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与湖南,一个在念青唐古拉山脉之南,一个在洞庭湖之南。
从湖南出发,向西3000多公里,向上爬升3000多米海拔,就到了湖南省援藏工作队30年来的扎根之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1994年,中央作出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定,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湖南对口支援山南地区(2016年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委、省政府安排长沙、株洲、岳阳、常德4个市分别对口援助山南市贡嘎、扎囊、桑日、隆子4县。
转眼30年,湖南省援藏工作队聚焦“山南所需”、竭尽“湖南所能”,全心全力全方位给予山南支持和援助,为推进山南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在这支30年接力队伍中,一批又一批湘女教师不忘教育初心,躬耕雪域杏坛,期待“格桑花”开。
9月10日,教师节。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特别专访湖南援藏女教师,听她们讲述在雪域高原师徒结对、教研教改的奋进故事……
来自远方的呼唤
9月10日,教师节。丁红朵又收到了孩子们给她送来的信笺、卡片和花,她一一收藏起来,打算好好保管,带回长沙。
作为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教育组成员,丁红朵两年前来到山南市第三小学任教信息科技,她的初心和大多数来此的援藏教师一样,听到了来自祖国边疆的“呼唤”——30年来,湖南省持续派遣教育人才,全心、全力、全方位给予山南支持和援助。
丁红朵和队里的老师们,听早期援藏的前辈们描述过20多年前初抵西藏时的状况:铁路都还没开通,要从青海的格尔木坐大巴车,一路流鼻血、呕吐、头疼着进藏;到了学校,大多是低矮透风的教室,高低不一的课桌,更别说什么篮球场、实验室……
“要让这里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湖南与山南碰撞出火花。”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山南的教学条件。
于是,1996年,山南市第三小学、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等一座座援建的学校拔地而起。光是湖南第九批援藏队,就投入援藏资金和争取计划外经费6535万元。大量教育资金的投入,让山南教育的软硬件条件更上层楼。山南市三小的文化墙,三高的智慧校园,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的教研楼……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极大地提升了对口支援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我们这一批老师来以后,学校在原有机房的基础上,又新建投入使用一个,每个机房里配备50台电脑,方便我们给孩子上信息科技课。”丁红朵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不仅如此,如今的山南市第三小学,年久失修的广播系统、监控系统恢复一新;针对小升初毕业考试需求,配备电子阅卷系统;全校教师人手配备台式办公电脑,保障教育信息化等,一代又一代的援藏工作队为学校乃至整个山南市带来了新气象。
让“格桑花”尽情绽放
环境和设施在不断往更好的方向转变,而援藏老师们教书育人的初心也从未更改。
“在山南,我们有共同的目标:要让这群祖国边疆的花朵茁壮成长。”进藏前,刘立娟是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进藏后,她成了山南市第三小学的一名汉族班班主任。西藏的孩子考学压力非常大,从小学考入内地开设的“西藏班”,竞争甚至比高考还要激烈。而刘立娟所任教的“汉族班”,曾是五年级里的“烫手山芋”,各科成绩都排名倒数,没有哪位老师愿意主动接手。
重担压身,刘立娟只能付出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她早起晚归地陪着孩子们一起自习,和任教老师们磨合,一起教研、交流。哪怕放寒假了,她也和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线上指导,和他们一起做试卷、写资料、打卡背诵朗读。
“长时间伏案工作,我的眼睛经常泪流不止,腰也常常痛得直不起来。尽管过程充满了辛酸,但我仍希望这是值得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立娟的认真教学收到了良好反馈。一个学期,孩子们的成绩实现了逆转,各科都在年级前列;后来,又做到了各科年级第一,远远超过其他班级;2024年,整个山南市汉族班31个考入内地的学生里,刘立娟的班里就有23个。
湖南老师与山南学生们双向奔赴的故事,在山南的这些年正不断上演。刘立娟收到过孩子用糖纸折成的蝴蝶,也听过他们在作文里表达的真心。“一次课上,我教学生们用‘多么……多么……’造句,一个男孩举手回答的是:‘刘老师,你是多么温柔可亲,多么耐心细致,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学生们表达爱意的方式纯朴,这也许是刘立娟们扎根雪域高原最大的动力之一。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30年来,一批批湖南教师奔赴山南,他们来自长沙、株洲、岳阳、常德……他们把山南当成“家”,把自己当成“山南人”,为雪域高原播下优质教育的种子,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除了当班主任,刘立娟还是山南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山南市第三小学语文组组长。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援藏老师们不仅要做好教学,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传帮带”。
一次,一位同校的语文老师打算参加一场自治区的语文教师教学比赛,找到刘立娟寻求指导。于是,刘立娟咨询了雨花区的老师和专家,结合山南的现状,帮助他认真修改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环节。
“尽管他最后没能拿下一等奖,但他也经历了一番磨炼,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今年被破格提拔为学校的教务主任。”
援藏教师们架起了一座湖南与山南教育沟通的桥梁,将湖南的教学经验传播、推广开来,辐射带动山南本地教师成长。
“针对山南市教学的薄弱环节,我们各科老师会和湖南各地学校的名家老师进行沟通,在定期举行的援藏教师示范课上进行展示、教学。”不仅如此,湖南省援藏工作队还积极推进教师队伍提升工程,推动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真诚相待、破除成见、消除隔阂。
援藏教师牵头组建“精品学科”工作室(小学数学),常态化开展校内教研,并开展送教下乡,促进更多学生提升数学成绩,并纷纷应邀为西藏各市“国培计划”授课。
正是每一位援藏教师的倾情帮扶、用心辅导,当地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教学水平日益精进,山南的教育事业也经历了一番沧桑巨变。近年来,湖南累计投入资金约4.6亿元,选派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师共249人到山南支教,共组织7批次112名山南教师赴湘跟岗培训,为当地建强师资队伍,让西藏学生收获更美好的未来。
格桑花身躯虽小,却努力在狂风冰雪中积极向上。一批批来自湖南的园丁倾囊相授,让雪域高原的“格桑花”向阳生长,愈发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