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沙人的乡土茶,绿茶已发展成为长沙地区的支柱产业。早在2019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就下发一号文件,明确以长沙县为主体,用5年时间,建成标准化优质茶园10万亩以上,目标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发生在长沙、平江、汨罗三县(市)交界处,一座“云在山腰, 峰于云外”的飘峰山上——在这里,“茶农姐”粟会君盘下了1000余亩、布满古茶树的山地,正在做修复和开发工作,“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爱上茶文化,爱上长沙县飘峰山的古绿茶”。
从女老板到古茶树守护者
今年54岁的粟会君是地道的长沙县人。2015年,她开始做黑茶品牌,并在益阳市安化县开发了2000余亩的茶园基地。3年后,长沙县农业局的领导敲开了她家的大门:“有没有发展长沙绿茶的打算?”彼时,长沙县正着力将绿茶作为“一县一特”优势产业,机会摆在了粟会君眼前。
于是,粟会君到处寻找绿茶园基地。一次偶然的机会,飘峰山村的村干部联系上她,“山上曾有个云雾古茶园,最早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虽荒废了许久,但漫山遍野都是茶树。”在村民的带领下,粟会君拿着镰刀,一边砍荆棘一边上山。
看到山上的茶树,她惊呆了:最高有十几米,斜生出许多弯曲的虬枝,有的长在悬崖上,有的和紫藤、灌木缠绕而生,茶叶大小不一,但片片厚实肥阔。
“这里不像普通茶园那样‘好看’、容易收获,但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鲜活的、厚重的历史感。”于是,2019年初,粟会君决定将一千多亩的山地都盘下来。“朋友们都劝我:‘你是做生意,这里的开发难度太大了’,但我觉得为家乡的茶产业做贡献,除了创业当老板,还要保护好这片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不可再生资源’。”
从女老板到古茶树守护者,粟会君在山上扎下了根。整理维护缺乏资金,她把前半生的积蓄都投入进来;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她让丈夫辞职,也住在了山上。
修缮古茶园并不是件易事。首先,粟会君要带上各种装备对成片的古茶树进行基本的勘测。“一天最起码要上3次山,路都是我们踩出来的。”由于古茶园长期荒废,灌木、竹林丛生,挤占了茶树的生长空间。她只能靠着两把镰刀,每天上山清理着茶树周边的灌木、竹子、刺藤,整理出了两百余亩茶树生长的“净土”。
“刚来时,这里人、路、水电都没有。”粟会君指着半山腰处,她和丈夫修建的山路和茶舍,“为了方便游客游玩和古茶树保护,我们自费修建了1000多米的台阶步道,还修了水管,用山泉水作为灌溉和饮用水源。”此外,粟会君还发动山脚下的村民,定期上山巡山,查看、记录古茶树生长情况。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座荒山上的古茶园,逐渐显露出它的韵味。
“茶农姐”开直播,宣传家乡茶园“
山皆石,立者、仆者、侧者、平者、偃而跪者,高而突者,委邃盘郁,咫尺异势。”这段《游茶山记》中的描述,正是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随着粟会君登上飘峰山寻访古茶树途中的风景。
粟会君迫切地想让更多人看到、爱上这里的景色和茶叶。为此,她取名“茶农姐”,在抖音上用最接地气的顺口溜、方言拍摄视频和直播,宣传飘峰山云雾茶。
慢慢地,在粟会君的带领下,山脚下的村民们也学着用短视频的方式宣传起自己的家乡。“一次,一个村民拍的农家生活视频火了,不少人私信她买鸡蛋、土菜等自家农产品,不仅赚了钱,还有市民驱车上山,来到古茶园参观。”
自己和村民拍还不够,粟会君集结了更多本地三农“网红”的力量。“光头哥”“本家大伯”“凡哥”……先后十多次来飘峰山打卡、宣传,“邀请他们拍摄的飘峰山古茶园视频,有上千条。”
渐渐地,荒山茶园变得有人气、有热度。山下,多了十几家村民自营的农家乐、山庄;山上,研学团、旅游团,还有前来观光的茶客络绎不绝。
吸引爱茶人士,寻找古茶园的新价值
“茶农姐”与飘峰山古茶园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爱茶的人士前来拜访。
一次,粟会君迎来了一支特殊的拜访队伍——湖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团队。“那时修复工作刚开始,许多茶树被竹子遮掩住,还是‘爬着’长的。”粟会君带着教授们上山,不论是大树还是小苗,教授们都会停下来仔细观察。巡遍整座山后,教授们说:“这是长沙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一块古茶园,我们想选些茶籽带回去研究。”
古茶园长期无人管理,形成了数量庞大的不同种群,是一个五花八门的茶叶“基因库”。“不能浪费这片古茶园的科研价值!”于是,粟会君积极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合作,大力支持他们在古茶园开展科研项目。
粟会君帮助教授团采集野生古茶树的籽、果、叶,在不同的茶树上做生长时间等标签。不久后喜讯传来:经过实验,飘峰山古茶树是国内中小叶绿茶中儿茶素的含量最高的,极有可能选育出长沙本土特色优良茶树品种,是难得的资源。“教授们嘱托我,一定要守护好这片宝地。”
“茶农”“古茶树守护者”,粟会君的身份与茶离不开关系。“我想让飘峰山的茶香飘得更远。”创品牌、促营销,让茶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的重要引擎,她还有一肚子的“新想法”等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