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4月04日> > 总第3203期 > 6 > 新闻内容
坚持7年,4000余名小学生徒步17公里祭英烈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雅婷 实习生 廖梓霞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山埋忠骨,吾辈敬英魂。每逢清明,慎终追远、祭奠先烈,已成为一种传统。
3月29日,株洲市茶陵县舲舫乡中心小学的师生们踏上了一条特殊的路——他们举着“将军旗”,唱着军歌和红歌,目的地是17公里外、茶陵洮水水库旁的烈士纪念碑。而这场名为“走将军之路、扬将军精神”的徒步祭英烈活动,学校已经举办了7年,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落下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舲舫乡是‘将军之乡’,要让更多孩子记住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这些年,株洲市茶陵县舲舫乡中心小学师生们的坚持,感动了无数网友。而这“慨然前行”的形式,在时间坐标轴的延伸中,也已化为“凝聚的力量”,在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留下坚毅与信念。
 
红色热土上的尝试
株洲市茶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而位于县城东南部的舲舫乡,更有着将军故里、红色热土之称。这里不仅培育出了四位共和国将军——中将谭家述,少将谭善和、李俭珠、周则盛,一位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也诞生于此,还有116名革命烈士长眠在洮水村的八角寨下。
尽管并非土生土长的舲舫人,但茶陵县舲舫乡中心小学教师蒋军生在舲舫乡中心小学已经扎根36年。“一直以来,我都被这里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感染着,也会想办法让孩子们感知到英烈们的精神。”2004年,他创办了校刊《花蕾》,每一期,都会有一个固定栏目——舲舫人民的骄傲,讲述本地革命先烈们的故事。“当时,许多学生看过后都纷纷投稿,讲述自己的体悟和感受。”
2017年,株洲市小学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谭自云调任舲舫乡村小学校长,一来,就看到了蒋军生主办的校刊。“那时校长对我们的红色文化特别感兴趣,当我讲到洮水村村民为了纪念牺牲的谭保连等一家七口而建起了一座纪念碑时,他就提议说,‘我们何不组织学生们去烈士纪念碑下祭扫呢?’”
就这样,新校长与老教师一拍即合,在次年清明节组织起了一场“跋山涉水”的徒步祭扫。
一开始,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谭自云和蒋军生的提议。偏僻乡镇上的小学,几乎从来没组织过大型的远程徒步,不少老师怕孩子“压根走不动”,“还有些家长打算全程都跟着,怕路上不安全”。
对6到12岁的孩子来说,徒步十几公里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为此,谭自云和蒋军生做了万全的准备。
首先是利用早操、体育课对师生进行跑操等体能训练,并逐个排查学生的身体状况,“确保孩子们有足够的承受能力”。随后,是老师与医护人员全程跟随的保障措施。“若是中途实在无法继续的,也可以上车休息。”
令老师和家长们意外的是,就连一年级的学生都没有掉队或退出。一路上,学生们高举红旗、唱红歌,手拉手翻山越岭,肩并肩齐步前行。“回来后,原本反对的老师都被孩子们的劲头感动,决心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
 
以将军名作为班级名
穿过树林,跨过桥梁,越过田野,爬上高山,在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敬献花篮、行鞠躬礼,并重温誓词。徒步祭英烈渐渐成为了舲舫乡中心小学的清明传统。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沉浸感,老师们用舲舫乡革命家、将军的名字给徒步路上的学生班级重新命名,还特制了班旗。“例如四年级两个班,就是谭善和少将一营、二营,还有周则盛少将二营、李俭珠少将一营……”坚持到终点,学生们还会收到一张“坚毅将士”荣誉证书。
“很多时候,对代表了自己班级的英烈人物,学生们是有特殊感情的。”蒋军生告诉记者,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讲述了将军们的故事,教学楼的长廊上也挂着他们的头像和事迹。在学校每年举办的将军文化讲解员比赛中,就有学生格外熟悉曾命名班级的英烈前辈。“人物生平、英雄事迹,哪怕是最细微的时间、地点都如数家珍。”
而在每年一次的祭扫中,曾经年幼懵懂的学生也渐渐明白了远行背后的意义。“我们后来组织的英雄人物作文比赛,六年级的一位同学就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走将军之路,是向革命烈士致敬,是在继承先辈的遗志,为初心而奋斗!’”
7年来,师生们对于徒步祭英烈活动的坚持从不因外界因素而改变。“说走就走,不怕磨炼。”
去年,因为清明节前后降雨集中,活动的时间一直无法敲定。“直到3月底的一天清晨,我们发现天气转晴,于是决定立即出发。”蒋军生回忆,那天,茶陵舲舫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书声琅琅。而在学校会议室,学校负责人临时开始筹备“行军计划”。
早自习后,孩子们出发了。同学们踏上了前往烈士纪念碑的行程。“每年,我们走的都是不同的路线。走过泥路,跨过树林,尽管温度持续上升,但同学们依然在纪念碑下许下了誓言: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长年的坚持,也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开始认同这一活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行军”后,没来得及参与全程的家长们纷纷留言:“这是最好的爱国教育”“培养懂得感恩、洋溢爱国热情的孩子,这才是学校应有的作为”……
 
代代传承的精神
去年,蒋军生将师生们的临时之行拍成了短视频,一下就火了,收获了三千多个点赞。这也让他开始思考,能否再为学生们来一场深刻的教育活动。
于是,在株洲市茶陵县人民武装部的支持下,今年,学校请来了十名退伍军人和民兵,穿着整齐的军装,不仅用响亮的军号为学生们的徒步之旅开了一个好头,更是全程为孩子们保驾护航。“我们是逆洣水而上,穿山林而下。返回时需要走3个多小时,途经多段无人区,越往后越困难,他们不仅帮同学们背包,还把实在走不动的同学‘架’起来前进。”
学生们对这次旅行也期待无比。“有同学甚至高兴得一晚上都没睡着。”已经参加了五年徒步活动的学生王子恒告诉记者,“那天的阳光很毒辣,真的想放弃。但站在碑前,我脑海里又不自觉地浮现出烈士的故事,那个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年代,仿佛就在眼前。想到身边穿军装的哥哥们的守护,自己还是一直往前走。”
历史总能形成互文,精神总在中华儿女身上传承。这一次,还有一位特别的嘉宾——革命烈士谭保连的后代谭洁莹,也跟随在学生们身边。她曾在舲舫乡中心小学求过学,算是学生们的“学姐”。这段路,是她第一次陪着学弟学妹们走。
“出发前,我告诉孩子们,这徒步祭英烈的十几公里路,将是你们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路。”谭洁莹说,等到了纪念碑下,她又换上巾帼志愿者的红马甲,为孩子们讲述革命年代的斗争故事和先烈们的崇高精神。
“这是一堂很好的红色教育课,我们希望能延续下去。”舲舫乡中心小学现任校长谭芳裕告诉记者,2018年至今,该校已有4000多名一至六年级学生前往此纪念碑下祭奠英烈,“如今,英烈们的精神依旧激励和感召我们砥砺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