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1月25日> > 总第3193期 > 13 > 新闻内容
“鸡娃”教育一定会指向成功吗
新闻作者:文/王建平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为美国普通中产#  
近日,微博上一篇《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为美国普通中产,持续25年的鸡娃路梦碎了》的文章上了热搜。刘亦婷是上世纪90年代最让中国父母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她于1999年考上哈佛大学,获全额奖学金,当时她的父母还出了两本书讲述培养女儿的细节,引来全国媒体的关注。20多年过去后,互联网上总隔三差五地出现关于刘亦婷“泯然众人”的消息。虽然,刘亦婷从未主动现身澄清过,但她之后的确没有更成功的人生成就被报道。可这能否证明她父母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呢?

  “鸡娃”教育一定会指向成功吗  

刘亦婷出身于普通家庭,在1999年以全额奖学金考上哈佛大学,这说明她的父母很有远见和能力,也说明她本身足够优秀出色。刘亦婷毕业后,能从事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不是每个从哈佛毕业的人都成为了人中龙凤,我觉得以此就否定她父母教育的失败是不合适的。
当然,因为曾获得过广泛的关注度,以及过去对她父母“鸡娃”教育方式的推崇,大家对刘亦婷成才的期待值更高。而一旦她没有达到大家期待的高度,就会被拿来议论和嘲讽。其实,关于这一点,才值得让我们来探讨,“鸡娃”教育一定就会指向成功吗?
“前程无忧”网站曾发布过一则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在7090个样本中,接近4成的受访家庭认为,在子女2—7岁开始进行校外教育比较合适,而78.3%比例的家长表示,已经准备好为孩子的成功牺牲个人生活。在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自孩子出生甚至出生之前就开始进行“军备竞赛”的家庭。
为什么这些家长会这样近乎变态地逼着孩子读书、做作业、上培训班,占去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无非是想让孩子在考试中获得靠前的名次,进入重点班、重点学校……换言之,让孩子在教育竞争中胜出,而最终的目的,是达到阶层上升,或至少不下滑。
只是,世界的变化往往让人们措手不及,产业与科技的发展无人能精准预测,我们甚至难以判断:未来什么职业必定会消失、什么新形态的工作会出现。所谓符合社会要求的教育,根本不可能有“正确答案”。也就是说,父母是否选择“鸡娃”,只是自身价值观、教育观和亲子观的一种体现,其实与孩子未来能否成功,关系不大。孩子未来人生能否不凡,教育只是一个方面,更要靠个人的天赋、努力、个性、家庭背景、资源、机遇、时代和运气等,不是单纯“鸡娃”就能做到的。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高普尼克所说:“当一个好父母,不是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大人,而是养出一个健康、适应力强、有弹性的孩子,去面对难以预料却必须面对的未来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