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9月05日> > 总第3225期 > 5 > 新闻内容
勇闯男性主导职业的“卡姐”:手中是方向,脚下是人生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雅婷 欧阳婷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那时正好行驶在路中间,车失控往右边冲去,我赶忙控制好方向盘,把车停在了路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车外漆黑寂静。在原地等待了两个小时,孙玉拦下了一辆过路的车,这才获救。
女司机们与丈夫共同承担行业的风险和压力,还会面临更多的质疑。有些货主,见着孙玉张嘴就问“怎么是女的”?更有甚者觉得她好欺负,因为货箱上的划痕拖欠运费。
“在我看来,开车只分技术,不分性别。”孙玉开车稳,卸货快,她的货主大部分都是老主顾,同车队里的其他几名男性老司机对她也是佩服。“我用技术和能力把他们都‘征服’了。”
征服了同行和货主的质疑,孙玉却仍要在路途与家庭间抉择。“我们这个圈子流行一句话:‘当我握紧方向盘,就不能再拥抱你。’”
孙玉刚开始跑车时,儿子正读一年级,留在了宁乡市老家。每到周末,儿子就会给孙玉打电话,问她和丈夫能不能回家。尽管相隔不过一百公里,但在孙玉货运生涯的起步阶段,她没法陪伴儿子的成长。
孩子想妈妈,路上的孙玉也会于心不忍。“孩子从一出生就是我亲自带,我特别怕他自己在家,万一出什么事也没人照顾。”孙玉只得每天在孩子临睡前,和他视频通话,听着孩子的声音,她觉得路上的疲惫也松快了不少。
“有一次通话,孩子说,让我们开开心心出车,平平安安回家。”孙玉一听,眼泪止不住地流。“这也是我们的愿望,是千千万万卡友和亲属们的愿望。”   

关爱
长沙有个“卡姐之家”,鼓励“卡姐”做自己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湖南共有货运车辆23.43万台,货车司机50.5万人。
“尽管女货车司机仍然是绝对少数,但她们的数量和比例正在增长。”长沙市开福区货车运输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长沙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党委书记刘优良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长沙传化公路港物流在园区专门为卡车运输行业女性开设的“卡姐之家”里,就汇集了30多名“卡姐”。
为了更好地帮助货运行业女性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家庭幸福感,今年4月,在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货运路·巾帼行”卡车运输行业女性赋能项目“卡姐之家”正式在长沙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落地实施,由开福区妇联主席成娟为“卡姐之家”授牌。
走进“卡姐之家”,这里设备齐全,空调、饮水机、按摩椅、液晶电视应有尽有,可以让前来的“卡姐”“卡嫂”们得到高质量的休息。
“这些女性长期奔波在路上,干着繁重的活,十分谨慎、敏感,我们还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关怀和活动,让她们找回自信,做回自己。”刘优良说。  

