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头来,好好学习,多交朋友,一切总会好起来的……”12月9日,伍萍和伍莉提着羽绒服和牛奶,来到县城的一所职业中专学校,看望已经在学校安顿下来的小华(化名),如今她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小华能够摆脱自卑以及家庭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伍萍和伍莉的爱心事迹远近闻名——姐姐伍萍是医务工作者,为困境家庭的病友捐钱、捐物是常事;妹妹伍莉是县税务局干部,热心扶贫助学,10年筹集爱心物资40余万元,帮助百余名困境学子。
“扶危济困、投身公益,是我们对社会慈善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这对瑶族姐妹花,连续20余载为困境儿童倾心服务,用奉献诠释大爱,以行动温暖了瑶族大山。
爱心的传递
伍萍和伍莉是在爱心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半岁时,父亲就因病离开了人世,母亲一个人拉扯4个孩子,还要照顾外婆和两个姨妈,生活很艰难。”伍莉说,幸运的是,她们得到过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所以尽管生活不容易,母亲也会将善意回馈给身边人。
姐妹俩的母亲王逸云是江华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有的病人从大山里奔波前来冷了、饿了、淋湿了,她会拿家里的干净衣服给他们换上、拿食物给他们吃,有的病人没钱交医药费,她也帮忙垫付。
后来,伍萍也成为了一名医生。“我特别关注那些生活困难的病友,操心着他们病愈后如何谋生。”
2004年,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残疾贫困户邱祖好来到了伍萍的诊室,交谈间,伍萍开始为邱祖好的家庭叹惋:他30多岁正值壮年,却只能依靠拐杖行走,和六岁的孩子相依为命。
姐妹俩决定帮助这个家庭。他没有钱做手术,伍萍就发动身边人捐款,为邱祖好凑齐手术费;孩子上学困难,伍莉就联动爱心人士慷慨相助,资助孩子读书,在他没有生活费时伸出援手,逢年过节时探望、送生活物资。
“后来,邱祖好经过手术治疗,成功置换了骨髋关节,行动能力得到了恢复。”康复后的他,一直和伍萍姐妹俩保持着联络,记下了每一笔爱心捐款,尝试着各种工作维持生计。“他做过护工,照顾比自己当时情况更严重的五保户;还在情人节卖过花,我们帮他联系花店,大半个街道的人都来给他捧场。”邱祖好最近一次和伍萍联络,是告诉她自己要修新房。
这些年里,伍萍帮助的病人数不胜数。2020年,伍萍退休后再创业,创立了江华县瑶医瑶药平正堂。4年来,她为产业工人、脑卒中病人、教师群体减免医疗费用近10万元,为10余户困境家庭减免医药费近3万元,并资助了3名大学生。
助山区孩子圆梦
2013年,伍萍和伍莉参与创立了江华县义工协会,后来姐妹俩分别被推选为协会的副会长、会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帮助困境家庭改变命运,姐妹俩决定将公益重心转为助学。“走遍了江华的每个村镇,你最终会发现,读书仍是改变瑶山困境家庭命运的最佳出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他们求学路上受阻时,拉他们一把。”无论是基层干部、学校老师联络还是困境家庭自发求助,只要接到线索,伍萍和伍莉总会第一时间前往帮扶。
“第一次见到小杨,还是她五年级的时候,她跟其他困境家庭的孩子不一样,特别活泼,一见到我就冲上来抱住我不撒手……”回想起自己一对一帮扶过的50余名孩子,伍莉满怀笑容,和她关系最亲密的要数杨积兰——一个已经走出大山、考上了大学、年年拿奖学金的女孩。
“这个女孩的故事是‘众人拾柴’的结果。”11年前,年幼的杨积兰家庭面临困境:父亲靠务农为生,养家里三个孩子。捉襟见肘的生活很快引起了女孩老师的注意,于是,这个家庭走入了伍莉和伍萍的视线。
“但我们都没有想到,原来小杨的父亲竟然是我和姐姐的高中同学。”伍莉说,当看到孩子的奖状铺满了一整面墙时,自己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助力这个孩子走出大山!“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小杨家,为他们送上生活费和捐助物资,每次提前问好孩子们身高体重的资料,送出去的衣物才合身。”
2021年,杨积兰考上了远在两千公里之外的北方民族大学。一年上万元的学费、生活费、路费,再次成为了这个脆弱家庭难以承受的负担。“不上学,没出路!”伍莉点开了高中同学的群聊,将杨积兰的情况分享在群里,呼吁同学们一起帮忙,没多久就凑齐了2万元的善款。
不仅如此,杨积兰的弟弟上了初中,后来也成了伍莉姐妹俩的帮扶对象。“为了给这个家庭减轻负担,我们还为孩子们的父亲联系了爱心企业,为他找了一份工作。”
20余年公益路,姐妹俩参与的敬老、助学、助残、义诊等公益活动700余场次。江华县义工协会累计捐助450多万元,惠及群众5万多人次,先后获评“永州市优秀志愿者先进集体”“江华县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助圆山沟沟里的求学梦”助学项目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从两个人到一群人,20年来,伍萍和伍莉的愿望依旧朴素,“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在传递爱的路上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