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4月13日> > 总第3054期 > 5 > 新闻内容
学历“通货膨胀”,青春如何“投放”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周雅婷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据:
听过不少同学的观点,那么学校与招聘平台的现状与情况又是如何?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22年有三成本科生选择考研
根据《湖南师范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5738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3362人。截至2022年8月31日,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17%;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9.89%。
“目前在我校本科毕业生数量依旧高于硕博毕业生,没有出现网传的‘倒挂’现象。”湖南师范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田野介绍,目前,学校供给毕业生的岗位比较充足,今年春季校招,除了专场招聘会外,学校每周还有2~3场的中型招聘会。
田野表示,作为双一流高校,湖南师范大学有40%左右的师范类毕业生。相比起“没有岗位”,“需求不匹配”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
“地域和稳定,是学生们优先考虑的条件。但稳定的体制内或政策性岗位,量少且逢进必考,一次没成功,就要继续考,所以需要市场性的岗位来补充,而许多中小微企业的市场性岗位吸引力有限。”田野说,在这种情况下,慢就业、缓就业的情况很常见。许多大学生通过提升学历来提高竞争力,“去年,我们就有三成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

50%以上毕业生因备考错过秋招
 “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另外受近几年疫情及外部环境影响,导致很多企业尤其是外贸类企业用工需求不畅,也给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学生人数增加,岗位需求减少,供需比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湖南工商大学招生就业指导处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顾佳楠介绍,有些学生在毕业季陷入就业期望与工作现状不匹配的焦虑状态,“随着考研、考公持续升温,我们学校50%以上毕业生会因备考而错过秋招黄金期,再加之很多企业用工需求缩减,所以今年竞争压力大。”
顾佳楠介绍,该校2023届毕业生总人数5194人,研究生49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9.61%;本科生463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89.18%。“尽管近五年来,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都在扩大,但并未出现硕博反超本科的现象。”
对于“考研热”现象,顾佳楠分析,随着近几年硕博毕业生规模扩大,学历整体水平提升,一些本科生难免担心“打不过”,从而导致更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飞速发展,社会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存在个别学生通过考研来延缓就业压力。

措施
学生大呼“就业难”,学校又有怎样的应对之举呢?

春招入校企业总数增长22%
“学校也在尽力为学生找出路。”顾佳楠告诉记者,2023届毕业生秋招季,学校组织宣讲会179场,入校企业总数达到1317家,提供了74039个岗位;春招季组织宣讲会57场,入校企业总数达到881家,提供了30682个岗位,“与去年相比,今年春招入校企业总数增长了22%。”
顾佳楠说,为了帮助毕业生就业,学校打造了金融财会、IT、电子商务、司法等行业高质量就业市场,提高招聘方与求职者的匹配度。同时实施“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由书记校长带头,走访湘江新区管委会、三一集团、山河智能、中国铁建集团等政府、企业,挖掘优质就业资源。

一人一策,培养正确就业观
“在求职竞争环境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特别重要。”田野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校通过校企供需对接、简历撰写指导、面试求职培训、一对一咨询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并加强就业安全教育,支持毕业生防范求职风险,维护就业权益,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田野建议,高校毕业生可以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方向。“不论是继续深造、考公考编,甚至创业,都应该更早确定好目标,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实力。”

声音
研究生增多是“大众化教育”的好趋势

林艳(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过去三年,纵观全国高校,的确有出现研究生数量增多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部分本科生就业受到影响,从而继续深造逃避压力;第二,一些原本有留学计划的学生因无法出国只能在国内继续深造;第三,人工智能(如ChatGPT)横空出世,让不少本科生感到压力,希望获取更高学历、更丰富的知识来增强自身实力,应对AI挑战;第四,重视教育的传统家庭氛围、研究型高校扩招、劳动力结构和教育内容形式的变化也是高学历人才增多的原因。
不论什么原因,研究生的增多都是社会发展的好现象。高等教育从以往的“精英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教育”,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阶段,毕业生们大可不必因此恐慌。而作为教育和科技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北京出现“本研倒挂”的现象不足为奇,不能以此说明全国情况都是如此。
从本质上分析,求职困难与“本研倒挂”也并无直接关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不同学历的毕业生都有自身独特的就业优势。因此,任何学历或专业的人才,进入工作岗位后,也都需要终身的学习。
值得探讨的是,现实中“缺人才”和“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学历贬值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背后,是“社会需求”和“学生在校所学”之间的较大差距所导致。
因此,政府、企业、学校、毕业生应当多方发力,促成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的“双向奔赴”。一方面,社会产业结构要朝着中高端的方向调整;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希望地方政府构建人才培养和发展平台,高校均衡、充分地发挥学校的特色教育资源,让教育内容和形式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编后
别被“硕博反超”虚惊一场

新一年的毕业季即将来临,各大高校的“春招”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年一度的就业压力又摆在了毕业生们的眼前。在“学历贬值”“研究生过剩”的氛围下,“求职”像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漫漫长路,让众多毕业生心生怯意,总想“慢一点、缓几年”。
然而,看完报道的你或许发现,“本硕倒挂”也许只是虚惊一场,自信的态度、实践的能力、丰富的经验始终是每个企业都会偏爱的履历。
理想的工作也许不会很快出现,但也需要你有竞争能力、及时把握机会。所以,毕业生们不必被外界嘈杂的声音影响求职信心——在空窗的时间里充实自己,保持平稳的心态,既是对自己的磨炼,也能让你在机会来临时,不错过每一颗“糖”。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