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毕业季,各地校园都响起青春的旋律,弥漫着告别的味道。
最近,有一所名叫“宝米”的乡村小学火了——这所位于衡山县永和乡的偏远农村学校,不久前刚为仅有的7名毕业生举办了仪式感满满的毕业典礼。
更引人注目的是宝米小学校园内的趣景:废旧轮胎上画着孩子们的涂鸦,农舍外废弃的猪槽被种上了绿植花卉,秋千、拱桥、熊猫、兔子,各种孩子们喜欢的景观相映成趣,让这所乡村小学成为“童话世界”。
“这是我们花了十年时间改造的成果!”6月11日,宝米小学校长尹中华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尽管全校师生不足50人,但校园内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由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建设。
7名学生的毕业典礼
宝米小学第一次“出圈”,是去年的毕业典礼。尽管毕业生只有3名,但尹中华和老师们仪式感满满:在黑板上写下祝福、将气球点缀在墙壁,并在教室外搭起了一道寓意走向未来的拱门,不仅如此,还制作、播放了孩子们在学校六年的成长纪录短片,组织了一场“茶话会”,邀请了低年级的孩子表演节目,为毕业生们送行。
当时,还在读五年级的2024届毕业生都非常羡慕,他们问尹中华:“明年我们的毕业典礼,也会是这样吗?”
答案是肯定的。今年“六一”儿童节前一天,7名毕业生就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典礼。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孩子们的舞台来到了教学楼外,墙上挂着的气球和节日标识,都是低年级学生自己做的。“他们也会来见证7个‘学长学姐’的毕业。”
每年宝米小学的毕业典礼,都有个惯例,那就是由老师亲笔书写,为孩子们送上专属于他们的书法作品,“这一届的分别是‘勤’‘乐’‘静’‘实’‘恒’‘学’‘行’,每一个字都有其代表的含义,寄托了我们对孩子们的期望。”尹中华说。
为学生送完专属书法作品后,六年级班主任宾丽放起了PPT,里面的照片记录了学生们从入校以来的点点滴滴,上课听讲、回答问题、课后做手工、与同学玩耍。“都是老师们平时抓拍的,学生们很惊喜,也很感动。”尹中华说,尽管毕业典礼时间不长,但希望在宝米小学求学的经历能成为孩子们珍贵的回忆。
偏远乡村小学的蜕变
永和乡宝米洲村,位于龙荫港、黄泥港、湘江三条河流交汇处,四面环水。这里的村民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早些年,宝米村的孩子们几乎都在村内读小学,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宝米小学逐渐“没落”,不仅留不住人,环境也越来越落后。不过,对于尹中华来说,扎根乡村教育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我是衡东农村出来的,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于是,11年前,他放弃在广州经营多年的生意,重返教师岗位,来到宝米小学。
尹中华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学校的情景——屋顶盖的小青瓦常被风吹乱,课铃甚至是用锤子捣弄废铁板发出震响来代替。由于没有宿舍,尹中华只能睡在杂物间,还总是有老鼠在他睡觉时“光顾”。“说实话,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真没想到还有这么困难的办学环境。”
次年调来宝米小学的教师聂洪波也有同样的感慨。“那几年,学校只有三名在编在岗的老师,学生更是只有20多人,几乎都是留守儿童。”
没设备、没老师、学生少,这学校该怎么办下去?尹中华和聂洪波达成了共识:再苦不能苦教育!他们要为这些还没走出宝米洲的留守孩子“兜底”。
尹中华先从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入手——桌椅、墙面老旧损坏,他就学着当“泥瓦匠”“油漆工”,上课拿粉笔,下课扛铁锤;附近中学淘汰的校园广播设备,抱回来修好继续用,教学楼前的废铁板终于“退休”;自掏腰包买设备,布设校园网络,让从未出过远门的学生也能在互联网的广阔天地里遨游……
一边修复老旧的校园,一边想方设法添上“硬件”.......日积月累,宝米小学有了初步的变化,但尹中华总觉得还不够。“育人从环境开始,那何不让孩子们也一起动手,将校园改造成他们喜欢的样子呢?”
点亮校园的颜色
机会悄然降临,2019年,尹中华担任宝米小学校长,他秉持的“环境育人”理念也开始在学校生根发芽。
“我们从简单的栽树种花开始,先让校园美起来。”于是,孩子们找来自家废弃的猪槽,搬来马路牙子上的废旧轮胎,在里头种上绿植花卉。“栀子花、桂花、菊花、常春藤等,每个季节都生机勃勃。”
学生们的热情也反向激励着老师们。为了“扮靓”校园,尹中华和聂洪波几乎天天住在学校——修补粉刷墙面、维修桌椅、打磨、刷漆。“有了这些基础,学生们的创意才好发挥。”
孩子们的创意大多来源于生活。“他们特别喜欢玩‘跳房子’,但是用粉笔画出来的一下雨就被冲掉。”于是,孩子们想用彩漆在操场上画出“跳房子”的“专属地盘”,尹中华欣然应允。
类似的巧思还有许多:暴露在外的水管会用麻绳缠住,插上塑料叶片和果实,伪装成一棵椰子树;错落安置的风车、风铃全是手工课上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图书室的书架顶端挤满的玩偶,都是他们的最爱;每一堵墙上,不是合照,就是绿植、手绘……
2020年,宝米小学再次迎来了机遇:宝米洲村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成功申报,学校获得了一笔校园建设资金。这下,校园的硬件又来了一次“升级”:校内地面全部硬化,有的还铺上了彩色沥青;一次性栽下80多棵树苗;建起了大、小两片操场,学生有了篮球场、乒乓球台……
两年时间里,宝米小学的校园硬件建设全部完成。尹中华关于“一半是校园,一半是花园”的设想成为现实,还因为学生们的参与,多了几分童真的韵味。但在他看来,最大的收获不在于环境的改变,而在于学生们的成长。
被“童话世界”改变的孩子
宝米小学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生机——从前教学楼后有个角落杂草丛生、蚊虫扰人。后来,师生们把它改造成了“净心池”,有流水、迷你瀑布,还有鲤鱼在其间嬉戏。
一次,尹中华发现一个二年级男孩上课“开小差”。这名学生的调皮程度他早有耳闻:语文成绩不好,好动,爱说话。于是,他带着男孩来到净心池前,布置了一个作业:一分钟自由发挥,看着景色想说什么说什么。
“他滔滔不绝,完全‘刹不住车’。”等到男孩说完,尹中华开始引导:你会观察,也擅长表达,写作文肯定厉害!“后来,他的语文成绩果然提升了,就是因为作文写得好!”不只是学习,孩子们爱护环境、热爱美、欣赏美的习惯也在渐渐养成。“6个年级6个班,每个班要认领‘责任区’,果园、菜地、花坛、小动物都由学生参与管理照看。整个学校也没有一片瓜皮果屑,大家都不舍得破坏环境。”尹中华告诉记者,学生们还争着上手工课,“他们都希望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这些年,校长与老师的用心,也得到了回报。2021年,宝米小学被评为“湖南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孩子们的劳动改变了整座校园,而校园环境的改善也滋润着孩子们的成长。”十余年间,宝米小学依旧“小”,师生总共也不超过50人,但大家对这所乡村小学的印象早已改变。
“下个学期,有3个学生想从外头转学回来。”尹中华说,也许这些孩子能继续“天马行空”,用双手装点这所远离喧嚣的“宝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