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8月24日> > 总第3072期 > 13 > 新闻内容
当孩子倒背《唐诗三百首》时,奇迹发生了
新闻作者:陈征宇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要说今夏最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电影,那一定非《长安三万里》莫属。
一部电影,不仅让人切身感受到大唐盛世的繁华,也让人充分领略到了唐诗之美。据说,很多影院都出现了来观影的孩子们此起彼伏跟诵唐诗的盛况。
作为家长,我在观影时却总有种技不如人的汗颜。因为电影中出现的很多诗,剧中人念完上句,女儿山山基本就能接着背下去。而我,除了特别耳熟能详的那几首诗,其他的,别说背了,有些连听都没听过。
从影院回家后,我立马翻出《六神磊磊读唐诗》《长安的荔枝》《陶渊明也烦恼》等关于唐诗、唐朝、乃至传统文化的书籍,恶补起来。这其中,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黄晓丹,专门写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书《陶渊明也烦恼》,让我最为感同身受。
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系统学习传统文化,这本书里有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学习传统文化还真要讲究些门道。
 
2比如,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身为古代文学博士的黄晓丹却认为,《唐诗三百首》能挑出其中的三分之一来背,就已经很不错了。
黄晓丹在书中提到,自己上中学时,语文老师有个伟大的计划,就是想让全班同学按照《唐诗三百首》的顺序,每天背一首诗。结果,这个计划不到一周就破产了,因为大家都背不出来,大部分同学买的书都被扔到一边,不予理会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本书上的第一首诗,是张九龄的《感遇》。该诗承袭自晋代阮籍的《咏怀》组诗、以及初唐陈子昂的《感遇》同名诗。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人们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接力写作,是为了回答同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君子生活在一个糟糕的时代,才华不被君主认可,那他的人生价值还能不能实现?
让小学生或初中生去理解这样高深的问题,实在是强人所难。所以黄晓丹认为,自己和同学们当年背得眼泪汪汪也背不出来,实属正常。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翻开了《唐诗三百首》的最后一页,却发现,排在最后的这首《金缕衣》简直太好背了。不仅篇幅短小,意思也简单明了。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背下这首《金缕衣》后,她索性从后往前翻,看到有趣的诗就抄下来,不知不觉就把整本《唐诗三百首》都翻了一遍。
她分析,《唐诗三百首》之所以倒着读比顺着读容易,和书的编撰体例有关。
该书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的顺序排列。古诗在前,律诗、绝句在后,而绝句也可以算一种袖珍版的律诗。
律诗跟古诗的区别,从时间上讲,古诗是汉魏时代产生的旧体诗,律诗是隋唐时代产生的新体诗。从格律上说,律诗规范有一定的格律;古诗则自由得多。
就内容而言,古诗,特别是五言古诗的传统,是讲仁人君子最深刻的情感和最高尚的追求,比较厚重;律诗中的绝句则短小轻盈,大多只是写生活中的一个片段。
按照这个排序方式,这本书顺着读,是从深往浅读、从难往容易读、从不好把握往好把握读,这虽然符合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却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3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读《唐诗三百首》呢?黄晓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能力、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删改,由浅入深、由短及长、由感受到思考,重新进行编辑。
 最成功的例子是现代文学家俞平伯的父亲俞陛云,为了教孙子孙女背唐诗,自己编了一本《诗境浅说》,不学古诗,先摘取一些句子来学,再教绝句和律诗。
如果自己不具备改编能力,黄晓丹建议先教五绝、七绝,再学五律、七律,最后慢慢往古诗走。
同时,删去书中不符合现代人价值取向的贞女诗,跳过太长的乐府古诗,以及需要一堆背景知识才能读懂的诗,剩下一百首左右,就是较为容易理解和背诵的了。
更具体的建议是,家长拿到书先看一遍五绝和七绝,把这80多首诗中不需要看注释就大致知道意思的先勾出来,带着孩子从这些勾出来的绝句学起。这些诗大多短小精悍,音律也很有规律。孩子读起来就像小和尚念经,念着念着自然而然也就记住了。
等学完绝句,孩子有一定的诗歌素养了,再让他看律诗部分,挑喜欢的诗往下学,暂时不喜欢的直接跳过。
有了绝句和律诗的积累,孩子才会具备理解古诗的基础。根据黄晓丹的判断,一般要到初高中,有一定诗歌素养的孩子才会爱上那些篇幅很长的乐府古诗。
古诗往往脱离格律要求,写得“情绪饱满、一泻千里、设色华美,让人目眩神迷”,只有拥有了青春期那种激烈敏感的心理状态,才会对此产生痴迷。
总之,作为知名中国古典文学学者,黄晓丹认为《唐诗三百首》不必要求孩子全背、全懂、按顺序背。她还特别提醒,有《蘅塘退士原序》的书才是正本。
五万多首唐诗,即使真背下来三百首,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家长帮助孩子找到读唐诗的感觉和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孩子有机会从《唐诗三百首》中,自己挑出“唐诗一百首”,或者“唐诗五十首”,那他的理解能力、选择眼光,都会远高于死记硬背三百首不知所云的唐诗。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