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你对身边朋友的“恋爱脑”行为“恨铁不成钢”时,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近日,一个关于“恋爱脑严重时可威胁生命”的案例引发热议。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恋爱脑患者女多男少
给男友发消息要求他必须秒回、男友不接电话就疯狂打几十上百个电话、认为男友不接电话就是不爱自己要抛弃自己、不仅摔碎了家里所有能摔的东西,还想着从阳台一跃而下……这几天,“恋爱脑”女孩小雨的故事让不少人感到后怕,大呼原来重度“恋爱脑”这么可怕。
最终,小雨被医院确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经过三年的治疗后状况才基本稳定。
“边缘型人格障碍在临床中很常见,这类人可能会有共病,如常见的焦虑症、抑郁症或者是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4月9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程明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像小雨这样的病人有很多,他们会反复去寻求伴侣过分的关注,稍有风吹草动就开始用极端的方式譬如自残、自杀等爆发情绪,别人可能会觉得他们‘作’,但他们其实心里很痛苦,需要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获得别人的关注关心关爱。”
伴侣往往会因为受不了这样的折磨而离开,在伴侣离开之后,“恋爱脑”患者会再次陷入循环:他果然不爱我,我不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
相对而言,这类患者中女性多男性少。程明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因为男性的情绪敏感度相对女性来说天生要弱一些,‘恋爱脑’出现概率会小一点。”
恋爱脑人群有三个特点
在程明看来,“恋爱脑”并不是一个心理学上的专业词汇,关于“恋爱脑”的形成,也有多种心理学理论的解释。
除了边缘型人格障碍之外,有专家称“恋爱脑”的本质是焦虑型依恋。“人与亲密对象的连接方式是在生命早期就建立雏形的,有些人就属于焦虑型的,亲密对象一离开就特别焦虑。所以他会过度关注恋人,通过频繁与伴侣沟通来获得安全感。”程明介绍,这类人群主要有三个特点:极度渴望亲密和陪伴,要求与爱人随时保持联系,每时每刻报备行踪;为了维持联系而放弃自身需要,讨好伴侣;害怕被抛弃,独自一人时会觉得不自在,受到一点冷落,都会觉得被抛弃。
还有一种“恋爱脑”,是因为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不强,需要反反复复寻求别人爱他的保证来获取自我价值感,不然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没价值没用的人。
而在恋爱过程中,伴侣的行为方式有时也会起到反作用,助长“恋爱脑”。
恋爱脑治疗相当棘手
什么样的人会患上边缘型人格障碍?怎么治疗?
程明表示,这其中有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比较敏感,本身胆子比较小,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如果这样的孩子出生在一个缺乏关爱、照顾的家庭,周围人忽视他的感受,他想求助的时候没人搭理他,就容易患上边缘型人格障碍,“很多留守儿童就有这样的问题”。
打压式教育、家庭不像港湾像战场也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本来情绪就敏感,加上没有好的养育环境,两个因素一结合,他们就会更没安全感、更缺爱,甚至把被爱当成衡量自己价值的标准。
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他们很难信任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并不容易。“他们谈恋爱更多是一种感受性的恋爱,甚至会频繁更换伴侣。”程明解释,即使这类患者的伴侣能忍受他们初期的“作”,但他们的要求是不断升级的,“他们会不断测试伴侣,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证明对方不爱自己,因为他们潜意识中就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那么,这种情况该如何治疗呢?“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程明表示,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完全不是一回事,不是按时吃药就能治好的,“要有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慢慢让患者对自己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平衡的看法,而这个过程是很长的,短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程明表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明显问题,自杀率较高,如果患者本身心理功能差,治疗起来会相当棘手。
程明提醒,不管是不是“恋爱脑”,只要在恋爱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都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处理人类主观痛苦的问题,就是心理科要做的事。”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学专家会引导患者学会情绪管理、接纳自己、爱自己,从而与人建立更健康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