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谢谢你们了,这三年来为了这事,我父亲一直深陷烦恼之中。没想到竟能通过调解解决纠纷,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与力量。”近日,在长沙市望城区“幸福号”婚姻家庭辅导室,当事人张某的儿子小张送来了一面锦旗连声道谢。
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系再婚家庭,两位老人离婚后因拆迁安置补偿款的分配问题陷入了长达三年的纷争。面对这起利益纠纷,婚调志愿者组织双方进行诉中调解。法官向双方深入剖析相关法律法规,婚调志愿者帮助双方理性看待感情问题、补偿款的分配问题,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沟通与协商,通过承办法官与婚调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双方达成拆迁补偿款的分配协议,这场长达三年的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近年来,长沙市望城区妇联协同区法院不断拓宽家事纠纷解决渠道,望城区妇联每周安排婚调志愿者轮班入驻区法院,在“幸福号”婚姻家庭辅导室参与涉诉婚姻家庭案件调解工作,为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服务。2024年,“幸福号”婚姻家庭辅导室参与区法院诉前调解320余例,调解成功率为49%,诉中调解150余例,调解成功率47%。
面对面倾听,上门调解化心结
当事人小刘夫妻抱着刚出生50天的宝宝前来诉讼离婚,高塘岭法庭委派婚调志愿者在“幸福号”婚姻家庭辅导室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婚调志愿者李玲了解到,婆媳育儿观念的差异诱发了家庭矛盾。婚调志愿小组主动上门与小刘夫妻、婆婆进行面对面调解,通过深入细致了解家庭成员各自情况和诉求,引导各方换位思考。最终一家人放下芥蒂,相拥和好。
“很多的家庭矛盾与隔阂,都是因为在关系中感到受伤和难过时而采用了不良的沟通方式,如果引导当事人注意到彼此的情绪,采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冲突和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婚调志愿者李玲对于婚姻家事纠纷调解认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听事”、贴心“说事”、用心“办事”,把调解服务做到当事人心坎上。
婚调志愿者除了在法院值班,还活跃在基层一线,配合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开展“上楼”“敲门”行动,主动上门倾听当事人诉求,在当事人熟悉的环境中,为建设和美家庭送上“锦囊妙计”。
“很多家庭矛盾本质上属于家务事,因此调解力量的介入要格外专业、用心。”望城区婚调中心项目执行主任周舟介绍,近年来为有效预防和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望城区婚调委、区妇联组建了一支数量充足、管理规范、专兼结合的婚调队伍,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志愿者人数超过200人。
由此,通过甄选、培训、实践、考核等程序选优婚调志愿者,整合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专家、法律顾问、家庭教育指导师、贤达人士等,从婚姻家庭、心理、法律、家庭教育、社工等五大领域为婚调志愿者的专业性赋能,“幸福号”婚调志愿者成为化解婚姻家事纠纷的重要生力军。
心连心普法,源头预防揪心事
“这场普法讲座律师解读了很多案例,非常生动,让我收获了很实用的法律知识,也意识到稳定的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参加完望城区妇联联合律师事务所开展的“巾帼领航法治望城”百场村(社区)婚姻家庭普法宣讲活动后,李女士感慨道。
为将婚姻家庭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望城区法院、区妇联聚焦下好源头预防“先手棋”,依托法院“法官联村联社区”机制,协同扩大法治宣传队伍,组织法官、律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专业力量,组成精干普法宣传小分队走村入户,聚焦我国《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开展百场婚姻家庭普法活动;创新法治宣传形式,联合推出原创普法《王氏穿越风“暴”记》漫画,举办“以法护她温暖万家”普法直播等活动,吸引2万余人次浏览观看。
未来,望城区妇联与区法院将继续携手并进,深化“妇联+法院”的合作模式,合力构建紧密高效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通过联防联控、联调联动、联建联享,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家庭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