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4月20日> > 总第3055期 > 9 > 新闻内容
不负嘱托,他带领乡亲种出美好“姜”来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雪炎 供图/受访者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清明前夕,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文明瑶族乡韩田村的种植大户张有发带着姜农们一起,连日把储存的小黄姜种进行晾晒、催芽,忙着开始新一年的播种。
作为韩田村村委会副主任,张有发带着妻儿和村民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耕行不辍,深受邻里好评。2023年,张有发一家获评“湖南省最美家庭”。
4月17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近张有发一家,了解他们不负嘱托、踔厉前行的故事。   

种植大户的“生日愿望”  
“今年我们小黄姜的种植规模扩大了,合作社的队伍壮大起来,总书记的嘱托我们完成一大半了。”4月17日,张有发在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时难掩喜悦。
他口中所提及的总书记的嘱托,发生在2020年9月16日。
“那天刚好是他50岁生日。”回忆起那个特殊的下午,张有发的妻子朱和莲说,当时一家人正等着他从地里忙完回来为他庆生,没想到,张有发却一直迟迟未归。
下午5点半左右,就在朱和莲准备打电话催促一下张有发的时候,他却一脸喜气洋洋地从外面走进来,迫不及待地和家人分享刚刚的际遇。
原来,张有发在生姜基地里忙碌时,正在沙洲村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了过来。“总书记对我们农民、对农业十分关心。”张有发记得,就在生姜基地旁边,总书记一边接过他从田里拔出来的生姜,一边向他了解了村里的产业发展和增收情况。
“当时,我还欣喜地向总书记汇报了水果种植情况。当年,我收获的奈李、水晶梨卖了90余万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有发至今难掩激动。总书记和他面对面交流了15分钟,临走时还对他提出殷切嘱托:要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和应对灾害能力。
总书记的嘱托,张有发一直牢记心间,并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生日愿望”,一直在努力奋斗着。
2020年11月,汝城瑶族乡58个合作社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张有发任理事长,组织农艺师和科技人员给农户们做统一的技术指导。2021年6月,汝城奈李协会也落地成立,在品牌打造、产品销售、水果品质等方面建立起了统一的标准和流程。
“小黄姜的销路终于打开了。”张有发说,以前他要自己出去找销路,现在,有很多商家主动找上门来收购小黄姜。看到小黄姜在市场如此走俏,这些年来,张有发把小黄姜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9.8亩扩大到35亩,今年更是扩大到60亩,还安装了自动灌溉设备,即便干旱天气也不会影响到小黄姜生长。
“总书记为我们定下的目标,我们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剩下的,我们一直在继续努力。”如今53岁的他仍旧干劲十足,每天都耕耘在田间地头,他期盼着总书记有机会再来看看,“希望有机会能把喜报捎给总书记,欢迎他再来‘检阅’我们努力的成果”。   

当家人的“致富经”   
在沙洲村,张有发不仅是种植大户,也是现代农旅示范基地负责人。在妻子朱和莲的心里,张有发更是一个“硬气”的当家人。
“那一年,他突然决定回乡种奈李,我心里其实是很没底的。”朱和莲回忆,刚开始回乡种植果树时,她和家里人心里头直打鼓:“累就不说了,种植果树前期投入大,要等两三年才能看得见收益,万一遇到灾害,这么多钱就打水漂了。”
而这个看似突然的决定,张有发并不是贸然做下的。
2000年,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张有发到长沙从事水果经销。常年奔波在水果销售一线,渐渐地,他敏锐地察觉到家乡盛产的奈李,因果大形美、肉厚质脆、风味醇甜等优异特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便萌生了回家乡种植奈李的想法。说干就干,2016年,张有发毅然回乡承包了沙洲村附近的300亩荒山,开始种植奈李、水晶梨。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我也面临着很多难题。”张有发回忆,虽然汝城县早有种植奈李的历史,但自己所在的韩田村却没有人成规模地种植,技术、资金、人手都成了摆在他眼前的难题。为了振兴产业,让乡亲们致富更有盼头,他没有退缩,一项一项地解决问题:资金不够,就去找银行贷款;技术不过硬,就去省里农科院求教专家、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看到丈夫如此坚定,朱和莲渐渐打消了自己心里的疑虑,主动将自己积攒的五万元拿了出来,和张有发一起投入到“开荒种李”的斗争中。
“那段时间,我虽然有压力,但是并不怕,家里人的支持让我相信一定能成。”张有发说,当时自己一心扑在了种植奈李上,家里的事都是妻子在操心,就连两个儿子一放学完成学习任务后也会奔向地头,顶着烈日和农户们一起劳作,女儿更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发了电商销售的渠道。
一家人齐心协力之下,2020年,张有发种植的第一批果树终于迎来了丰收季,收获的奈李、水晶梨卖了90余万元,一家人勤劳奋斗,心头跟丰收的梨一样甜。   

