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晚,杭州亚运会胜利闭幕,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总共获得201金111银71铜,共383枚奖牌,取得了亚运会参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更令人惊喜的是,赛场上中国小将刮起了“青春风暴”,一个个运动少年刷新纪录勇夺冠亚军的瞬间,让人看到了少年可为的蓬勃力量。这些少年们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故事。
15岁滑板亚运冠军背后的热血父子情
9月25日,滑板项目世界大赛(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中,15岁的中国选手陈烨以84.41分的成绩夺冠,这是中国队在滑板项目世界大赛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他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亚运金牌得主。
少年陈烨“火”了,他背后给他造训练场的神秘“富爸爸”也浮出了水面。但在媒体采访中,陈烨的爸爸陈玩钦澄清,他并不是富豪,只不过花光了积蓄为儿子自建了一个滑板碗池。不过,少年陈烨一举成名的背后,确实离不开爸爸陈玩钦的奋力托举。
陈玩钦原来是音乐舞蹈代课老师,一开始,他是想培养儿子学钢琴,发现效果不太好。在儿子8岁那年,他偶尔带孩子在商场玩了一次滑板后,没想到,与以往练钢琴不同,儿子陈烨对滑板的兴趣持续了很久,并很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保护孩子的这份兴趣,刚开始接触滑板的两年,一到寒暑假,陈玩钦都会带儿子去香港练习滑板,感受当地浓厚的滑板氛围。有时,陈玩钦还会通过做道具、设计新玩法等方式,让陈烨在滑板上“玩出花样”。
在陈玩钦耐心引导下,陈烨对滑板的兴趣持续不减。而为了更好地陪同孩子训练,陈玩钦也学了滑板,并开了一个滑板店。他在媒体采访中说:“陈烨花了七年的时间学滑板,我也花了七年的时间学习滑板,看怎么指导陈烨练习。”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陈玩钦决定全力托举儿子的梦想,他说:“成功的教育,一定是陪伴。”
2019年,陈烨在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取得全国第三的好成绩,对专业化的训练场所也有了更高的需求。由于训练的滑板碗池资源稀缺,每个周末陈烨都要从中山赴广州进行训练,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若遇到恶劣天气,去广州训练就更麻烦了。
于是,陈玩钦萌生一个念头:建一个自己的滑板碗池。经过询价得知,找人施工建碗池要三四十万元,这是他们这个普通家庭无力承担的价格。于是,他干脆在电脑上自学教程,然后买来材料,花费十多万元,亲自为儿子打造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训练池。
有了室内碗池,陈烨进步飞速:2020年,成功进入广东省队;拿到安徽滑板公开赛男子碗池第一;2021年的全运会,13岁的陈烨拿到男子碗池第二名……陈玩钦也顺利成了一名很有经验滑板教练,他为儿子建的训练馆,吸引了不少滑板少年过来训练,现在已有20名学员。
16岁围棋“小魔女”追梦路上有妈妈保驾护航
10月3日,16岁的围棋“小魔女”吴依铭随队摘得杭州亚运会围棋女子团体金牌,这也是中国围棋首枚亚运会金牌。作为围棋国家队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吴依铭被视为中国女子围棋的希望之星。
吴依铭接触围棋,是从一张宣传单开始的。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妈妈林洁在路上收到一张免费体验围棋课的宣传单,想着孩子比较好动,下棋能让她静静心,就去报班学习了。林洁在媒体采访中介绍,“学习中,老师发现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按教的方法走棋。她总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会大胆地和老师交流,比如说出自己认为更好的摆放位置等,老师夸她思路广阔,棋感好。”
老师和家人的肯定,让吴依铭对围棋越发入迷,小小年纪就能在棋盘前一坐好几个小时,大班就达到了业余5段。
2014年,8岁的小依铭从无锡考入中国棋院杭州分院。为了小依铭能够更好地学棋,妈妈林洁辞去工作一同前往杭州陪伴、照顾女儿,这一陪就是8年。来到杭州后,小依铭的围棋之路更加突飞猛进。
