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6月29日> > 总第3064期 > 6 > 新闻内容
china之美!醴陵制造如何摆上非洲餐桌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雪炎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6月20日,在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瓷业”)现货销售中心部门包装车间,一批造型精美、色彩明丽的日用陶瓷正在打包装箱,即将发往南非。
事实上,非洲已成为醴陵瓷器的海外销售重点市场之一。去年一年,醴陵市就向非洲出口了价值126万美元的陶瓷产品。
醴陵瓷器为何这样受非洲人喜欢?连日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进行了探访。

彩色瓷走进五彩斑斓的非洲
走进华联瓷业现货销售中心包装车间,器型多样、风格各异的杯盘碗碟琳琅满目。
移步之间,最吸引眼球的是一批色泽明丽、图案奇特的日用陶瓷:红褐斑点相间,或是斑斓线条纵横……区别于传统印象中醴陵陶瓷的“白如玉、薄如纸”,这批产品色彩丰富、饱和度高,多以一些动物花纹、几何图形为装饰,充满着原始部落风情。
“这批货物是发往南非的。”6月21日,华联瓷业区域总经理许玲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专注非洲市场已有五年的她,谈起把陶瓷卖进非洲自有一番不同的体会。
“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是我对非洲的第一印象。”许玲芳回忆,她2018年第一次踏足非洲大地时,就被那里辽阔的自然风光和色彩丰富的部落文化所震撼。
在那次非洲之旅中,最令许玲芳印象深刻的,是她带着一批醴陵陶瓷产品参加了一场在南非举行的展会。没想到,因为一套粉色陶瓷餐具,许玲芳和她带来的醴陵瓷器成为整个展会讨论的焦点。
“很多非洲人都来围观拍照。其中有位非洲家庭主妇特别喜欢这套粉色陶瓷餐具,她一直等到展会结束,看我们撤展台时,立马过来买了。”许玲芳笑着说。
这次参展经历和随后在非洲长达半个月的游历,给了许玲芳打开非洲市场的新思路。
“非洲人喜欢厚重、明艳的色彩,他们的家居用品也大都如此。”许玲芳说,相比于素雅、轻薄的器皿,色彩明丽且结实耐用的日用产品更符合非洲家庭主妇对于陶瓷的需求,于是一些色彩明丽的日用陶瓷、炻瓷、反应釉餐具成为了华联瓷业进驻非洲市场的主力军。
“除了色彩以外,非洲人的生活习惯也成为我们对非出口瓷器的重要风向标。”许玲芳说,不同于中国人的用餐习惯,非洲人不习惯用碗,用盘、碟等器皿比较多。于是,华联瓷业在对非出口的餐具套装中,会区别于国内餐具的常规配置,不但配有10英寸的大盘,而且形状也会根据非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的喜好设置有方形、圆形等,以供消费者选择。
许玲芳说:“很多非洲的经销商跟我们反馈,经过改良设计的陶瓷产品,非常受非洲家庭主妇的喜欢。”“

挑浆工”打开国际市场
华联瓷业改良设计适应市场的基因,或许就源自该公司董事长许君奇。
今年4月中旬,57岁的许君奇胸前佩戴着一张永久参展证,第56次走进了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的现场,他带来的12000多款新品瓷器,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而27年前,他拿到的广交会国际市场入场券仅仅是面积为4.5平方米的半个摊位。
1985年春天,许君奇19岁,在瓷厂做挑浆工。当时,国内生产的很多瓷器因为耐磨、耐高温等性能低,在市场上举步维艰。
“那时候陶瓷出口的质检要求是要过洗碗机、微波炉,甚至过烤箱,这些名字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是从未听说过的。”许君奇说,因为达不到市场的质检标准,包括他工作的瓷厂在内的很多醴陵瓷厂都濒临倒闭,很多做了一辈子瓷器的老师傅都准备放弃了,可他偏不信邪,下定决心要做出耐高温、耐磨的炻瓷。
他用高温窑炉代替微波炉,用高压水管代替洗碗机,花了四年时间,经历上千次试验,砸坏近百吨废瓷,终于烧出了第一块炻瓷。
1994年,28岁的许君奇成为了这家乡镇陶瓷厂的厂长。1996年的广交会上,许君奇带着炻瓷第一次走进了这个寸土寸金的国际贸易盛会,虽然只能跟别的参展商“拼桌”,但许君奇和他的炻瓷一炮而红,一举拿下了上百万美元的订单。
为了更加与国际市场接轨,让企业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许君奇与新华联集团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华联瓷业。
许玲芳坦言,尽管华联瓷业进入非洲市场已有十多年,但出于多种原因,以前出口非洲的量一直不多。
2015年,受益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华联瓷业在非洲成立了现货销售中心,专攻非洲和第三世界国家市场。
“现货销售中心每年会有逾千万件现货产品,相对于定制产品来说,出货时间短,在时间上有一定优势。”许玲芳介绍,2015年,华联瓷业对非洲出口金额超百万元,并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长。
 
