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8月24日> > 总第3072期 > 9 > 新闻内容
她带领“麓山”同学与乡村孩子结善“缘”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雪炎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暑气未消,常德津市市新洲镇中心学校校园内,一场特殊的同学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为什么特殊?这群津市市第一中学93届的40多名同学从天南海北相聚于此,不单单是为了重叙同学情谊,更是为他们共同的事业——捐建的津市市新洲镇中心学校“麓缘爱心图书室”落成揭牌。
而这已经是他们在常德地区捐建的第三个爱心图书室了。
“三十年同学情,十年麓缘路。如今,‘麓缘’已经成为了我们聚会的密码。”近日,组织者之一的易兵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讲述起他们从同学情谊到结成“麓缘爱心小组”的故事。
 
一场车祸后,她做了个特殊的决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7月29日,新洲镇中心学校的“麓缘爱心图书室”落成,5000余册图书同期到位,学生们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并向图书室的捐建者——“麓缘爱心小组”致谢。
何为“麓缘”?
“因麓山结缘,因善心续缘。”易兵笑着解释道,麓缘爱心小组是由津市一中93届同学会发展而来的,“麓”代表麓山之下的津市一中,是他们这群人走出来的地方。
那又是什么样的缘起,让一次次的同学会,变成一场场公益活动?这一切,还要从十年前的一场车祸说起。
2013年1月7日,易兵在出差途中,所乘坐的车辆在石门县壶瓶山翻滚而落,导致她全身出现17处骨伤,12处骨折,肺部严重挫伤,整个人不能动弹,“整整三天,眼睛不敢闭一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呼吸”。
脱离危险期出院后,易兵在床上躺了整整三个月,从生死一线被拉回,每日与疼痛作斗争的日子让她十分后怕,也第一次明白生命的珍贵。她感慨:“世界这样大,生命这样短,人活着,总要负担起自己的责任来,不能仅仅是活着就算了,要活得热烈而起劲。”为了战胜内心的恐惧,她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再上壶瓶山。
易兵说:“车祸发生后,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给予我帮助,我无法一一回报。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什么。”很快,为壶瓶山的南坪小学建一个图书室的想法在她脑海中成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在津市一中93届同学群发出一份倡议——在乡村学校建图书室。
信息发出后不久,远在香港的同学胡灏尘通过微信联系到易兵,并转来3000元爱心款;远在新疆工作的表弟杨赞寄来100个书包;熊菲、韩君、张琳、张娣文……不少津市一中93届的同学第一时间加入到了爱心行列。
2013年8月底,在大家的帮助下,易兵筹集到图书3000余册。9月17日,车祸发生后的第273天,她决定将筹集到的书籍和书包送至南坪小学。同学贺劲主动请缨,和易兵一起开车将这批物资送上壶瓶山。
“车快开到黄虎港大桥的时候,我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也不敢说话,全身的肌肉都有了疼痛感。”易兵回忆,“可当书籍和书包运达南坪小学,孩子们很开心,看到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时,我的一切恐惧都随之消散。”
就这样,第一个“麓缘爱心图书室”在常德石门壶瓶山南坪小学成功挂牌。
 
一份倡议下,同学聚会有了新主题
单单在壶瓶山建了一家爱心图书室还不够,“麓缘”能不能走下去,这个问题得到了津市一中93届同学们的关注。
2014年12月27日,他们在长沙举办了一场同学会。“灵魂人物是我们津市一中当时的足球队队长覃波。”在易兵的印象里,覃波是一个颇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了热情,在同学中也颇有影响力。同学会上,大家一致推举他成为了麓缘爱心小组的会长。
从此,麓缘有了主心骨,津市一中93届的同学聚会也增加了新的主题。
“20年前,我们从汪家桥、襄阳街,从羊湖口、油炸坊,从湘澧盐矿、无线电厂走出去,走到全国各地,走到天南海北。20年后,我们又回到家乡,相聚在一起。”易兵说,成立麓缘爱心小组之后,短短两年时间,原本散落在天南海北的同学们就举办了三次聚会,甚至还办了几场球赛,重温校园岁月里的激情回忆。
但更重要的,是一起商讨建立第二个、第三个爱心图书室的捐建。
2015年10月17日,麓缘爱心小组10名成员一同前往津市棠华乡药山村立小学(现为药山阳光希望小学)实地考察。查看场地,测量、收集数据,和学校负责人沟通交流……事无巨细,他们一件件去落实。
“同学们不仅自己出钱出力,还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一起加入。”易兵说,同学贺劲的朋友捐赠了图书室所需要的地砖,同学张琳联系出版社捐赠了图书3000余册……很快,图书室就初具规模。2016年3月5日,第二个“麓缘爱心图书室”在药山小学挂牌成立。
 
