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6月20日> > 总第3214期 > 9 > 新闻内容
手握14项专利,她把鱼漂做得“漂亮”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6月15日,国家级钓鱼赛事2024年中华垂钓大赛在江苏兴化举行了一场选拔赛,该选拔赛的冠名“临湘浮标•渔眼杯”正体现了当前鱼漂市场的“湘军”力量。
“临湘的标,威海的竿”享誉国内。
数据显示,被称“中国浮标之乡”的湖南岳阳临湘浮标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浮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2023年销售额约50亿元。
其中,湘妹子的汗水和身影也在这个江湖里闪耀。
 
她靠专利做响品牌
临湘当地相传,东吴名将黄盖曾在横跨湖南临湘和湖北赤壁的太平湖(今黄盖湖)“折苇作标”,开启了用浮标垂钓的先河。
清光绪年间,临湘人刘璈出任台湾兵备道,将浮标工艺带上了宝岛。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刘氏后裔把现代浮标制作工艺带回临湘,开办了临湘第一家正规浮标生产企业。从此,临湘浮标开始了企业化生产。 
47岁的胡华梅正是临湘市长安街道人,进鱼漂行业已经超过20年了。
2003年以前,胡华梅还是一所学校的老师,那时,“中国浮标之乡”岳阳临湘的鱼漂产业正遍地开花。
“一尺长的芦苇,加上胶、油漆、塑料等材料,就能加工出六七支鱼漂,价格便宜,而且基本不愁销路。”6月18日,胡华梅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回忆,2003年1月,她毅然离开教育行业,创办了湖南神钓手钓具有限公司的前身临湘市漂洋浮标厂并担任厂长。
但真正进入鱼漂行业后,胡华梅发现,这个行业当时存在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价格恶性竞争等问题。她决定做精品、创品牌,走中高端发展路线。“宁愿做好漂一支,不愿做差漂十支。”
为此,胡华梅带领公司团队投入了极大精力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
以前,一些喜欢钓大鱼的钓鱼爱好者每钓一次鱼通常要碎掉三四个鱼漂,市场上便出现了加钢管以防爆的鱼漂,但钢管会增加鱼漂的自重,大大降低了灵敏度。
2020年,胡华梅在业内首先发明了一款“防裂鱼漂”产品,并取得国家专利。这款产品在不增加浮标自重的情况下,同时防爆顶。
在使用陈年芦苇之外,胡华梅还积极开发了以航空航天用的高分子纳米材料、碳素、自然脱落的孔雀羽毛等为主要材质的鱼漂。
截至目前,胡华梅的公司共获得国家专利14个,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她们在家门口增收
选料、打孔、裁脚尾、成型、整形、刷漆、过磨、漂身彩、印字、插板、上漆、磨脚……每天,胡华梅的公司,都会迎来一群女工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流程,一年60多万支销向全国各地的鱼漂就在她们的手中慢慢呈现。
 “我们公司有员工约50人,制作鱼漂的工人90%以上是附近的女村民。”胡华梅介绍,制作鱼漂尤其需要细心,女性在这方面有优势。
附近村民也乐意来公司工作。原来,胡华梅考虑到大部分女工都要兼顾家庭,特意在工厂实行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上班时间,“可以约定上午九点或十点来上班,中午、下午需要照顾家人时可以中途离开,或提早下班”。
“公司的上班时间很自由,很适合我。”李钰(化名)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原来,李钰的丈夫几年前因突发脑溢血,做了2次开颅手术,目前生活不能自理;她的公公已经去世,婆婆也患有脑膜炎;她的两个孩子正在上学,需要人照顾。在这里上班,李钰既能照顾家人,还能每月赚取3000多元工资。
而且,胡华梅差不多每个季度都会定期举行关于家庭教育、夫妻关系、婆媳相处等方面的交流会,通过分享交流,共建和谐幸福家庭。
同时,公司还到村里收购陈年芦苇,一年约3吨,收购价约100元/公斤。有村民表示:“没想到,以前拿来当柴烧的杂草杂树现在变成了经济作物,还能赚钱。”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不少群众就地取材,利用低产林地种植制作鱼漂、钓具所需的芦苇、芭茅等。
如今,公司共有300余款产品投放市场,在30余个省(市、区)设有1000余家代理商,产品畅销国内外。
胡华梅也先后被临湘市妇联、岳阳市委等分别授予“突出贡献奖”“巾帼英才”“临湘工匠”等奖项或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