示范户的“共富路”   
成为当地第一批水果种植示范户后,察觉到近几年汝城小黄姜的市场行情不错,2020年,张有发又流转了11户农户的土地,共计9.8亩,采取“合作社+农户”方式带领当地村民种植小黄姜。
“自己富不是真的富,我们张家的家训是‘百忍家馨’,先贤们一直告诫我们要有着宽容豁达、兼济天下的胸襟。”秉持这一想法,张有发不断引进新品种、研究果木嫁接技术,一边学习新技术,培养更多更好的果苗,一边将果苗分给村民,无偿为他们提供水果种植和小黄姜种植技术指导。
张有发还在村里成立了兴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以技术、管理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一起走产业致富路。
让张有发没想到的是,第一个响应加入合作社的竟是村里的贫困户罗文香。
“刚放出成立合作社的消息不久,罗文香就找过来了。”张有发回忆,那个时候奈李和小黄姜的种植效益还不明显,村里很多人心存疑虑,但罗文香当即就下定决心选择加入合作社的阵营。“虽然刚开始只有五户村民加入,但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绝不能让大家失望。”
张有发便把时间全部放在了村里工作以及合作社管理经营上,2020年,罗文香一户分红就达到了八万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其余参股成员也每户分到了四万元左右。
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加入。2022年,兴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农户58户(其中脱贫户25户),社员128人,合作社成员每户分红约6300元。如今,张有发已种植奈李260余亩,水晶梨30余亩,每年种植小黄姜60余亩,为附近村子的留守妇女和老人们提供了若干工作岗位,让更多的乡亲不出远门也能赚钱。   

农民心中的“盘中餐”  
“现在的日子好起来了,家里的旧摩托也换成了小汽车。”张有发看着如今越发富足的日子,幸福地笑出声来。
“我们都是七十年代苦日子过来的人,现在生活好了,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前些年种田时,张有发每次都把地里的稻穗拾得干干净净,碾米出来的米糠及小碎米也细心地收集着用来喂鸡。他们还培养家里孩子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从不剩饭、剩菜,每次就餐后,餐桌上几乎都是干干净净。
张有发还在家里倡导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水龙头坏了,换个皮垫、加个螺帽就废物利用起来;洗衣水用盆接起来拖地或冲刷厕所;做好垃圾分类,剩饭剩菜给牲畜当饲料;瓜皮果壳等可降解的拿来沤肥当种菜的肥料……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吨水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中。
“前些日子,儿子耍赖要买名牌球鞋,我没同意。”张有发说,自己平日里是个严肃的父亲,脸一黑,两个儿子都怕他,但该讲道理的事情他并不会硬来。那天,他和两个儿子谈了许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儿子思考了半晌后承认,自己并不是有需要而是想向同学“显摆”,和爸爸谈过之后就想通了。“需要讲道理的事急不得,要让孩子们明白勤俭节约的道理,才能从心底里不再一味追逐名牌。”
“前两天,儿子还来跟我说,他以后要报考农业大学,学成之后回来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张有发欣慰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