循着门户网站的新闻链接顺藤摸瓜,我很快发现,这则报道的原始标题为“司机开车发微信刷微博是拥堵原因之一”。可见,相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说法并没有错,国庆假期期间,一些不文明的驾车行为,直接或间接地给高速公路的顺畅交通增了乱、添了堵。“主要原因”和“原因之一”,本身就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种措辞;当网络媒体有意无意地充当了“标题党”之后,人们无视“车德添堵”,而去纷纷吐槽“卸责雷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些年来,“有车子更要有车德”的呼声,确实也被公众舆论不时提及——购车之喜只有远离“车德之羞”,才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美好体现。以今年国庆长假最后一天进京高速公路的拥堵为例,据一线交警介绍,除了比平时增多的交通事故,“有的司机开车时精力非常不集中。堵车的时候玩手机、刷微博、发微信,一边走一边拍的人也不少见;再加上经常有人乱并线,后车一个不注意就撞上了。然后,这个事故又会再造成后边加倍堵车,恶性循环。”这种分析与解释,难道不够客观和合理么?
的确,节日道路的拥堵现象,在微博、微信出来之前也已存在。但这不等于说,交通拥堵拿开车发微信刷微博说事,就一定是诿过于人的“时髦借口”了。路上堵车是开车走神的前提不错,但这种“空闲时间”,是不是能够用来边慢慢开车,边上网消闲?从确保交通安全的角度和要求来看,答案显然应该是否定的。
“车德添堵”并非“卸责雷语”,倒不是讲一些地方交管部门的保安全、保畅通工作已经做得尽善尽美、无可挑剔,而是说,文明行车的“车德意识”不强,说轻了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道重了必然会增加事故隐患,带来“添堵”诱因。从这个意义上说,不顾实际情况,选择性抨击交管部门的“卸责雷语”,要么是假装糊涂,要么便是带着某种成见的无端发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