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猴哥!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年初,在衡阳福田铺乡中心学校元旦汇演现场,七年级学生胡帅正在表演他的拿手好戏——只见幕前皮影翻腾跃动,憨态可掬的猪八戒正挺着圆滚滚的肚皮,扛着九齿钉耙左摇右晃,逗得满场师生捧腹大笑。作为学校皮影戏兴趣小组的“骨干”成员,胡帅与皮影戏“结缘”已有一整年。
皮影戏俗称“影子戏”,衡山影子戏历经三百余载岁月洗礼,早已深深扎根在衡阳这片土地上。早在2006年,它便凭借独特魅力成功入选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时隔8年,衡山影子戏更是跟随着“中国皮影”的队伍,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闪耀国际。
胡帅参与的皮影戏兴趣小组由学校一群青年教师牵头组建。为了传承衡山影子戏,他们组建了“福田梦工厂”(该校非遗传承项目品牌)衡山影子戏非遗传承艺术馆,在校内分设了影型制作、锣鼓、演唱操作等专业班级,吸引了全校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加入到皮影戏的学习中来。胡帅作为首批学员,正是在这样的土壤里破茧。
“最开始接触皮影时我总摸不着门道。”胡帅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初入兴趣小组,快速的课程节奏让他手忙脚乱,一次次失败一度让他心灰意冷。是对皮影戏的热爱以及心底那份对于传承的坚定信念,让胡帅坚持下来——“我是衡阳本地人,从小就从乡亲们口中听衡山影子戏的故事。”
有了目标,困难便迎刃而解。在学习皮影雕刻时,胡帅遇到了新的难题:急躁的他总是把握不好力度,有时力度太轻,线条过于模糊;有时又用力过猛,划破皮影。但胡帅没有气馁,耐心向他人请教、反复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后来,他和团队同学互相协作、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了猪八戒皮影形象的设计、组装工作,胡帅兴奋地表示:“当看到自己亲手雕刻出的皮影时,那一刻,我无比开心!”
现在,胡帅在演唱操作班学习配音。面对给猪八戒配音的挑战,他最初执着于复刻经典声线,却总是无法精准模仿影视剧里的原声,在他不知所措之时,老师“不用刻意模仿,相信自己,按自己的理解塑造角色”的建议令他豁然开朗。从那之后,胡帅的配音有了质的飞跃,他反复琢磨角色的性格特点与情感起伏,每一次练习都全情投入,最终在元旦汇演上成功为猪八戒“注入灵魂”。
“以前手脚不太灵活,做事毛毛躁躁,现在学会了耐心,处理事情变得游刃有余了。”胡帅笑着说。如今,他还常将皮影知识带回家中与父母分享。奶奶不仅支持他的学习,还耐心地教他如何唱准每一个音符,祖孙俩常在客厅一起欣赏皮影剧目、讨论皮影故事。“小时候奶奶常带我去镇上看皮影戏演出,现在我可以给奶奶表演皮影戏了!”
胡帅的故事,是学校里许许多多立志传承衡山影子戏的孩子们的缩影。作为“福田梦工厂”的核心成员,回想起刚加入团队时的情景,周心如老师很是感慨:“创始人曹伟玲老师邀请我时,团队里还只有4个人。”在文化馆、衡阳师范学院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福田梦工厂”团队邀请青年传承人授课,多次拜访老艺人学习技艺,“老艺人们一生钻研皮影技艺,只要学校需要,他们都会来!”周心如说,“衡阳是‘皮影戏之乡’,我们不能让老艺人的绝活失传。”
本学期,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紧锣密鼓地为《穆桂英挂帅》《哪吒闹海》两部剧目做准备,6月更将赴衡阳市展演。“未来我想尝试为《哪吒闹海》中的申公豹配音,还要学用方言唱衡山影子戏!”胡帅信心满满,很是期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衡山影子戏是我们特有的文化,我们有责任去了解、传承这一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