麓缘路远,帮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建立爱心图书室之后,麓缘爱心小组也一直在持续关注图书室后续的运作问题。
2015年6月,麓缘爱心小组在壶瓶山南坪小学举办了第一次联谊活动,30多名成员分别从上海、广州、长沙、佛山、津市等地赶来。
“早上8点从常德市区出发,一路颠簸,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群山围绕的南坪小学。”易兵激动地回忆,“我们风尘仆仆却开心无比,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
已成为各行各业佼佼者的他们给孩子们带去了一场知识盛宴:常德市“优秀教师”程雪琼为孩子们上了一堂“花花世界”的剪纸课,让孩子们享受手工劳动的乐趣;国家一级建造师万山晓,带着他的课件《畅游建筑的海洋》,从紫禁城、外滩、水立方、橘子洲,一直讲到壶瓶山的吊脚楼,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会长覃波带来了体育课,易兵带来了阅读课……孩子们从开始的拘谨到慢慢打开心扉,愉快的笑声在山谷回荡。
建筑课上,万山晓指着故宫等建筑问孩子们认不认识时,有个小男孩把手举得高高的。下课后,易兵问他:“你去过北京吗?”他摇摇头说:“没去过,但是那些建筑我从你们送来的书里看到过。”听到这个回答,易兵的眼眶湿润了。
从那时开始,麓缘爱心小组就常常以图书室为载体,开展联谊和支教活动,开办爱心课堂,让“有货有料有爱”的志愿者们去打开乡村孩子们的视野。
2017年元旦的前一天,麓缘爱心小组在药山小学举办了一场篝火晚会,很多人带着自己的亲人孩子一起来参加。
覃波专门从上海赶来,担任篝火晚会的“金牌”主持。每个人都系上红领巾,用蜡烛勾画出“心心相印”的图案,舞起荧光棒,点燃热情的篝火,手拉手跳起圈圈舞,现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最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变得落落大方,充满自信。”易兵说,这些年来,他们和乡村学校里的不少孩子成为了好朋友,偶尔也会到一些同学家里做家访,对一些家境困难的同学进行慰问资助,“希望不仅是物质上,也从精神上给他们关心和鼓励”。
南坪小学就有一个名叫戈邓的小女孩,时常给易兵寄来带有手绘图案的手写信,还亲切地称呼她“易姐姐”。易兵开心地给她回信,和她讨论阅读感想,给她推荐新的阅读书目。“她是个文采很好的小姑娘,能够以这种形式鼓励她坚持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我很开心。”
令易兵印象深刻的还有药山小学一个说话幽默的小男孩钱嵘進,他喜欢钻研古典文学,常和麓缘爱心小组成员分享他的读后感。
渐渐地,不少孩子成为了麓缘图书室的常客,从这里爱上读书。
“‘麓’可以通‘路’,路缘,也有祝福孩子们走出大山,探寻知识之路的意思。”易兵说道,“我们这群同学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都在湘北澧水下游的小城长大,三十年前,我们从这里走出去,三十年后,我们又相聚在一起,希望能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去。”易兵说,她会携手津市一中93届的同学,继续书写这段有关麓山之缘的爱心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