 
乌干达母子常到醴陵批发陶瓷
“形态很美,釉面也很光滑,是我见过最美的盘子!”
“很漂亮,又时髦,我会把它们全都买下。”
……
在不同的展会上,凭借着醴陵千年传统技艺和不断涌现的创新设计,华联瓷业的产品总是吸引着众多外国采购商的眼球。
“来自非洲乌干达的采购商Karim,就是我们醴陵陶瓷的‘忠实粉丝’。”许玲芳告诉记者,Karim在乌干达经营一家厨具店,她第一次见到 Karim是在2017年广交会上,“他一进展厅,就对我们的瓷器展露出很大兴趣,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父亲早在几年前就同我们做过生意”。
Karim从小就从常来中国经商的父亲口中听过有关中国的故事,大学时还申请来中国留学两年,对中国颇有好感。
许玲芳清楚地记得,当天他们就签下了一笔大订单。之后的每年,Karim都会带着他的母亲来中国一趟,而且他们的第一站通常就是到醴陵华联瓷业,走进生产车间去看品、选品,采购最新、最优质的一批陶瓷产品。
Karim说,在他位于乌干达的店里,从华联瓷业进口的10英寸瓷盘是最畅销的,因为这个大小的瓷盘适合在乌干达装餐食。
“有一年秋天,我们一批货物在跨国运输中出了问题,没能抵达乌干达,但Karim坚持付了尾款,自己却损失了一大笔钱。”许玲芳说,和非洲国家的很多采购商打交道,她发现他们身上都有着一种相似的善意,以及对中国的好感和信任,“Karim还拜托我帮他在中国购买冰箱,说中国的产品向来都是质好价优”。
2022年1月,湘粤非铁海联运首列陶瓷班列从醴陵南站缓缓驶出,与广州至非洲大陆的海运航线无缝衔接,载着满满的中国瓷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条锦绣斑斓的彩带。
如今,华联瓷业的产品已经出口到南非、肯尼亚、乌干达、摩洛哥等众多非洲国家,许玲芳说:“这离不开中非经贸合作下的一系列务实举措。”对于隔洋眺望的非洲大地,她满怀期待和憧憬。
 
数说湘非情
1000多年前,湖南陶瓷便已出口非洲
湖南与非洲的陶瓷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1998年,一家德国打捞公司发现了一艘唐代沉船“黑石号”,船上装载着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文物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其中有50000余件瓷器来自唐代长沙窑。
据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馆长瞿伟介绍,繁盛之时,铜官窑器物到达过约30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可至非洲北部。
近些年来,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陶瓷和非洲再续前缘。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醴陵陶瓷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日用瓷年产量近100亿件,已成为宜家、沃尔玛、星巴克等全球著名品牌的订制产品,产品远销美欧、日韩、非洲等150余个国家和地区。
据株洲海关统计,2022年醴陵市陶瓷出口规模达30亿元,占全国陶瓷出口量50%以上,日用瓷出口位列全国榜首。
不止一位醴陵陶瓷企业负责人提到,世界每4个陶瓷杯,就有1个产自醴陵。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