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5月16日> > 总第3209期 > 15 > 新闻内容
这对夫妻的“环保遗嘱”,是写给世界的最美情书
新闻作者: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雪炎 供图/受访者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人说,最好的爱情是“生同衾,死同穴”。
但在湖南浏阳环保夫妻张运和、刘放辉眼里,他们的爱情是活着的时候一起携手保护环境;如果生命终结了,便一起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不再占用“一席之地”。
38年的环保生涯中,他们并肩作战的脚步遍布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龙王港河沿线及湘江长沙段。2024年,刚过古稀之年,他们又一起写下了一份“环保遗嘱”。
5月10日,在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时,刘放辉幸福地说:“嫁给他,便是嫁给了环保。”

  “菜篮子夫妇”提篮买菜30年  

手挎一只竹菜篮,里面装两个空饭盒……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家住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的张运和与老伴刘放辉就带着固定“行头”,步行去家附近的菜市场买菜。
张运和今年70岁,是一名“环保达人”,用竹篮买菜的习惯已经坚持有30多年了。
买一棵花菜,直接放进篮子;刚刚割下的猪肉,便装进饭盒里;就连颗粒状的豌豆,他也先用碗装好,再放进篮子……“我出门前就会想好今天要买些什么菜,然后准备好饭盒、碗等放进篮子里,这样就可以保证不用一个塑料袋了。”张运和向记者说起了自己不用塑料袋买菜的小窍门。
殊不知,他和妻子刘放辉的相识,也和买菜做菜有关。
刘放辉是湖南浏阳人,自学成才成了畜牧局的一名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认识了在农业局任职的张运和,这个喜欢用菜篮子买菜的小伙子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在一次同事聚会时,我开玩笑地说起自己以后结婚了,绝对不让自己的堂客下厨房。”张运和笑着回忆道,而这句玩笑话传到了刘放辉的耳朵里,则让她觉得张运和是个认真可靠、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于是没过多久,两个人暗生情愫,顺理成章走在了一起。
“结婚四十多年来,家里饭菜都是他做,我几乎没进过厨房。”刘放辉笑着回忆道,在丈夫的感染下,她也渐渐爱上了提篮子买菜,每天一起提着竹篮子去买菜的时光成了两个人特别的“约会”。
夫妇俩除了自己坚持提篮买菜之外,在鼓励身边人提篮买菜上也花了不少心思。
“我们每天都会一起去买菜,他提篮,我拍照,然后配好文案发到朋友圈里打卡,鼓励亲戚、朋友们也减少使用塑料袋。”刘放辉说,后来,他们索性建立了“提篮买菜打卡”的微信群,鼓励大家在群里打卡晒当天的提篮买菜照,“我们打卡是有规则的,照片的背景必须是在菜市场,竹篮里要有菜,里面不能有塑料袋,这样的照片,我们才认可”。
除了微信打卡,每天晚上,张运和都会在朋友圈表扬使用竹篮买菜的积极分子,并评选“每周一星”“每月一星”,对积极参与环保的朋友进行嘉奖。
渐渐地,越来越多邻居、朋友加入到他们的“菜篮子”队伍。张运和说,希望大家一起参与,一传十、十传百,把“菜篮子”队伍发展壮大。  

