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8月15日> > 总第3222期 > 8 > 新闻内容
留守妇女的甜与盼:抱团互助发展,守好家建好村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杨柳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其中乡村留守妇女的力量不容忽视。
 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与承担者,留守妇女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效。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近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跟随湖南开放大学调研团队深入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坪烟村、栗溪桥村、满竹村等地开展田野调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访谈了300多位农村留守妇女,与她们交流婚姻家庭生活、身心健康、个人发展等情况。
这些留守妇女的生活、家庭、工作如何?对未来又有哪些需求与期许?一起走近她们的故事。
 
■故事
家门口有活干,能照顾家很知足
 “自己做事充实些,心情更好了、眼界也开阔了。”今年43岁的李慧婷家住满竹村,初中文化程度,老公在深圳等地务工已7年,主要从事搬运工作,说起自己目前在村里的鑫星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李慧婷很是知足,她在公司主要是磨电子产品,每月3000元,“做满8年公司就可以给我买社保了”。
 李慧婷有2个孩子,大儿子今年20岁,正在读大学专科,小儿子今年11岁,跟她居住。说起家中的“财政大权”,李慧婷告诉记者,老公工资卡在她手上,“主要用于小孩日常开销,我也不乱花钱”。目前李慧婷家中老人还有公公婆婆,夫妻俩感情一直很好,李慧婷还逗趣地说,“我老公不敢离开我,他找不到我这么好的”。
 李慧婷平日的娱乐生活是跟妇女姐妹们一起舞龙,还参加了镇里的春晚表演。对当下的状态,李慧婷很满足。
 和李慧婷一样,50岁的张玉娥和51岁的姜小红也在鑫星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她们家住栗溪桥村,张玉娥的老公在广州打工已5年,姜小红的老公在外打工已3年。她们都希望“村里发展更多产业项目,村民们可以一起做事”。
 桑梓镇妇联主席贺慧连介绍,村里非常重视农村妇女的就业需求,不定期开展餐饮、家政等培训,了解镇里妇女就业需求和当地大型企业用工要求,“希望妇女姐妹们家能守好、工作也能干好,生活更有盼头”。
 
 
重视家庭教育,自己和孩子都爱学习
在访谈中,记者发现有不少留守妇女家庭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本科,在校期间拿过奖学金,而且她们自己也爱学习、积极参与村级治理,都是家中的“全能型”妈妈。
 45岁的张小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曾在外打工时体检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丈夫在外打工20多年,一年只回家2次,曾辗转上海、深圳、安徽等地,每月能赚到4000元,公司交五险一金,除了留自己的生活费,他都把钱寄给留守家中的张小梅。他们家中有3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今年24岁,西南大学毕业,目前已在重庆工作一年半,曾拿过新化县一中黄勇奖(助)学金2万元。二儿子今年21岁,目前在南京工业大学读大学三年级,曾拿过5000元奖学金,目前正准备考硕士研究生。
 问起她培养“学霸型”孩子的经验,张小梅微微一笑:“我主要是陪在他们身边,我自己没读什么书,现在条件好了,希望孩子们都喜欢学习。”张小梅不仅重视子女教育,自己也是一有学习机会就立即参加,她曾参加过县里组织的育婴师培训,考取初级育婴师,还干过一段时间的保姆,目前在快餐店打工,每月有2000元收入。未来,她希望能参加面点培训,提升相关的工作技能。说到家庭教育的秘诀,她分享道:“父母不要打牌!”
 和张小梅一样重视子女教育的还有44岁的谢一梅、45岁的杨志楠,
谢一梅的大儿子考上了大学本科,杨志楠的儿子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谈及当下的希望,作为家长的她们异口同声:“在家附近找份工作补贴家用,让孩子安心读书。”
 
被迫留守的她们,有“娘家人”一直记挂在心
  有人乐于留守,日子平淡却安定;有人被迫留守,生活窘迫却无奈。
 今年45岁的阿琴(化名)家住栗溪桥村,14年前因老公在外吸毒,被迫离婚,她不得不成为留守妇女。“我老公曾因吸毒,进出派出所至少10次”,谈及离婚后的生活,阿琴非常无奈,“长期吃百家饭生活,平日里弟弟接济一下”,当时每月可以领100元补助,家里还有田土可以种菜。阿琴生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25岁,女儿20岁。几年前,阿琴的儿子结婚,孙子今年2岁半,孙子出生后“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儿子每月给她1000元帮忙带小孩,“现在儿子儿媳都去长沙打工了”。
 和阿琴有相同遭遇的还有同村的50岁的晓慧(化名),初中未毕业,2013年底同样因老公吸毒离婚。晓慧生有一个女儿,今年30岁,已成家。目前晓慧在村里一个人居住,“女儿每月给生活费1000元,平时还买些生活用品”,晓慧告诉记者,“我身体不太好,没办法带外孙”,不能给女儿分忧,晓慧很遗憾。
 像阿琴、晓慧家庭情况类似的留守妇女,村妇联主席都与她们互加了联系方式,不定期地关心慰问,“妇联‘娘家人’心里一直记挂着妇女姐妹”。
 
■问卷
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除了实地访谈,调研团队还通过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了桑梓镇留守农村妇女的相关情况。此次调研共收到340份问卷,团队通过问卷了解到,经过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实施,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人居环境、生存条件、健康状况等都有所保障。
 据问卷显示,桑梓镇90%的留守农村妇女年龄在30岁以上、初中以上学历。留守农村1~5年、家中生育2~3个孩子、家庭年收入2万元~6万元的占绝大部分。超72%的家庭有1~2位老人,大部分留守妇女与老人小孩共同居住。此外,问卷显示,由于丈夫常年外出务工,留守妇女需承担家务、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多重工作,选择“夫出妻守”的生活模式,让她们也成了乡村振兴中有力的推动者和建设者。
 通过问卷发现,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有超过45%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有郁闷、压抑等感觉。她们也曾不定期参加村里举办的种植、法律知识、家庭教育等培训和讲座,自身有一定的发展,但仍有超过36%的留守妇女希望村里能提供更多技能培训及就业岗位,让她们能在家门口找到补贴家用的工作。

■声音
建立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同伴互助体系 
“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此次调研组组长,湖南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钟斌表示,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目前的困境,还需多方面努力,相关部门应构建推动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建立政府部门主导、妇联积极作为、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发展中的关键节点、难点问题,定期评估工作成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实际和有效支持。
 与此同时,还可以推动农村留守妇女互助发展。钟斌认为,可以将农村留守妇女聚集起来,建立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同伴互助体系,形成目标明确的互助团体。妇联组织要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基层,挖掘有各类特长的农村妇女,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育其成为农村妇女组织的带头人。“农村留守妇女的互助组织可以帮助她们找到归属感、提升其安全感,能一定程度提高她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能为她们发挥特长与才干提供平台与空间。”
 
湘妹子评论
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妇女大有可为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留守妇女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她们不仅是家庭的守护者,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只有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才能让农民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2月,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中特别提出,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
 借着政策的东风和社会的关注,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手工艺、志愿服务、村级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首先,留守妇女通过参与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提升了家庭经济收益;其次,留守妇女在传承地方文化和组织志愿活动方面,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文化活力;此外,在农村“两委”选举中妇女当选为班子成员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农村留守妇女正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她们不仅维护了家庭的温暖,也为乡村的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
 然而,留守妇女仍面临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各界关注与支持,政府、妇联和各类社会机构组织应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情感关怀。只有充分挖掘和发挥留守妇女的潜力,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相信,在乡村振兴中“崛起”的女性力量大有可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