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彭雯俐(常德市武陵区育才小学教科室主任)
座右铭:精雕细刻,润物无声
这是一张在中秋节前夕捕捉到的温馨画面。照片里,常德市武陵区育才小学的留守儿童在校领导、教师和专业烘焙师的指导下,共同参与月饼制作,共庆这一传统节日。
在这个充满温情与欢乐的场合,彭雯俐老师敏锐地注意到一名小朋友在给月饼脱模时遇到了些许挑战,她立刻上前,以温柔与耐心伸出援手。这一充满爱心与关怀的瞬间,恰好被彭雯俐的同事以镜头捕捉,定格了她与学生之间温馨互助的美好画面。
她是童年的守护者
常德津市市保河堤中学,坐落于常德市偏远的乡村地带,距离常德市区约有75公里,是一所实行寄宿制的学校。2015年,刚刚完成学业的彭雯俐毅然决定返回家乡,成为津市市保河堤中学初一年级的一名语文教师。
踏上工作岗位后,彭雯俐很快注意到,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远离父母、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面对陌生的环境,又长期缺乏家庭温暖,孩子们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与孤独感。
“这里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爱”,每周一至周五,从清晨孩子们睁开蒙眬睡眼到夜晚他们安然入眠,彭雯俐总是如影随形,陪伴在他们左右。她深情地坦言:“与那些为了生计远在他乡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相比,我们老师,才是与孩子们共同度过最多时光的守护者。”
随着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越长,彭雯俐发现:“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错,但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过度依赖老师的讲解。”
这种现状让彭雯俐意识到,想要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入手,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
起初,彭雯俐尝试通过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她很快发现,这一策略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观察到这一点后,彭雯俐迅速调整策略,转而采用更加正面激励的方式。在课堂上,她开始表扬那些预习做得好、表现积极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此外,彭雯俐还巧妙地运用小技巧,比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中夹上写有鼓励话语的小卡片,或是在课堂上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们真挚的夸赞。
随着时间的推移,彭雯俐欣喜地发现,班上的孩子们不仅开始自觉地预习新课、复习旧知识,而且在学习态度上也有了显著的转变,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室里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
她是学生的倾听者
2018年9月,彭雯俐被调任至常德市武陵区育才小学,担任教科室主任和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育才小学位于城郊接合地带,这里汇聚了许多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子女,以及一小部分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
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学校会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一系列关爱活动,彭雯俐总是积极参与其中,用她的爱心和行动温暖着每一个孩子。
育才小学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2017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得益于学校中不少学生家长有着军旅背景,还有的正在服役,学校特意设立了一个国防教育展示阵地,选拔优秀学生担任红领巾讲解员,为来访的师生讲述国防知识。
在一次“六一”国际儿童节关爱军人子女的活动中,彭雯俐注意到了一个名叫圆圆的女孩,她孤独地坐在角落,与其他军娃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整个人显得十分落寞”。
通过与圆圆的交谈,彭雯俐了解到,圆圆的爸爸长期驻守边疆,在家的时间非常少,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落到了妈妈的身上。年纪尚小的圆圆并不能够理解爸爸作为一名军人的职责和使命,她只知道,“爸爸答应陪伴她的事情都没做到”。于是,圆圆一次次的失望积攒了下来,变成了对爸爸的不满。
为了解开圆圆的心结,彭雯俐与同事们精心策划,让圆圆参与了多场国防教育活动,更安排她踏入军营的大门,亲眼见证官兵们不畏艰辛、刻苦训练的场景,并参观了满载荣誉的部队荣誉室。这些经历让圆圆逐渐理解了爸爸职业的崇高与伟大,她也开始体谅爸爸不能常伴左右的苦衷。
随着对国防教育的深入了解,圆圆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学校红领巾讲解员队伍中的一员。她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向更多人传递着国防知识,讲述着军人的故事。
第二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彭雯俐特意联系圆圆的爸爸,录制了一段深情的话语。虽然只有短短的17秒,但那一句句肺腑之言,让圆圆听后泪流满面。她终于明白,爸爸虽然身在远方,但心始终与她同在。这次经历,不仅让圆圆与爸爸的关系得到了修复,也让彭雯俐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后来,彭雯俐将这段故事融入了自己的演讲稿中,参加了武陵区的教师演讲比赛。演讲题为《不一样的心愿条》,她的深情讲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如今,圆圆已踏上新的学习旅程,彭雯俐也迎来了新的学生群体,但她的教育初心从未改变:“成为一个理解学生、助力他们不断进步、健康成长的老师。”带着这份初心,彭雯俐积极参与了2024年度“潇湘巾帼心向党,用爱AI致敬她力量”视频(图片)融媒共创主题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女教师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