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6月06日> > 总第3212期 > 6 > 新闻内容
60亿只益虫出击!她培育“虫虫特工队”守护田园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通讯员 阎清泉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知道吗?我国常见的农业害虫约有730余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6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20亿元。
近日,郴州市桂阳县一种“以虫治虫”的方式登上热搜,引发许多网友关注。这支由41亿只益虫组成的“保卫队”来自郴州市天敌昆虫繁育基地,“益虫工厂”的掌门人,是一位女性——湖南省烟草公司郴州市公司高级农艺师肖艳松。今年,她用60亿只益虫,守护了郴州11个县市区的农业健康。
 
与虫为伴,
培育生物防治领域“尖兵”
过去,病虫害防控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如今,“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方式已经成为守护田园的有力武器。
“以虫治虫”的原理是什么呢?大自然的生态食物链存在“一物降一物”“大鱼吃小鱼”的现象,而“以虫治虫”就是利用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与虫为伴。”肖艳松告诉记者,在天敌昆虫的培育过程中,她最关注、倾注心血最多的是益蝽。“益蝽被誉为生物防治领域的‘尖兵’,我就像呵护孩子一样,精心培育着它成长。”
“益蝽的培育一环扣一环,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益蝽的生命周期都会受影响。”有一次,益蝽的饲养食物黏虫不能由幼虫变成蛹,肖艳松得知消息后,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冷静下来后,肖艳松带着技术团队一层层找原因。但起初并不顺利,分析了温度、湿度和环境等原因,但还是没有进展。
一次偶然的机会,肖艳松从食物里找到了原因。原来,黏虫的人工饲料有一种成分是玉米粉,它的原料玉米秸秆被打了农药,导致玉米粉上面出现了农药残余,黏虫吃了有农药残留的玉米粉,出现了无法变成蛹的情况。
“找到原因后,我们更换了玉米粉,黏虫正常培育,益蝽也很快恢复了正常数量。”肖艳松说。
“等天敌昆虫长成成虫,我们就会让它们走出饲养笼,来到田间地头实战。”今年,在肖艳松和技术团队的精心培育下,60亿只由蚜茧蜂、赤眼蜂、益蝽、蠋蝽、异色瓢虫等益虫组成的“虫虫特工队”陆续出击,打赢了一场“虫口夺粮”保卫战。
 
精益求精,
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桂阳县樟市镇,就是天敌昆虫大展身手的地方。
原来,在桂阳县樟市镇,蚜虫、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等害虫啃食烟叶,造成好多残伤烟叶,给当地烟农带来了不小损失。许多农户买来农药来杀害虫,但效果并不明显。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用赤眼蜂、蚜茧蜂等寄生蜂来消灭害虫。”肖艳松告诉记者,以赤眼蜂为例,别看它只有区区半毫米大小,却有寄生害虫卵的本事,可以把这种对烟叶威胁最大的害虫,直接扼杀在“摇篮”里。
肖艳松在治虫领域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她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开始,肖艳松并非从事科研工作。自2006年从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肖艳松一直扎根基层,与烟叶为伴。2014年,由于出色的专业能力,她被选调来到郴州市局(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开展烟草栽培与植保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对于肖艳松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刚接手时,她压力山大。
但很快,新的挑战又来了。2014年,肖艳松接手“新配方育苗营养肥研制”工作任务。实验室地处桂阳县局一个烟草站内,肖艳松和同事每天坐公交车,在办公室、实验室来回奔波。
时值寒冬,由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经常面临停水停电的情况。为了争分夺秒做试验,即便手脚冻得发麻,肖艳松也坚持不停地试验,直到实验中配方计量误差仍控制在毫克的范围内,她才松了一口气。
条件的艰苦,并未让肖艳松退缩。为了追求最佳的配方产出,一次不行就十次、十次不行就百次,在她反复操作验证下,最终研制出一款水剂式产品,并在第二年优化成为粉剂式更实用的育苗营养肥产品。
新配方肥的研究应用,有效提升了烟苗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2015至2017年,该成果全面推广应用至60多万亩烟田,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918.23万元。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肖艳松说,“未来,我将带领技术团队不断创新,解决天敌昆虫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提升我省天敌昆虫产业化水平,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