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7月18日> > 总第3218期 > 9 > 新闻内容
婚调+家教指导!他们为“问题家庭”开出精准良方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师,您的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们夫妻间缺乏情感互动,我们要从改变亲密关系开始,学会沟通,让孩子重获安全感……”在湘西州永顺县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室,一对原本打算离婚的夫妻在接受完婚调员张秋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后,不仅和好如初,还把学到的家庭教育方法用到了孩子身上。 
这是永顺县妇联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一幕。2024年“向阳花”行动开展以来,永顺县妇联在永顺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室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咨询点,针对“问题家庭”精准施策,通过专业指导,共受理调解216对,调解成功完全合好103对,有效阻止了育儿观念分歧、亲子关系问题发酵成为家庭矛盾纠纷,同时及时阻断婚姻家庭矛盾“阴影”向下一代蔓延。
 
现状:不良夫妻关系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中国日报》做过一份调查——“您认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哪个更加重要?”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亲子关系更重要。也就是说,在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意识中,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
 永顺县家庭教育指导老师张秋生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在一次次案例指导中,他发现很多夫妻双方把所有的期待和精力都投放在子女身上,整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运转,“然而,不少夫妻双方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怨气越来越多,彼此成为对方的出气筒,使夫妻关系恶化”。
 “家庭当中,夫妻关系不仅是中心和支柱,也是根基,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亲子关系。”张秋生告诉记者,“父、母、子女,构成家庭的三角关系。一个健康的家庭应该是倒三角形,父母在上端的两个角上,孩子在下端的角上。其中,夫妻关系先于、重要于亲子关系,亲子之间爱的传递也只有通过夫妻双方之间的中转才能在三角形构建的系统中流动起来。”
 永顺县妇联副主席、家庭教育指导老师彭水英,也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与张秋生不同,她更多关注的是来婚调室闹离婚的家庭中的教育问题,“在家里经常吵架,不好好说话的夫妻,很难让孩子建立安全感,安全感缺失很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家庭教育的缺位”。彭水英说,不良夫妻关系还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择偶观和亲密关系的相处能力,“比如在暴力夫妻关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可能认同暴力进而暴力对待伴侣或者被暴力对待”。
 于是,永顺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打造了一堂精品课程——《解读亲密关系,创建和谐家庭》。课程推出后,受到了广大家庭的欢迎,成为永顺县的“网红课”。
 
妙招:用精品课程化解家庭矛盾
小杰今年7岁,在今年寒假开学后,每次去上学都满脸不高兴。一开始,小杰妈妈以为他刚过完寒假暂时适应不了学校生活。可是,上了一个星期之后,他整天嚷着身体不舒服,不能坚持每天都去上学。小杰的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无独有偶,小杰的姐姐今年高二,也表现出厌学和叛逆的情况。
 为什么两个孩子同时出现这样的问题?小杰妈妈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他们来到永顺县婚调室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才弄清楚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她和丈夫身上。
 原来,小杰妈妈因跟丈夫性格不合、没有共同语言,两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以前还背着孩子,最近这一年多,矛盾开始表面化,家庭氛围“水火不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把父母当作镜子,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到孩子对世界和人际关系的认知。如果父母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和恐惧。”张秋生告诉小杰妈妈。
 “角色分明,边界清晰,情绪稳定,是构建良好家庭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张秋生巧用课程中的内容,耐心做小杰父母的开导工作,一方面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不仅是父母,还是妻子或丈夫,避免将夫妻关系带入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在孩子教育方面尊重对方的意见。
 在张秋生的调解下,小杰父母言归于好。一个月后,小杰和姐姐也不再厌学,主动跟父母交流,曾经争吵不断的家庭,开始充满欢声笑语。
 永顺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徐敏表示,下一步,永顺县妇联将持续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抓手,发挥“妇”字优势,做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与家庭教育“结合文章”,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不断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向阳花”家庭教育指导手记专栏②
公益研学化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墙”
肖芳(溆浦县家庭教育指导者)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农村陪伴孩子8年后,我看到有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精神和心理层面出现了问题,如性格孤僻、不知感恩、网络成瘾等。于是,我牵头创办了溆浦县家庭教育协会,依托溆浦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这一平台,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良性互动,帮助更多孩子健康成长。目前,全县社区家长学校建有率达100%,行政村家长学校建有率达83.9%。全年培训各级家庭教育讲师320人次,创办网上家长学校实验基地11所,学员有10万余人。
 我多次利用周末时间,去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在一次次走访中,我发现缺乏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大都性格内向自卑,和父母的关系很疏远。
 2019年,我开始组织一批家庭困难的孩子参加公益研学活动,带他们打开另外一扇窗户,培养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让父母懂得孩子的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更理解自己的孩子。
 这五年来,小辉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孩子。从小在离异家庭长大的他,非常讨厌父亲。叛逆心重的小辉,在家里无论做任何事,总爱跟父亲对着干。即便和他父亲待在一起,也很少说话,经常是敷衍回答父亲几句。
 2022年,小辉参加了我们的研学活动。在活动中,我一对一陪伴孩子,告诉他要理解父亲承担整个家庭重任的不容易,同时还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让他慢慢理解父亲对他的爱。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跟小辉的父亲联系,告诉他他也有不足——他不懂得爱孩子的方式。
 研学结束下车的那一刻,当看到父亲在等待他时,小辉马上冲过去拥抱了父亲。看到这一幕,父亲喜极而泣。
 回到家后,小辉父亲告诉我,孩子好像突然长大了,会主动帮父亲做家务,也懂得去分享他在学校的点点滴滴。第二年,小辉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溆浦县最好的高中——溆浦一中。
 在五年的研学过程中,除了一对一地跟家长和孩子沟通,我们还专门研发了一堂课程——《走出自卑,向自信出发》。这堂课在研学中营造了轻松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自己闪光点,更加自信阳光地面对生活。
今年夏天,我又带着8名协会志愿者,组织一群品学兼优且家庭困难的留守女童,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开始了为期十天的“雨溆共研——湖湘文化之旅”。
 这群孩子中,有一个内向的女孩小静,吸引了我的注意。
 小静的父亲早年去世,由母亲带大。因为家境困难,再加上跟母亲的交流不畅,她很没有自信,也不爱说话。 
在参加研学活动之前,敏感的小静只要出门,就喜欢戴着口罩,见到任何人,她总是低着头,眼睛里满是怯懦、躲闪。
 小静第一次参加我们的活动,整个人很拘谨,也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我们队里的心理健康老师看到后,主动给小静做了一次心理辅导,让她感受到身边有很多人在关心她,帮助她慢慢建立了自信。我也跟小静的母亲联系了很多次,告诉她很多小静的事情,并且鼓励她多跟孩子联系。
 研学的日子里,我们教给小静与自信心有关的课程,并邀请身边的同学鼓励她大胆与人交流。在研学第六天,小静终于脱下了口罩,也在营队里认识了好朋友,还在志愿者老师的鼓励下,勇敢地上台展示才艺。
 不知不觉,公益研学活动已连续组织了五年,不仅为190名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平台,还帮助他们学会感恩,改善了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也让家长们知道如何跟孩子互动,他们纷纷表示,孩子们在活动中找到了好朋友,培养了爱心、孝心、责任心和公益心,这是家长一直希望得到的。
 每一次活动,都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与脚步,我通过传递爱心的方式,在家长和孩子的心中播种下了家庭中互相爱的种子,我想这也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