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不久前,“哔哩哔哩”网站自媒体博主“全嘻嘻”与日本著名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的对话引发网友讨论,让女性权利话题再上热搜。
新媒体时代,女性自媒体传播中究竟存在哪些性别意识问题?湖南工商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贺琛及团队特别针对5295条微博平台的自媒体账号内容、912篇公众号文章、50个“哔哩哔哩”平台的热门视频及73803条弹幕内容进行调研分析,完成了一份报告,解读女性自媒体传播中的“流量密码”。
自媒体话题一:传播“颜值至上”错误性别意识
还记得短视频主播“乔碧萝殿下”吗?她曾在直播中通过使用卡通图像遮住脸部,凭借甜美声线大量圈粉。然而,2019年7月,她在一场直播事故中“翻车”,不慎曝光了本人真实长相,“萝莉少女”与“胖大妈”的戏剧反差将“颜值至上”的话题送上热搜。
“诸如此类的舆情事件并不少,在以经济效益至上的广告等传播信息的不断侵蚀下,女性的相貌与身体已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重点。”贺琛说,在她调研的案例中不难发现,自媒体热潮中,以身体为卖点、将女性作为“被围观”客体、物化女性等事件频发,身体消费和情绪对立成了自媒体的两大“流量密码”,一些自媒体账号以此引流,通过美化自身形象来迎合男性群体,传播了“颜值至上”等错误的性别意识观念。
2022年,贺琛及团队通过在百度指数检索关键词“女性+自媒体+颜值”和“男性+自媒体+颜值”,搜索近两年时间的数据发现,自媒体中关于女性颜值话题指数的最高峰值是男性颜值讨论度的一倍。
“人们在有形或无形之中把‘好女人’和‘好看的女人’捆绑在一起,这就是一种错误的性别意识。”贺琛说。
自媒体话题二:消费“男色”误导大众
2018年,养成系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火爆全网,节目集结100位男练习生进行训练,男性“偶像”在其中被塑造成完美的神话,处在了“被看”的位置上,成为了消费的商品。
与以往“围观女性”相对立,该节目掀起了一股“男色消费”的浪潮。
贺琛及团队在微博某位博主所发布的微博内容中发现,他们以征集“素人帅哥照片”为主题,通过网友转评点赞的数量确定是否“入围”帅哥排行榜,以此来吸引受众关注。
贺琛说,很明显看到,一些女性热衷于看帅哥并不在于欣赏男性在某一领域的突出特长,而是追求男性身体上的性感因素,而市场追求经济利益的原则也进一步催生出将“男色”作为消费卖点的传播内容。
贺琛举例,某微信公众号发布的《58岁刘德华的身材,谁看了不眼馋?》《50岁的胡兵,身材真是绝了!》等文章都以男性身体为卖点进行宣传。这类文章都将男性魅力集中到“颜值”“身材”等标准上,误导大众审美。
自媒体话题三:“仇男”思想引发性别对立
多年前,女星张雨绮因“持刀划伤前夫袁巴元被带至派出所”的新闻上了热搜,随后两人离婚——一时间,张雨绮成了“新时代独立女性”“女中豪杰”。
贺琛在某微信公众号中看到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张雨绮:再婚离婚又复婚,老娘根本不在乎!》,文末图片里甚至做了放大处理的文字,写着:“转发支持张雨绮,被打的老公会自己回来”。
“这类话语过分追捧女性而形成性别的盲目优越感。”贺琛说,在部分女性自媒体极端女性主义价值观的煽动下,部分女性群体在情感婚姻等问题上,产生“拜金”“仇男”等思想。
贺琛认为:“这种做法容易引发男女仇视及对立心态,不利于真正的男女平等及家庭和谐。”
分析:
警惕网络流量将男女对立起来
“从我们调研的大量文章中能看出,一些自媒体内容看似传递女性独立等新时代思想,实际上却是‘新瓶装旧酒’,用话语方式赋予女性群体以男性化色彩。”贺琛分析,这些言论通过煽动女性群体敏感情绪,使部分女性与传统观念处于完全对立的立场,这种做法不仅无益于两性平等,还会矮化女性形象,与实现男女平等的意愿背道而驰。
贺琛认为,女性自媒体传播中的性别意识问题成因,从宏观层面来看,既有社会层面传统思想长期的影响,也有数字鸿沟所造成的两性话语权分配不均的影响;从中观层面来看,传播链条中,传播者利益至上、平台监管不力及受众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等因素也进一步助推传播乱象。
支招:
多方赋能,助推健康性别意识形成
“正确性别意识的传播和男女平等的目标是一项需要人们长期奋斗的社会工作。”贺琛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如何正确引导性别意识观念,让自媒体真正成为健康性别观念的宣传阵地,需要多方努力与赋能。
于政府层面,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放权给各个自媒体平台和受众,建立各平台的“一键举报”渠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建专家团队,联合女性主义研究的学界、业界专家针对女性自媒体乱象行为制定相应的评价和分级处罚机制,构建官方女性自媒体传播矩阵。
于传播者层面,可以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自媒体平台和中国妇女报等官方媒体机构主导的女性自媒体行业组织,成员共同商讨、研究并制定针对女性自媒体的专项管理机制与处罚条例。
于自媒体平台层面,应当细化内容监管,辅以“智能把关”。敦促自媒体平台建立“人工+智能”审查机制,细化针对女性自媒体内容的审查技术。
于社会层面,要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提高公众对“鱼龙混杂”的自媒体资讯的选择、辨别和质疑能力。同时,公众不可“画地为牢”,要积极破圈,组建知识社群,吸引男女群体共同参与到热门话题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