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7月11日> > 总第3217期 > 13 > 新闻内容
父母怎么做,才能答好“考后经济”这道题
新闻作者:文/王建平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后购物清单“刺中”家长钱包#
考后经济,这个词最近很流行。随着中考、高考结束,毕业生们采买电子产品、旅游……不停的买买买掀起新一轮的消费浪潮。尤其高考后,家长忙着为孩子置办上大学的“几件套”,有的动辄名牌、最新款,支出不少费用。网络上,有一位家长算了一笔账,从苹果手机、笔记本,到旅行、配眼镜、看演唱会,高考一结束,孩子花出去的钱不下7万元。
孩子还没赚钱,却已经“特别能花钱”,并且花起钱来“没数”。在上大学“单飞”之前,他们该如何上好“消费观”这一课?这个问题,不仅问孩子,也提给家长。   

父母怎么做,才能答好“考后经济”这道题
“考后经济”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从经济学角度讲,有需求就有市场。“考后经济”的出现,其实是消费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被抑制后,形成的延后消费,比如家长们为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提前承诺了各种物质奖励,孩子通过“买买买”获得“考完解压”的快感等。
对孩子来说,告别高中生活,意味着他们正式进入人生的另一阶段,买手机、考驾照、做医美、同学聚会……这些既是一种消费,也可以看作是他们走向未来人生的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不仅仅是得到物质的满足,更在于这些“准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自我认可、身份认同和个体信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们不妨尊重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合理的消费需求。
但如果家长没这个能力,而孩子又提出了超出父母能力的要求怎么办呢?我觉得不妨如实告诉孩子。高中毕业的孩子已是成年人,他能分清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家长把现实情况告诉孩子,会让他们开始思索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他要扛起的家庭责任,他也能更明白“爸爸妈妈在能力范围内给的最好的,就是爱的表达”。有些家长内心过意不去,觉得没有给孩子最好的,会内疚。真是大可不必,做父母学会尽力就好,不要给自己徒加压力和焦虑,也不要跟孩子哭穷。
但我们也要警惕不良商家利用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变相增加“消费焦虑”,助长攀比之风。在引导孩子合理消费的同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通过外在物质来攀比,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真正的自信也不需要通过外在物质来表达。其实趁着假期,家长不妨让孩子体验一下自己挣钱自己花的辛苦,知道钱来之不易,也就更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如果没有安排孩子外出打工,让孩子负责家庭采购也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
总而言之,考后狂欢不应该成为家庭经济的负担。家长和考生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理性消费,量力而行,过一个轻松、快乐、难忘的假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