 一起巡河也是一种浪漫

除了提篮买菜之外,张运和的“环保经”随着退休“念”到了更多的领域。
2011年,他加入环保组织绿色潇湘,成为了一名河流守望者;2014年,退休后,他的守望阵地也从浏阳河转到了湘江;后来,组织志愿者保护野生动物,参与公益环保活动……
“起初,我并不能理解他的环保梦。”刘放辉回忆道,退休后,他们搬来长沙和女儿一家一起生活,当时正逢一对双胞胎外孙降生,她既要照顾刚刚生产完的女儿,又要照顾一双外孙,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而他为了环保一年几乎360天不着家,我当时怨他、恨他,一见面就忍不住唠叨埋怨”。
直到有一次,张运和带着刘放辉一起去巡了一次河,她的想法才发生了转变。
凌晨五点半,从岳麓山下的住宅出发,沿湘江西岸一路走去,途经银盆岭大桥、福元路大桥、三汊矶大桥、月亮岛湘江大桥4座大桥,将近20公里的路程,张运和拿着一把火钳和一个垃圾袋边走边看,重点关注河滩上有没有垃圾,有没有有害物种,河面有没有漂浮物,排污口水质是否变差等。
“那天,我们还在河边的一个小土丘里发现了红火蚁。”张运和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繁殖扩散能力极强的有害生物,入侵后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人一旦被蜇咬会出现脸红、荨麻疹,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休克。
于是,在河边发现红火蚁的踪迹之后,他立即打电话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也正是这次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他每天巡河的意义和重要性,后来,只要有时间,我就跟他一起去巡河。”刘放辉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从愤怒,到理解,再到支持,她最终和丈夫一起走上了这条环保之路。
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起床出发,丈夫会提醒她多加件衣服,她也一路帮丈夫拍照记录,遇到好看的日出,他们便停下来,欣赏一会儿,回程的路上吃个早餐,再一起慢慢散步回家。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21年的冬天,刘放辉因患病做了开颅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医生说恢复过程中可能会有瘫痪的风险。
“那段时间,我常常躺在床上自己默默地流泪,我很担心自己一旦瘫痪的话,不仅没有办法继续和他一起践行环保行动,甚至还会影响他追逐自己的环保梦想。”一想到这里,刘放辉就觉得自己不能倒下,她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刻苦地进行复健训练。
“每次用复健仪器,别人转200下,我就转500下。”刘放辉回忆道,“最终,我战胜了病魔,那时候每天支撑我的信念就是我们约定好要一起巡更多的河、做更多的环保工作,环保成了我们共同的梦想。”  

 一万条手帕和一本万人签名册

不知不觉中,张运和与刘放辉早已把环保融入到他们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提篮买菜、用洗菜水冲厕所、穿孙子或者女儿女婿淘汰的衣服……“连晾衣架坏了,我都不会轻易丢掉,而是想尽办法延续它的使用寿命。”刘放辉认真地说。他们还在家里推行“光盘行动”,动员亲戚朋友都“光盘”,从两个外孙开始吃辅食起,就开起了“光盘课堂”。稍微再大一点,他们便让兄弟俩做起了“光盘课堂”小卫士,轮流值日监督家人践行光盘行动。
一次参加同学聚会,给大家准备礼物时,刘放辉想到了手帕,既精致又环保,可以提醒大家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于是,在聚会上,夫妻俩给同学们每人发了两条手帕。“准备两条,方便换洗,希望能让大家培养起用手帕的好习惯。”刘放辉笑着说。
不仅如此,他们还把“环保课堂”开到了更多地方。
“起初,他试着走进校园和社区去做环保宣讲,很多人不理解,将他拒之门外,我便去帮他联系学校,准备宣讲资料。”刘放辉说,“他也苦练普通话,还把浏阳山歌重新填词编成环保民谣唱给大家听,他说,这样大家才听得懂、愿意听。”
渐渐地,张运和夫妇俩用热情和坚持敲开了越来越多学校、社区、企业和机关的门,30多年来,开展环保宣讲1200余场,组建志愿者团队19个,动员16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公益环保活动,为助学、助残、助困、公益环保等捐款近40万元。
“去年,我准备了一万条手帕,他准备了一个万人环保签名册,我们每次出去宣讲,都会带上这些环保‘伴手礼’。”刘放辉笑着说,每次宣讲结束,他们就会鼓励听讲人在册子上签下自己保护环境的承诺,并赠送手帕,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
线下宣讲之外,这对夫妻还研究起了新媒体,玩微信、刷微博,每天坚持在网上查阅、撰写、发布环保信息,与网友讨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科普工作。
今年,张运和与妻子共同写下了一份“环保遗嘱”,希望在两人百年之后,不声张、不放鞭炮、不搞遗体告别、不办追思会、不保留骨灰,并表示愿意无偿捐献器官。
“环保公益不是一餐一日一年的事,而应该是一生一世的持续修行。”采访结束,张运和与刘放辉相视一笑,说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好“福利”的同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