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10月12日> > 总第3078期 > 7 > 新闻内容
21年,她陪伴着52位抗美援朝老兵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视频:李曼倩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庆档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的热映,全景式还原了抗美援朝那段珍贵的历史。不少观众感叹:“有些历史、有些英雄值得被永远铭记。” 
在岳阳临湘市一所光荣院里,今年42岁的王珏,用21年时间,陪伴照顾了52位抗美援朝老兵,其间,她为46位老兵做临终告别,陪伴他们安详地走完最后一程。
有20年癫痫病史的老军人、晚年摔断腿的老兵……他们离世前,王珏领着光荣院的护工、厨师为他们“送行”。病房里,老兵担心去世后无人祭扫,王珏贴着弥留之际的老兵的面颊,轻声说道:“我是您的女儿,我会为您祭扫……”。
王珏是岳阳临湘市光荣院副院长,也是老兵和烈士遗孀的“闺女”。“他们是为共和国流过血的英雄,我的使命是陪伴,让他们在盛世中华安享晚年”。

告别 往后的每一年都来看你
 凌晨两点,王珏被一阵手机铃声吵醒,她从床上跳了起来,抓起床边的衣服,来不及洗漱,就开着车赶往光荣院。这个点接到电话,意味着“又有老人要走了……”
21年里,王珏告别了46位老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革命老战士。
轻轻地擦拭烈士碑文,肃穆地献上军礼,用不太熟练的口琴吹响歌曲……每年一到清明节,王珏都会带着鲜花,跟院里的老兵一起,祭奠逝去的战士。
直至今日,王珏依旧忘不了送别第一个老兵的场景。多年前,陈大爷病危时,她每天都要在医院陪护在老人的身边,给他喂药、按摩,陪他说话……连续50多个日日夜夜,眼睛熬红了,身体累瘦了,老人的病情却不见好转。
一到深夜,陈大爷就跟王珏说悄悄话,他多次诉说自己没有儿女的遗憾,害怕自己走后没有后人在清明祭扫。
王珏会紧紧握住他的手:“我就是您的闺女啊,我每年都会来看您。”
陈大爷还是走了,下葬的那天,王珏心里空落落的,她蹲在地上失声痛哭。往后的每一年,王珏都会兑现对陈大爷的承诺——“每年清明节和中元节,我都会烧纸钱给他,跟他聊聊天”。
那一年,王珏并没有想过,这样的离别场景,在她以后的人生,还会不断地上演。
2019年,光荣院里两位廖大爷,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相继离世。第一位离开的老兵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经常给王珏讲抗美援朝的故事。
“大爷是一名老党员,写过一本自传,在院里的几年,他从来没有对院里提过任何要求,还经常主动帮光荣院洗菜、扫地。”王珏说,老人离开时,她每天晚上在灵堂前守夜,“只有我跟他,但我并不害怕”。
一个月后,同姓廖的老兵廖有田病重,没多久,王珏就拿到了医院发下的病危通知书。
临终之前,九旬的廖有田仍然常常梦到自己年轻时,在朝鲜和美军殊死搏斗的场面。在梦里,隆隆的炮声十分清晰,战友可爱的脸庞,仿佛就在眼前一样。一天,廖有田突然跟王珏说:“闺女,你对我这么好,我没什么好报答你了。”
王珏赶紧答道:“爷爷,您是国家的英雄,是我应该报答您。”几天后,廖有田离世。这一次,对王珏的触动很大,“看着身边的战士一个个远去,我想着一定要为在世的老兵做点什么” 。
 
