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1月18日> > 总第3192期 > 13 > 新闻内容
“海归外卖员被保安刺死”引发的教育思考
新闻作者: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保安刺死外卖员”事件,已经在互联网上沸沸扬扬一个月了。这个热搜让人悲伤。某小区封闭式管理,物业规定外卖和快递不让骑车进。然而这个小区很大,走路进去要五六分钟,还都是二三十层的高层,送个餐要频繁等电梯。如果不熟悉路,外卖到了小区还要个十来分钟才能把东西送到客人手里。小区的保安月工资两三千元,如果被发现放骑手进小区,一次要罚款50元。俩人争执不下后,很快升级到肢体冲突,最后54岁的保安捅了32岁的外卖员,导致外卖员小李重伤不治。
1月2日,《三联生活周刊》详细报道了事件中的两个人物的故事,背后隐情引人思考。
32岁的外卖员小李其实是一个“海归”,但他的家庭并非很富裕。李爸爸在一家饭店打工,李妈妈给人家做保姆,两个人加起来的月收入7000多元,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小李还有个弟弟,目前在读大学。小李高中一毕业,李爸就把他送去澳洲读心理学。留学的钱是父母半挣半借的。为了还债,李爸除了在饭店打工,空闲时间也去送外卖。五六年前,小李从澳洲留学回来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做了许多尝试:他喜欢做木匠,做家具放到网上卖,暂时还无人问津;又想做自媒体,也没做起来。小李很节俭,也自律,物质要求很低,去送外卖主要是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在我们的身边像李爸李妈那样,赚着辛苦钱也要把孩子送出国,以为自己在“托举”孩子的父母有很多。他们以为,只要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就一定会成功,孩子一定会有出息。至于孩子学什么专业合适,他自己是否真的想出国,他们并不清楚。
以小李为例,如果当初他的父母让小李自己选择,去国内一个普普通通但专业对口的学校,深入学习设计类专业,毕业后他是不是不会那么迷茫,他的家庭是不是也不用背负这么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份负担不仅给他父母沉甸甸的压力,最终又转化给了小李,成为他内心巨大的心理压力——父母为我付出了所有,我要拼命挣钱还债。
小李很懂事,他懂得父母的期盼、父母的不容易。这样的孩子更可能在父母的期盼面前压抑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隐瞒自己过得不好的生活真相,甚至拿命去和生活相搏。父母太沉重的爱,既是自己不可承受之重,最终也伤害了孩子。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父母硬着头皮给孩子的富养,是非正常的、畸形扭曲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出现要么“报恩”,要么“要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微博热搜上曾有一则这样的新闻:父母为了供女儿在西班牙留学,掏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为了让女儿在国外过得舒心,爸爸每月给女儿11000元,自己只留下2000元作为生活费,很多时候他的一日三餐是馒头就咸菜。但是女儿仍不知满足,嫌弃爸爸给的生活费太少,在网上公开辱骂爸爸。当爸爸小心翼翼地问她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了,女孩语气很冷淡,认为爸爸是在故意找茬。
当爸爸说出父母生活拮据,委婉表达希望她节约、独立时,她丝毫不为父母考虑,直接开骂。这样的孩子即使文化水平再高,也成不了大写的“人”。
对普通家庭而言,最适合的是根据自身条件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物质生活。父母不必为孩子透支家庭,给他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生活,孩子在真实的生活空间里内心快乐,努力奋进,自然而然爱着父母。
好的教育是灵魂的建设,不是金钱的堆砌。与其用物质富养,不如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赋予孩子优秀的品质,培养孩子独立行走世间的能力。惟其如此,孩子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富足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