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7月25日> > 总第3219期 > 12 > 新闻内容
揭开“烂尾娃”现象的真相
新闻作者:文/王建平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烂尾娃#
最近,在教育圈有一个新名词被讨论得很热烈——“烂尾娃”。什么叫“烂尾娃”?说的是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孩子,最后毕业即失业,人生就像“烂尾楼”一样,被迫停摆,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有人还把“烂尾娃”分成了几种不同类型:一种是,“鸡”娃“鸡”到一半,发现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子,就算了,这个叫早期“烂尾”;还有一种是,原本“鸡”得很好,但后劲不足,高中或大学躺平了,这个叫中期“烂尾”;最后一种就是,寒窗苦读十几年,毕业就失业,这个叫末期“烂尾”。如何预防出现“烂尾娃”成了网络上家长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揭开“烂尾娃”现象的真相


用“烂尾娃”来形容孩子,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如果非要说“烂尾”的话,“烂尾”也应该是指一些父母的教育投入方式,而不是孩子。但如何避免在孩子教育工程上出现“烂尾”?这个话题确实值得好好探讨。
首先,我觉得应该明确一个观念:做父母的首先要保证的是孩子成人而不是成才,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绩不能代表素质,学历也不能代表人格。好成绩、高学历和金钱并不能保证孩子一定拥有成功的人生,但是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质会为孩子保驾护航。
其次,要打消“建高楼”的想法,不要对孩子抱过高的期待。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期望本身没错,但是,当这种期望脱离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成为沉重的负担时,问题就来了。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盲目追求高分和名校,把孩子的成长当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和路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适应同一种培养模式。所以,本质上没有“烂尾”的孩子,只有心理“烂尾”的家长。
再来,要掂量自己口袋里的“银子”,在孩子教育投入上,不要过分透支家庭收入。教育的本质是消费,不是投资。有些家长觉得,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孩子就能取得相应的回报,然而,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投资与收益的关系。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天赋、兴趣、环境等多种因素。“鸡”娃,本质上是一场赌博,我们看到很多的成功案例,其实是“幸存者偏差”。
尽管“烂尾娃”现象看似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许是孩子成长的契机。当家长们不再过分“鸡”娃,而是选择放过孩子,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和发展时,孩子也许能开出不一样的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角色特别重要。当家长们意识到自己的期望可能过高,或者教育方法可能存在问题时,他们开始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这个过程不仅是对孩子的放过,也是对自己的放过。家长们可以通过学习、阅读、交流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