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9月21日> > 总第3076期 > 12 > 新闻内容
追捧“防猝死套餐”?不如掌握防猝死方法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熬夜、缺乏运动、吃得油腻、工作压力大……被认为是很多年轻人当下生活的常态,这种常态也让一些年轻人担心“猝死”。近日,一份“防猝死套餐”就悄然走红,并登上了不少社交平台的热搜榜,不少网友表示效果真不错。
引发热议的“防猝死套餐”究竟是什么?年轻人为何对此趋之若鹜?它到底能不能“防猝死”?带着这些疑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找到了相关专家……


  现象:网友热衷自制“防猝死套餐”  

网络上爆火的“防猝死套餐”,一开始是从韩国流行起来的。“日本人不吃饭,韩国人不睡觉”这句网络上流行的话虽是调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国年轻人的特点。
据传,韩国年轻人经常凌晨三四点才入睡,白天还能妆容精致、神采奕奕地去上学、上班,这是因为他们除了把冰美式当水喝外,还在吃“防猝死套餐”。如今,让这股风从国外吹到了我们身边。
辅酶Q10、鱼油、综合维生素、叶黄素……9月18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防猝死套餐”,发现该套餐主要由以上四种保健品构成。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称,吃了这个套餐后,熬夜时心脏没有那么难受了,第二天精神也好了很多,睡眠质量也提升了。还有网友会在该套餐的基础上加入益生菌和胶原蛋白等产品,称“每天睡四个小时都容光焕发,两个月之后脸肉眼可见地变白了”。
长沙姑娘小芸是个“00后”,她“爱熬夜爱吃辣爱喝酒,最近发现身体经常提不起劲,皮肤也越来越差了”。就在这时,小芸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防猝死套餐”,自己也做了一些功课,打造了一份专属于自己的“防猝死套餐”。
“辅酶Q10可以保护心脏,鱼油改善睡眠,亚麻籽油能抗炎祛痘,叶黄素能护眼,经常熬夜喝酒会损伤肝脏,我会在喝酒之前吃上两粒护肝片。”9月18日,小芸跟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说起“防猝死套餐”来头头是道,俨然是“养生大师”。在她看来,她已经用保健品为自己打造了一副“防猝死”的铠甲。那么,这个“防猝死套餐”,是不是真的有用呢?   

观点:医生称“防猝死套餐”防不了猝死

“医生,我最近心跳特别快,经常心慌心悸,昨天胸口还痛了一下,我会不会心肌梗死啊?”
“是不是经常熬夜?”
“是的,但我熬夜的同时,还吃了保健品呀!”
……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颜素岚的记忆里,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对话经常在门诊上演,“熬最晚的夜,吃最多的保健品”已然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常态。
“说他们不重视健康吧,他们又爱吃保健品养生,不舒服也会来医院挂号;说他们重视健康吧,他们又喜欢主动熬夜。如果生活习惯不好,吃再贵再多的保健品都没有用。”9月18日,颜素岚无奈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对于网络上热议的“防猝死套餐”,颜素岚也有所耳闻,但她斩钉截铁地表示:“这肯定不能防猝死。”在她看来,保健品确实具有调节机体的功能,但保健品不是药物,“只是饮食之外的营养补充剂,还达不到防猝死的效果,而且保健品吃多了,还有可能损害肝肾功能”。如果认为吃了“防猝死套餐”就可以随便熬夜,不在乎作息紊乱,那可能会事与愿违。
数据显示,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总体发病人群的增加,我国心脏骤停发生率较10年前有上升趋势,目前为10万分之97.1。
“如果真的要防猝死,那网络版防猝死套餐里还需要一名专业的心血管医生。”颜素岚介绍,在心血管内科,病人猝死的原因大多为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恶性心律失常等。而这些病人都有一些共性,“比如抽烟、酗酒、熬夜、精神压力大,在疲劳的情况下还剧烈运动,平常有一些心律失常没在意,高血压没有控制好等”。   
提醒:乱花钱防猝死,不如培养这些习惯  

在颜素岚看来,与其花大价钱买保健品“防猝死”,不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要合理膳食,戒烟戒酒,积极控制血脂,饮食少油少盐;第二要合理作息,不要经常熬夜,避免过度劳累;第三要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身体疲劳时不做剧烈运动;第四要注意情绪管理,保持愉悦的心情。”
除此之外,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平常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时常感觉到胸闷心慌的人,要及时干预,积极治疗,“这样才能不让小病变大病,最大可能防猝死”。
至于是否要吃保健品的问题,颜素岚建议,保健品是营养补充剂,身体健康、饮食生活习惯良好的成年人没有必要吃,“孕妇、老人等特殊群体可以适当补充,因为他们的需求变多了。我们医生通常也不吃保健品。”如果感觉自己需要补充营养剂,可以前往医院做相关检查,对症补充,不要认为保健品“吃得全就是吃得好”。
“来看门诊的这些年轻人,在抽了心肌酶做完心电图都没有看到特别异常的,往往改变生活习惯后,症状就能有所改善。”颜素岚表示,“防猝死套餐”的走红,说明人们对健康管理越来越重视,但保健品能“防猝死”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保健品的功能远远比不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好处。她提醒大众不要盲目跟风,要加强对疾病的认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病急乱投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