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住院,全家奔波”,这是每个家庭几乎都可能面临的现实难题。尤其对于“422”家庭(4位祖辈、夫妻2人和2个孩子)以及子女与父母异地的家庭来说,老人住院,全天候陪护就成了最大难题。
告别“全家总动员”,该如何为家属“松绑”?近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文件亮点之一是“新增‘免陪照护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这意味着,近年来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多家医院推行“无陪护病房”的服务与收费将进一步标准化。
然而,隔着病房的一扇门,许多家庭对这一模式依旧雾里看花。不用家属陪护的“无陪护病房”真的能提供优质按需照护吗?推广普及又需迈过几道坎?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对此展开走访。
故事>>
“无陪护病房”里的专业陪护
11月18日,吉首市人民医院,4名医护人员推着移动病床匆匆穿过走廊,进入标着“无陪护病房”字样的房间,关上门,走廊外的嘈杂声瞬间被隔绝。
护理员早已等候在此,众人围在病床前,“1、2、3,起!”护士长一声令下,患者被平稳地挪到隔壁病床,手法干净利落。随后,更换病服、血压监测,护士、护理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随后,患者的照护将交给眼前的医护人员。
在吉首市人民医院,“无陪护病房”已试点运行一年多时间。康宁护理中心里住着32位老年患者,他们的子女都不在身边,护士与护理员承担着24小时陪护康复工作。
2023年9月8日,吉首市人民医院康宁护理中心在湘西州率先推出“无陪护病房”服务。唐奶奶是第一个入住者,刚入院时,她的情况非常糟糕,呼吸衰竭、意识模糊。
“子女不在身边,当时病情又很重,大家都觉得没有治疗希望了。”唐奶奶说,得知“无陪护病房”成立,女儿立即将她转入医院。
转院后,医护人员没有放弃唐奶奶,护士承担起陪护责任,按时喂药、喂饭。为了让在外地的子女安心,陪护的护士还专门创建了一个微信沟通群,定时定点将老人的情况、图片发到群里。
在大家的精心照顾下,唐奶奶的身体逐渐好转。
在“无陪护病房”里,大多数患者都是因子女无暇陪护而来。但也有例外,70岁的王爷爷就是自己主动要求住进来的——刚到医院时,他每天喊着要回家。但等家人将他接回家不到一天,他又要求住回病房。
王爷爷是直肠癌患者,陪护工作非常复杂。照顾者不仅要悉心为他清洗身体,饮食方面也需要非常注意。正因如此,家人的照顾远不及专业的护士与护理员。
“患者的切身感受才是最直观和重要的。”康宁护理中心护士长田春丽告诉记者,这里每一位负责陪护的医护人员都拥有多科室工作经历。护理员入职的基本门槛也很高,需要拥有人社部颁发的护理员证书,经过培训、考核后等才可上岗。
如今,康宁护理中心已有7名护士、15名护理员、35张无陪护床位,“无陪护病房的患者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最快时间接受全院多个科室的会诊治疗”。
护理员更要“靠技术吃饭”
“护士长,我现在也是靠技术吃饭、拿稳定工资的人啦!”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一科护士长廖雨田记得,一次工作间隙,55岁的护理员李阿姨找到了她,向她和科室表达了自己的感谢。
这背后的故事要从4年前说起。
4年前,李阿姨是一名与医院“相爱相杀”的“黑陪”(无证无监管护理员)——她躲避着医院的监管,私下联络着患者和家属,收费承接住院陪护工作。但此前,李阿姨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疗技能培训,只能帮患者做一些擦洗、翻身等缺乏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为了挣钱,李阿姨几乎24小时连轴转,竞争大、干得多、挣得少,收入还不稳定。
“当时,陪护市场基本由‘黑工头’和中介控制,护工的聘用缺失价格标准,有的护工一天要收费300到400元,甚至更高。”该院护理部科护士长陈娟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这些陪护上岗前几乎没有经过培训,不具备基本的医疗技能,且流动性大,医院无法监督约束这些护工,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恰巧同年,株洲市中心医院开展的一次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株洲市人均住院率达到20%,其中有30%的住院病人有陪护需求,个别科室的陪护需求更是高达70%。
一边是医院对护理员的高需求,一边是护理员急需找患者……该如何在确保护理安全的同时,平衡现实需求呢?
2020年,株洲市中心医院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由他们提供护理人员,率先在创伤一科和田心康复科试点“无陪护病房”工作。
想要有一份稳定收入的李阿姨心动了,在经过公司的培训后,通过考核的她成为了创伤一科无陪护病房的一名护理员。
进入科室后,李阿姨的工作是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生活照料,同时,帮助患者进行疾病康复、功能锻炼,“把护士从机械的、琐碎的一些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更好的医疗服务”。根据病人病情的需求,李阿姨和同事们有的会提供1对1服务,但更多的是3人到5人组成一个班组,分为白班或者夜班,为患者们提供服务。
每个月,李阿姨还要和其他护理员接受一次全方位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技能、理论,甚至还有职业道德、人文关怀、消防安全等。”廖雨田介绍,这些课程都是由创伤一科的护士为护理员开展的,“以前,我只需要管好护士,现在我不仅要管好护士,也要管理好护理员”。
为了确保李阿姨和护理员们的服务质量,科室每月会组织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对护理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如果护理员连续两个季度的满意度在75%以下,医院会与公司解除合作关系。”陈娟说。
经过一段时间,李阿姨的思想也在不断改变着,“以前患者是我的老板,我要听患者的,但现在谁说的有利于患者康复,我就听谁的”。有时候,李阿姨还会帮着护士劝说患者,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由于护理技能快速提升,且医院工作经验丰富,如今,科室的护理员成为了医养市场的“香饽饽”,不少康养机构和养老机构都向他们递来橄榄枝。
但李阿姨告诉记者:“我是不会走的,在‘无陪护病房’里能学到更多技术,更重要的是工作稳定”。
湖南“无陪护病房”首推者的坚持
回顾湖南省内“无陪护病房”发展之路,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看到,“湖南首家‘无陪护病房’试点落户长沙市第四医院”——在这里,“无陪护病房”已成立14年。
2010年,刚担任该院中医科主任的李洁芳发现了很多住院老年患者的尴尬——有的孤寡老人、五保户,生了重病无人照顾,也没钱请护工;有的子女忙于工作,护理质量不佳反倒加重患者病情等。
当时,李洁芳萌生了一个想法:也许开设一个集医疗、护理、生活于一体的病房,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些家庭。这一想法与当时医院准备开设的“无陪护病房”不谋而合,于是,在长沙市第四医院开设的首批“无陪护病房”试点中,李洁芳所在的中医科就是其中之一。
14年前,“无陪护病房”还是一种新兴概念,湖南没有其他医院推行,全国也仅有天津等地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尝试,怎么做、能不能做,在所有人心里都是未知。
有家属听说“无陪护病房”的事,还当面质疑过李洁芳:“你们这么多病人,本来就忙不过来,还不要我们看护,肯定不靠谱。”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