吴妈妈和吴爸爸深知,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棋手的重要性,但林洁说,“最初的时候,我们也会着急,也会责骂孩子,后来,我专门去上了心理学的课,现在以鼓励为主,之前一次输给冠军半目棋,孩子回来就哭了,我不断鼓励她,慢慢地她就调整过来了。”林洁说,她现在和女儿既是母女也是朋友,“亚运会这段时间她每天比赛完还是会跟我通电话,聊一下就感觉她心情会放松一点。”
随着年龄增大,吴依铭越来越知道自己要什么,如今16岁的她已经成为国内女子棋手里新生代的代表,犀利的棋风还让她收获了一个“小魔女”的称号。下个月,她即将迎来17岁生日。谈及未来,吴依铭说终极目标是世界冠军,但近期目标是拿个全国冠军。
20岁自由泳金牌得主 全家人都是“游泳专家”
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游泳比赛进入第三天,中国队共拿下4枚金牌,20岁杭州小将费立纬以14分55秒47的成绩拿下了男子1500米自由泳金牌。很多人认为他是中国男子长距离自由泳的新生代最强力量,被称为“孙杨接班人”。
2003年,费立纬出生于浙江杭州。他5岁开始练游泳。一开始是因为表哥练,他也就跟着练。没想到后来表哥放弃游泳,成了一名大提琴手,他却成了一名游泳运动员。
训练没有想象中轻松。费立纬妈妈在媒体采访中说,小时候,费立纬也经常央求,“妈妈我能不去吗?”每到这时,她都会劝儿子再坚持一下,在她的再三鼓励下,费立纬的潜能被挖掘,四种泳姿逐渐掌握并能随意切换,并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并坚持下来。在六七岁时,费立纬开始参加市级比赛,基本都能稳在前三名,渐渐地他参加了更多更高级别的比赛,成绩优异。
费妈妈平时工作也很忙,费立纬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游泳训练接送基本上都靠外婆,费妈妈说,那些年外婆很辛苦,功劳很大。后来,为了培养儿子的自理能力,在他小学读一年级时,就让他放学后独自去游泳馆,训练结束她再接。“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手机。第一次在公交站等他,别的孩子都看到了,还没看到他,那次真是急死了。”费妈妈说,后来发现儿子适应得很快,她也就放心了,之后都是费立纬一个人放学去训练。
费妈妈还在报道中提到,她自己原来不会游泳,为了更了解儿子从事的这项运动,2019年她自己也开始学习游泳,不仅学会,还通过水下录视频来研究游泳动作。一直以来,费立纬从市比赛、省比赛、全国性比赛,费妈妈基本不缺席,包括费立纬姨妈在内,家人年休假的用途基本就是去看费立纬比赛。训练看多了、比赛看多了,连77岁的外婆都成了半个“游泳专家”,她知道费立纬在亚洲和国内的主要对手,也能通过看各个不同分段,观察费立纬的比赛状态。“只要有游泳比赛,外婆肯定要看的。”费妈妈说。
编后
少年冠军成长路上的三个启发
中南大学副教授、长沙市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郭平指出,追溯这些少年亚运冠军们的成长之路,我们会发现虽然这些孩子各有天赋,但也离不开父母的智慧托举。
首先,他们做到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没有一味地往学业上去“鸡”娃,最大程度地给了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空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本性,这些天赋需要父母去发现和培育,而不是拔苗助长或者盲目“鸡”娃,最好的教育便是帮助孩子长成自己的模样!
其次,他们在引导培养孩子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自我的成长。陈玩钦因为陪儿子玩滑板最后把自己陪成了滑板教练,费立纬的全家都成了“游泳专家”,吴依铭的父母为女儿主动学习心理学课程。他们和孩子共同进步,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最后,加点“套路”,让事情变得有吸引力。据陈玩钦介绍,陈烨刚接触滑板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陈父却没有直接给他买下来,而是让他先试玩。确定儿子不是三分钟热度后,才让儿子拥有了自己的滑板。后来,更是用 “赌约 ”的方式,刺激儿子始终保持着对滑板的兴趣和好奇。而吴依铭7岁时,父母找机会让她和著名的女棋手华学明九段下了一盘指导棋,她还得到了国家围棋队总教练俞斌的高度赞扬。这段偶然的经历,也让小依铭对围棋更加热爱了。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坚持一件事,最该做的就是把这件事变得有吸引力,把它变为一种值得期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