陪伴 做老兵的亲闺女
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是在孤独中忍受病痛的折磨,直至孤独地死去。
住在光荣院里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都是孤寡老人,王珏是他们唯一的亲人。2002年,大学毕业刚到光荣院,王珏就为自己立下“先做老兵的亲女儿,再做老兵的服务员”誓言。但老兵们并不看好这位年轻人的到来。“他们觉得我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只是来过渡一下,对我缺乏信任。”
“这些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兵们大都体弱多病,性格脾气也各不同,只有先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们。”为此,王珏经常抽时间与老人们谈心聊天,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来光荣院的前十年,院里住着40多位老人,有人经常将屎尿拉在衣裤里。那时,院里条件较差,换洗的重担全都落在了王珏身上。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但王珏从不嫌脏,双手浸泡在水里,一洗就是大半天,双手长满了冻疮。
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王珏与老兵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她几乎熟悉全部老兵吃饭的口味、性格脾气,并根据每位老人的特点开展“精细化”照料。
2013年12月,抗美援朝老兵冯义和腿摔断了,只能卧床度日,他的世界只剩下身下的床板和眼前那一片天花板。
王珏知道后非常心疼,她主动承担照顾冯义和的重任,每天当陪护,为老人喂饭、翻身、擦拭,还陪他聊天解闷,一照顾就是七年。
白天围着老兵转,晚上也不停歇。王珏每隔两小时,都要到老兵的房间巡一次房。一旦发现老兵们有异常情况,她就会趴在床前询问:“哪里痛啊?有不舒服吗?”反复确认后,才安心离开。
老战士黎忠诚患有癫痫病,记性也不好,老是会搞混吃药的时间。王珏就把老人的三餐用药提前一天分好,写好吃药的时间。每次老人就寝前,她都会反复交代“不要锁房门”。殊不知,这句看似简单的提醒,在关键时刻救了老人一命。
2017年7月的一天深夜,王珏巡房时发现黎忠诚房间有异响,第一时间冲进房里。黎忠诚躺在床上口吐白沫、全身抽搐。王珏判断,老人是癫痫病发作。
王珏迅速帮助黎忠诚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随后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求救。经过一周治疗,老人转危为安,睁眼再见王珏时,老人激动地说:“好女伢子,没有你及时出现,我的命早没了。”
光阴荏苒,20年间,王珏先后照顾了52位革命老人,他们大都活到了90岁以上。
 
传承 延续红色精神
对于经历过战火创伤的老战士来说,除了日常生活的照顾,更重要的是精神慰藉。每年八一建军节,王珏都会在光荣院播放红色电影。
2021年,讲述抗美援朝故事的红色电影《长津湖》票房高涨。王珏也带着光荣院的老战士一起观影——电影里隆隆的枪炮声,把老人们拉回到70年前激情燃烧的年代。老人纷纷落泪:“真实的战场比这残酷得多,狠着咧!”
抗美援朝老兵陈孝生曾跟王珏讲过当年的故事。1950年,陈孝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和战友在每一个阵地上与敌人展开反复争夺,没食物,他就吃树皮,“打仗的时候,谁不怕死亡呢?但是要保卫国家啊,我们只能向前冲!”
陈孝生容易流泪,每次想到战争,他都会跟王珏念叨:“跟牺牲的战友们比,我已经很幸运了。”
如何在和平年代让革命老人感受温暖?王珏想着,每年给他们过个生日。
2020年,光荣院里举办了一个特别的生日会——烈士遗孀熊妈90岁生日。
自老兵丈夫牺牲后,熊妈没有再嫁,和家人一起过个生日,成为了她多年的心愿。
这一年恰逢疫情,王珏顶着层层压力,给熊妈在世的亲人挨个打电话,邀请他们参加生日宴。
生日当日,光荣院非常热闹。当家人们一起唱起生日歌时,熊妈泪流满面,抱着王珏泪流不止:“谢谢你,闺女,完成我生前最大的心愿!”
  这样的生日场景,让王珏不免想到自己去世的爷爷。“我是在老兵的家庭成长的,对英雄充满崇拜。”王珏说,早在2002年大专毕业后,她有过很多职业选择——考过公务员、去外企应聘过,但在得知光荣院里有一个照顾抗美援朝老兵和老兵遗孀的岗位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去这里工作。
“很多人嘲笑我,这女孩年纪轻轻就跑去当陪护。”王珏说,但她不在乎这些闲言碎语,“内心坚定,才能勇往直前,就跟这些老人曾经奔赴战场一样。”
如今,光荣院里52位抗美援朝老兵仅剩下6位。每逢王珏外出,她总会在回来时给老兵们捎上热乎乎的“爱”:有溢满老人乡愁记忆的剁辣椒,有老人天天念叨的红枣馒头,还有老人心中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向日葵”……
“我是军人后代,每一位老兵都是我的亲人。”王珏说,“跟战士告别”是她的使命,未来,即便光荣院里没有老兵,她仍希望能继续这份使命,“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