 打造“卡姐”“卡嫂”的避风港

这一点,“卡姐之家”负责人、长沙市芙蓉区虹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刘意深有体会。
在团队成立前,刘意带领着一批志愿者对园区里的“卡姐”“卡嫂”们进行了走访,了解她们的生活和需求。“对于她们来说,生活都围绕着一辆车。除了家庭和卡友,她们很少接触这个圈子以外的世界。”而这让她们与刘意接触之初,有了更多的紧张和防备,不愿意透露年龄、地域等个人信息,拒绝谈论自己。
但当她们互相深入接触后,刘意看到了“卡姐”们更多的需求。
对于奔波在路途中的“卡姐”来说,一路上的担心少不了:担心路况不好、遇上偷油贼偷油。精神紧绷久了,也想有个地方能休息、放松一下心情。但这往往难以如愿:要么是舍不得花更多钱住得更舒服,要么只能睡车上或者油箱上,一个动作就能惊醒。
“我曾遇见两位从河南运货来的女司机,拉起驾驶室的遮光帘,就睡在车里。”那时,刘意把疲惫的她们拉进休息区,坐上按摩椅,放上一部电影,走的时候还送上了一条擦汗用的毛巾。“我们做的都是小事,却是她们漫漫长路中不可多得的‘避风港’。”
“货车司机绝大部分是农村户籍,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又占了多数。这份工作是他们可选范围内的高收入职业,代价是长期的奔波、高强度的心理压力和与家庭的分离。这样的日子,留在家里的女人是没有办法好好睡觉的。”刘意走访过一位长期留守在家的“卡嫂”,她的丈夫是老司机,有的年头两个人一个月见一次,一次见一宿。
“她不敢主动和丈夫联系,怕他在开车,又怕他正在睡觉,贸然联络都会增加他出现意外的风险或影响他休息。到了约定的时间丈夫还没到家,她便更加焦虑。”刘意说,这种不安全感几乎存在于每个“卡嫂”的心里。“后来,我们请了心理专家来上课,还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只要她们有问题,我们就会给出相应的帮助和建议。”
不仅如此,对“卡姐”“卡嫂”的保障与帮助还涉及家庭。“暑假前,一位‘卡嫂’来找我,问能不能帮她的孩子入学。”这位“卡嫂”常跟着自己的丈夫出车,不想把孩子送回老家当留守儿童。刘意在两个月之内,帮她准备齐了所有的材料,将孩子送去了离“卡嫂”工作地点最近的沙坪实验小学。
在关怀下,“卡姐”们也在寻求、渴望“被看见”的舞台和成长。“从最开始的敏感、不自信,到如今我们每回组织活动,她们都侃侃而谈、积极参与,她们的变化相当明显。”
有时,“卡姐”们还会从受助者转为助人者。
今年6月,长沙暴雨,30多名“卡姐”志愿者和刘意一起身披雨衣,脚穿雨靴,手执铁铲、锄头等工具,冒着污水散发的恶臭,将下水道的淤泥与杂物清除干净,还帮助正在作业的货主整理路面。刘意把她们辛苦的身影拍摄记录下来,分享给了每一个人。一位“卡姐”给刘意回信:“在每一次伸出援手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别人尊重的目光……”   

湘妹子评论
期待每一位“卡姐”绽放职业光彩


“高薪卡姐”,是近年来的网络热词。不少社交媒体夸张地介绍她们是“月入数万元的网红”,然而,透过这篇文章,或许我们更能看到她们收入背后的艰辛与坚韧——穿梭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上,不分昼夜;恶劣的天气条件、长途跋涉的孤独、来自多方的质疑以及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这些才是全国16万“卡姐”的真实生活。
一辆车、一条路、一辈子。新时代“卡姐”早已不是陪伴丈夫跑高速的“副驾驶专员”,她们勇敢挑战,以精湛技术突破职业性别,在日复一日的高速生活里“一路生花”,也在全国涌现了一批巾帼典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快手平台,粉丝量破100万的女性货车司机已超20位——开着21.5米的卡车,快递“卡姐”罗慧用车轮丈量人生;来自云南大山的琳宝,坚定成为一名卡车司机,被奥斯卡获奖导演柯文思选为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的女主角……她们从车厢里走向镜头前,让更多女性看到了高速路上不同的风景,也鼓励着更多女性打破常规、拥抱更广阔的职业。
值得感恩的是,这些年,社会各界也在支持和鼓励着“卡姐”。公益方面,“货运路·巾帼行”卡车运输行业女性赋能项目在襄阳、长沙等全国重要物流城市已建立了8个“卡姐之家”,直接受益人数近4万,辐射影响人数超22万;政府方面,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成立交通运输行业妇联,打造了“卡嫂共富工坊”,帮助卡嫂提升技术素养、拓宽眼界、增收共富;行业方面,爱心企业发起了“了不起的卡姐”评选活动,帮助卡姐打破固有标签,发现新的自己、新的生活……各方力量都在想办法赋能这群车轮上的“她”力量,让她们感受到职业之外的温暖。
职业不分贵贱,工作不分男女。我们期待,每一位“卡姐”、每一位积极向上的女性都能在职业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坚持自我、追求梦想更加美丽和动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