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湘潭大学首届青年文化交流节开幕并发布“青年友好计划”。现场,来自中国和“一带一路”众多国家在内的中外青年齐聚一堂,上百位“洋学生”打卡“青春文化集市”,奏响青春乐章。
跨国求学,这个词并不新鲜。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国对非洲学生充满吸引力,非洲学生开始选择湖南作为第二母校所在地。教育部数据显示,非洲在华留学生超过30万人次,相比五年前增长了近50%。不少非洲青年学成之后,留湘安家创业,在“第二故乡”发光发热。
“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这群在中国深造后留下来创业、就职的留学生如何与这片土地相向而行、双向奔赴?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了多位非洲青年,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看他们如何与湖南、与中国相拥向未来。
故事:
把女儿接到长沙,埃塞女子计划和丈夫留湘创业“我叫马新达,今年4岁,很高兴认识你……”11月25日,在中南大学校园,曼妮牵着女儿马新达散步,小姑娘脱口而出的长沙方言吸引了无数学生。
今年30岁的曼妮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正在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之前的硕士学位,她在湖南大学获得,学的是机械工程。
“这些年中国飞速发展,现代化的便利生活和热情友好的人们,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国家的年轻人来到中国。”曼妮告诉记者,一开始,她选择来中国留学的原因很简单。“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方面发展很快,我们国家的很多大型项目也由中国公司承建。来中国之前,听项目上的中国师傅们介绍中国,我很憧憬。”
2018年,曼妮正式来到中国深造。抵达中国后,曼妮渐渐养成了使用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习惯,浏览她的微信朋友圈,随处可见的是各式各样的中国美食照片和文化景点的打卡记录。
“我对中国美食爱不释手,尤其是湘菜那火辣辣的味道,就如同中国人热情奔放的性格,他们给予我的关怀与温暖,总让我感觉就像一家人,这份深情厚谊让我这个异乡人倍感温馨。”曼妮告诉记者,中国同学们常常带她逛老街小巷,吃臭豆腐、糖油粑粑、小龙虾等特色小吃,还邀请她去家里过传统节日,教她学中文。
觉得长沙像“家”的曼妮在硕士毕业后开始面临着选择——是学有所成归国工作,还是留在中国继续深造?曼妮最终决定和丈夫一起继续留在中国完成学业,并把4岁的女儿也接到了湖南。
“但我们也在思考,能不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两个‘家’做点什么。”
2023年,中国埃塞双边贸易额达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7%,中国成为埃塞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这几年,我也跟着学校里的教授学知识、做项目,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曼妮说,自己渐渐有了创业的想法。
审视当下,海外人才异国就业已成为趋势,而中国则是他们的热门选项。
在多地考察后,曼妮发现,土木工程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支持。“而据我所知,非洲的很多国家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工程设施不完善,需要升级或改进。”因此,她和丈夫计划在埃塞俄比亚和中国开设企业,将中国的机械设备出口到埃塞俄比亚,希望未来可以辐射到整个非洲市场。
“目前我正在联系一些伙伴,争取进行合作,下一步就是去‘进货’。”谈及未来,曼妮充满了期待。在她看来,如今中国多地早已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年轻“创客”层出不穷,作为其中一员,她也期待着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传播中非友好的‘使者’,不仅销售中国的商品,也希望把中国造福世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非洲学生联手创业,投身跨境电商
“在中国创业,充满激情!”来自坦桑尼亚的艾森今年25岁,他是中南大学土木工程管理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2018年,他来到中国,成为武汉科技大学的学生。早在大三时,他就跟着自己的老师赖斯学习创业。
今年33岁的赖斯是武汉理工大学新能源与自动化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来到中国已经14年了,目前他和艾森以及创业团队一起深耕中非跨境贸易。
“我选择了中国,这是我做过的最棒的选择!”赖斯告诉记者,14年前,在刚果(金)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人还是少数,高中毕业时,远在浙江留学的哥哥向他“安利”了中国。“这里物价低、环境好,生活安全,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很友好。”
后来,赖斯亲身经历着这种友好。“那时我中文不好,看不懂学习资料,同班的中国同学就帮我一个个解释单词的意思。他怕我一个人在异乡孤独,还带我回他的老家,一起参加他父亲的生日宴。”
硕士毕业那年,和赖斯关系最好的一名同学问他,有没有兴趣一起创业。
“我曾参观过湖南的一个制造车间,机械化流水线作业的生产车间,能够制作出做工精良的产品,还可以远销世界各地。”在参观完工厂的那一刻,创业的种子在赖斯心中开始发芽。
“我和几个来自非洲国家的小伙伴讲述了一下我的想法,他们也非常有兴趣,也加入到我们的创业队伍中来。”赖斯说,他们合伙开了一家科技信息咨询公司,既做研发也做贸易,“中国发达的电商平台可以提供完整的网络数字化产供销链,我们可以把非洲需要的卡车、汽车配件以及建筑、矿产、农业、新能源相关的设备卖回去,也可以帮助中国的厂家研发,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出口。”
然而,在异乡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言、文化差异都有可能成为一次合作失败的导火索。这时,赖斯的朋友们再度“上阵”。“中国朋友帮我和供应商解释、协调沟通,同时,非洲朋友也会帮我寻找合适的客户,促成双方的合作。我们有来有往,互帮互助,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作为新一代“创客”,赖斯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投身到中非跨境电商的浪潮中,如今湖南就是他们的重点市场。
“我见证了这些年来中国的建设和变化,也看到越来越多同胞们来中国求学、创业或就业。”赖斯说,他很想和更多的非洲“创客”一起为中非跨境电商贸易添砖加瓦,架起更坚固的中非友谊之桥。
于是,赖斯开始组织起专门针对外国创业者的论坛和培训,有销售、互联网等各种各样的话题,以线上+线下的模式,办了300多场。“参加培训的学员后来很多都成了我的‘学生’,甚至是合作伙伴。”
而艾森就是在这样的机遇下,开始了创业。他告诉记者,即时配送的移动互联网购物平台在坦桑尼亚是从未有过的。如今,他将该平台的运营模式“搬”到了坦桑尼亚,“我的父母家人帮我负责具体的运营工作”。
这一新型的购物模式让不少坦桑尼亚人十分新奇,有不少人通过网络下单,但更多的人处于观望状态,“大家害怕下单付账后,商品却没有送到手中”。
经过一个月的运营,艾森发现受众还并不能够接受这一购物方式,但是他没有气馁,不断根据坦桑尼亚的实际情况改良着,“希望能够用中国的方式,让我们国家的人们也可以生活得更加轻松便利”。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