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3月30日> > 总第3052期 > 10 > 新闻内容
校长访谈
新闻作者:章清清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按:今年的两会教育热点话题调查显示,学生心理健康是最受网友关注的话题之一。遏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升势头,既要“救火抢险”,更要“防患于未然”,这需要家、校、社协同推进、共同发力。今日女报/凤网通过“凤网辣妈联萌”微信公众平台开辟“树洞·解惑”互动专栏,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畅聊、倾吐烦心事的“树洞”,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剖析,谈问题、出实招,分享有效的解决方法,为家长答疑解惑。

【树洞.困惑】一对双胞胎,任性惯了的弟弟老是折腾哥哥
川川和闪闪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出生时已经有了哥哥姐姐,双胞胎的到来给家庭增加了养育上的困难。于是,父母决定把弟弟先交由孩子姑妈抚养,把哥哥带在身边。
到了两个孩子要上学的年纪,父母考虑教育和感情因素,把弟弟接回了身边,可两兄弟的行为、性格却天壤之别。
原来,姑妈一直想着是帮自己哥哥带孩子,生怕哥嫂觉得她会苛待孩子,所以对弟弟从小就予取予求,溺爱得很。一回到父母身边,弟弟显得特别没规矩,就连早餐也经常要赖在床上吃,还说以前在姑妈家都是躺着吃早饭,姑妈会把干粮撕小块喂到嘴里。
弟弟和哥哥的互动也不和谐。爸妈觉得对弟弟有亏欠,一开始总要哥哥让着弟弟,但弟弟却得寸进尺,经常找哥哥吵闹,而且还把哥哥保存很久的心爱的漫画书扯坏。看到弟弟的表现,父母并没有太过责骂,哥哥感觉很委屈。而弟弟任性惯了,回到爸妈身边被要求、被约束,不到两个月,就又哭又闹,一定要回姑妈家,看着这样的孩子,爸妈也犯难了。

参与养育者要保持教养目标上的一致性
双胞胎是生物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两个生命共育共生共成长,他们会有一些奇妙的生命感应,而这些感应会互相依赖、互相促动、互相干预,所以一般来说不宜将双胞胎分开养育。
除此之外,单从血缘兄弟的维度来思考养育问题。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提出,孩子在0岁到1岁半这个阶段是信任感与不信任感交织呈现的阶段。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持续的、细心的照顾,那么孩子就更容易获得希望的美德,反之,的确会容易增加幼童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对未来成长埋下不良的引子。
1岁半到3岁时是孩子开始学习独立的阶段,这个阶段要鼓励孩子发展身体机能,不能包办替代,比如追着喂饭、帮忙穿衣等,都是不妥当的养育方式。家长要给孩子尝试和学习的机会,不然孩子无法发展自己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在无序的环境里成长,孩子的行为是没有规范的,这为以后他自律的生活习惯养成留下了一定发展困难的可能性。
回到川川和闪闪的家庭,对弟弟现在哭闹着要“回姑妈家”,我想对这对双胞胎爸妈说,每一次分离对于孩子而言都是一次创伤。所以,我的建议有三点:
一是不管是孩子去姑妈家,还是从姑妈回到妈妈身边,都要询问孩子自己的感受,并要给孩子过渡空间,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和对待。大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孩子也可以表达自己意愿,而不是完全站在大人的角度认为把孩子想送走就送走、想接回就马上接回,这样没有充分尊重孩子这个生命个体,对孩子的未来成长也不利。
二是养育者要达成认识上的统一。姑妈和妈妈作为成年人和养育者,要能够在养育目标上达成一致,教育方法要科学,而不是矛盾地出现在孩子面前,给孩子带来混乱的感受。
三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该建立规则就要建立,尽快帮助孩子发展社会技能,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让弟弟懂得和同胞哥哥相处,做好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孩子能够顺利走过这个成长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树洞.困惑】成绩优异的他,回家就变得着了魔
津津是一个品学兼优、优雅内敛的男生,进入高一后却像着魔似的,在家成了一头“小豹子”。放学回到家后爱“寻衅滋事”,不是把爷爷的收藏砸地上,就是把家里的原木家具锤破。现在,他一放学全家人就如临大敌。
有一次,妈妈收拾房间没注意,把津津排好顺序的一叠资料弄散了。他回家看到后就暴躁了,朝妈妈大吼大叫,妈妈解释自己“不是故意的”,也愿意帮他一起摆好。可津津却不依不饶,不但用力地把妈妈推出房间,还疯一般地拍打房门,震动得门套掉出一层碎木屑。
其实津津的家庭环境不错,爸妈和长辈都很开明,家里对津津的教育也很宽松。今年,津津考入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一个假期身高蹿了上十公分,长成了一米八的大小伙子,在外面谁见了都忍不住夸一嘴,但津津却突然变得“喜怒无常”。为此,妈妈专门找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了解,得到的反馈是孩子在学校都挺正常,完全看不出叛逆的迹象。面对这样“两面派”的儿子,津津妈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读懂“青春潮”带来的荷尔蒙冲击波效应
怎么去看待青春期的年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青春期是一场青春的蜕变,就像虫子变蝴蝶一样的,充满了挫折、挣扎和反抗。家长要如何才能够帮助到孩子?
首先,我们要清晰地了解青春期的年龄特点。青春期是人的成熟期,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尤其是性成熟,所以,青春期实际上是性成熟期。但是对于心理的成熟,由于孩子在青春期缺乏历练,所以他在心理上的成长是一种不均衡的发展。他们可能变强大了,但是他们的“自我”缺乏力量,就构成了身心的失衡,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青春期也是一个失衡期。
其次,我们要清晰地了解失衡可能引发的荷尔蒙冲击波效应。这个时候就有一个东西,叫做“青春潮”。什么叫青春潮?家里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定深有体会:孩子动不动突然间莫名其妙地开心,突然莫名其妙地恐慌,突然莫名其妙地伤心,突然莫名其妙地匪夷所思。在这个阶段,他的荷尔蒙冲击波在免疫机制里面翻江倒海。莫名其妙的恐慌、无所适从、各种不良的情绪,在17岁的时候达到巅峰状态,所以17岁是我们青春潮的一个高峰期。
有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经常会讲17岁孩子的故事,比如刘德华的电影《17岁的单车》就是讲青春期的故事等。其实到了17岁的时候,孩子的能量已经很大了,但是他在心理上还依然是不成熟的。另一方面,他的自我崛起因为没有人生的历练作为依托,他的自我是膨胀的、不切实际、胆大妄为,所以,心理是常规性地处于紊乱失衡的状态。家长要对青春期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才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
最后,看见孩子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那么,家长究竟该怎么去做?我们常常有一句话说,孩子的身体营养要跟上,其实,我们的家长朋友给孩子的心理营养也要跟上。
孩子需要社会化,需要具备社会功能,社会适应能力必不可少,适应能力就是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个维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