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今天是: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1月09日> > 总第3242期 > 11 > 新闻内容
这些“生理病”为何要看精神科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通讯员 石荣 徐佳佳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9日  查看次数:274  放大 缩小 默认
  频繁干呕、眩晕、关节颈椎疼痛……近日,年轻女演员赵露思发文称遇到这些看似普通病症,却是因为长期焦虑和抑郁情绪所致的“躯体化症状”。一时间,这个病症登上了热搜,引起网友共鸣。在一些社交平台的评论区里,不少网友坦言自己有过类似经历:胃痛、胀气、喘不上气、头痛、心悸、过敏、失眠……辗转各个科室治疗也没有效果。最后才发现,是焦虑、抑郁等情绪在作祟。
那么,什么是躯体化症状?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常见生理性病症是不是焦虑、抑郁等情绪带来的,从而及时治疗呢?   

“躯体化症状”患者常找错科室
赵露思在发文中表示,她在2019年出现抑郁情绪,以为是自己“太敏感”,随后出现了“身上像有虫子在爬”“针扎的感觉”“肺炎、肺气肿、玫瑰糠疹、荨麻疹、盗汗惊醒、神经性耳聋”,但“开药打针后症状无法缓解”。
加上亲人去世或患癌的消息接踵而至,赵露思便忽视了自己的病情。2024年,哪怕出现了明显的“躯体化症状”和日渐加重的过敏,她也以为是“吃了过敏靶向药产生的正常副作用”。直到最近,她才明白,自己的一系列生理症状其实是“躯体化症状”,是由情绪引起的。她的病情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在评论区讲述了自己的“躯体化症状”。有人心慌气短、胸闷心悸;有人脸麻手麻、全身无力;有人恶心干呕、肠胃不适……甚至有人严重到需要叫救护车的地步。为什么心理疾病会影响生理呢?“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当情绪上的痛苦无法表达,就会通过身体不适表现出来。”1月7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杨栋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躯体化症状”本质上是一种“替代表达”,也叫“生物学症状”。而情绪不适能被躯体表达的原因,在于大脑神经功能的紊乱会导致内分泌发生变化,影响神经传递质,从而进一步影响身体功能,引发应激反应,出现许多症状。而且,“躯体化症状”的表现也是千变万化、因人而异的。杨栋介绍,有些患者即使休息时间足够也会感觉无力,对平时的爱好也提不起兴趣;有些患者出现头痛、腰背痛、肌肉酸痛,就医检查却没有器质性病变;有些患者时常胃痛、恶心、食欲缺乏,甚至便秘腹泻等。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失调、痛经加重,而未成年患者则只要面临考试,往往就会出现明显恶心、呕吐、腹痛的症状。“这些患者,可能会反复多次就医,跑遍内科、心血管科、神经外科等各个科室,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但结果往往显示相关器官正常或只有轻微异常,病症却没有改善。”杨栋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很多患者都想不到,情绪才是问题的关键。   

综合性治疗是关键  
那么,出现“躯体化症状”该如何治疗呢?
“‘躯体化症状’是心身疾病,也被称为心理生理障碍,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杨栋介绍,常见的心身疾病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哮喘等。它的发病、发展、预后、转归以及预防和治疗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高压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问题、生活负性事件、性格特质等。对于心身疾病的治疗,杨栋表示,综合性治疗是关键。“心身医学把人的心理和躯体看作是统一的整体,所以在治疗原则上需要同时考虑心理和躯体两个方面。”杨栋解释,躯体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而心理治疗则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生物反馈和行为治疗等。在具体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赵露思患病上热搜的这个事情提醒我们,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杨栋表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时释放心理压力,走出自己所处的固化思维和生活模式,对于维护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出现了食欲不佳、体重下降、严重睡眠不足的情况或是强烈的主观痛苦,应及时到医院寻找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此外,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缓解身体症状和改善心理健康状态也很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