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6月13日> > 总第3213期 > 14 > 新闻内容
观水
新闻作者:文/郭光文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是世界生物体系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它汇聚了溪的灵气,湖的秀美,江的汹涌,海的广博。它既以意蕴无穷的含义丰富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更以独一无二的魅力赢得了文人墨客的深情赞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写出了水不可替代的绝美姿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水排山倒海的磅礴之势;“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写出了水难能可贵的大爱无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出了水自身包含的生活哲理……水之所以能获得人们的如此青睐,主要缘于它的至柔至刚至善。
水,虚怀若谷,谦逊低调,是至柔的典范。水之至柔,柔在温和包容、随遇而安上。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与万物和谐相处,从来无所违;它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始终无所滞。即使我们随心所欲地把它困在容器中,它也从不抗拒,反而在容器里呈现出人们所需要和所喜爱的形状。水之至柔,柔在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上。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万物都向上面攀爬,唯有水却乐于在山谷低就;人们都往高处奔走,唯有水却甘于朝坑洼流淌。这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何等相似啊!水之至柔,柔在自甘宁静、心志高洁上。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千古绝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把水这种柔美表现到了极致。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色下闪闪发光!诗人巧借月光,把山间宁静的泉水与自身高洁的心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水,一往无前,奋楫笃行,是至刚的榜样。水之刚,使它能够以变应变,坚持与时俱进。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水变的是外形,不变的是本质。在风吼雪舞的冬天,它会变成坚冰;在烈日炎炎的酷暑,它又会变成气雾。水之刚,使它无惧艰难险阻,其势锐不可当。遇上山峰,它左右包抄地绕过去,甩下一堆追悔莫及的可笑黄土;遇上巨石,它奋不顾身地撞过去,溅出一道绚丽多姿的耀眼水花;遇上沙漠,它不声不响地渗过去,留下一片不可多得的生命绿洲。水之刚,使它意志坚忍不拔,目标始终如一。水,源于溪,聚于江,流于河,奔于海,一生志在进取,从来不曾懈怠。当你站在岸边上看它的某一段,你可能会觉得它向东、向西、向南或向北,但只要你登上高峰俯视全貌,那么你就会知道它的根本流向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东方的大海。正如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水,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是至善的楷模。水的奉献是无处不在的。凡有绿色的地方就有它,凡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它。在山间溪流中,它使田野添翠,草木增辉;在池塘水库内,它让碧波荡漾、鱼翔浅底;在江河湖海里,它任百舸争流、舰艇游弋。水的奉献是无所不舍的。庄子曾云:“至人无己”。这个“无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忘我”和“无我”。水,在被人使用之前,是清澈的;在被人使用之后,变得浑浊。尽管如此,它不抱怨,而是默默无闻地付出。
水的至柔至刚至善一直被圣人津津乐道。孔子喜欢观赏向东流去的水,学生子贡不解:“君子一见到流水便总要前去观赏,这是为何呢?”孔子答曰:因为它遍布天下,恩惠万物,却没有私心,好像有高尚的道德,故君子欣赏。
因此,至柔至刚至善应该是我们矢志追求的美德。面对生活里的甜酸苦辣,我们要学水之至柔,宽容大度,顺势而为;面对事业上的艰难险阻,我们要效水之至刚,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面对人生中的荣辱得失,我们要法水之至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