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3月09日> > 总第3049期 > 11 > 新闻内容
家庭教育·解惑
新闻作者:章清清编辑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按: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话题备受关注,3月6日至3月9日,由长沙市妇联、今日女报/凤网、长沙市科协联合主办的“名师大讲堂·爱心护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系列公益讲座在线上直播开讲。
开讲前,今日女报/凤网通过女报心理交流社群,收集了一系列孩子和家长日常互动中的“烦心事”,并邀请专家们举案例、讲理论,有针对性地谈问题、出实招。从本期起,我们将在每周的“树洞”互动专栏中分享典型案例,邀请专家通过心灵热线进行剖析、答疑。   

本期分享嘉宾:徐军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员、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考评员
■“树洞”心声
奶奶说妈妈是“坏女人”,离婚后还让爸爸背债
小易同学7岁时,父母离婚了。他和奶奶、爸爸住在一块。班主任老师反映:小易最近经常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而且,他情绪低落乃至失控,与同学多次发生肢体冲突,也好几次顶撞老师。班主任把小易送到了学校心理咨询室。
心理老师和他聊天后得知:他最爱的妈妈在奶奶的眼中竟然是个“坏女人”,因为她让爸爸背负了几十万元的财产分割债务,奶奶还拿出记账的小本子给小易看。学校跟家长联系,希望提高对孩子心理感受的关注,但家长不以为意地说“孩子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这让老师非常被动。   心灵热线
把孩子与他人的冲突期变成和孩子的亲密期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是年龄小,就没有心理问题。恰恰相反,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就发生在童年时期,成年后的许多阴影都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有关。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阶段到青少年阶段逐步发展成型的,忽视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心理问题,任由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或是消极情绪发展,会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做好自我的情绪管理。
父母不要把工作中的烦闷、与家人的矛盾发泄在孩子身上,这会让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容易导致孩子无从判断这些“不好”的事情跟他有没有关系,是不是因为自己“不乖”造成了父母的争吵乃至怨恨,从而陷入惊恐与自责。如果家长实在没控制住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了,那也请在事后告诉孩子,这是大人之间的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的家长,更要坚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带着情绪去评判曾经的配偶,避免给孩子带来认知上的偏见。
第三,当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把它变成你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契机。
孩子与别人发生了矛盾,甚至有肢体冲突了,怎么处理?我们可以问孩子:疼不疼?能说说发生什么了吗?爸爸妈妈可以帮你做些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切忌出现这几种方式:第一种,“你怎么这么笨,他打你不会还手吗?”本来孩子受了伤就有一种恐惧心理,特别需要得到支持,而家长的指责的话不但不利于他的自我疗愈,反而会让他觉得更害怕更恐惧;第二种,让孩子告诉父母是怎么回事,然后电话一拎就打给老师或是找对方父母,表面上你是在帮孩子,实际上孩子的内心在请求“爸爸妈妈别打电话,我明天怎么面对老师和同学……”其实,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后想获得的是安慰,家长按自己的方式替孩子“出头”,满足的是家长自己的心理需求,对孩子并没有好处。
那么,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什么?引导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帮助孩子在描述中释放情绪;再引导孩子清晰地表达事情的经过,增强孩子对事件的逻辑表达能力;父母仔细倾听、适时共情,不仅和谐了亲子关系,而且更好地引导孩子客观看待,这样孩子理智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会提升。   

文越:长沙市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长沙市卓越教师
■“树洞”心声
孩子被送进民办高中后,他绝食还要辍学
涛涛中考成绩不理想,父母费尽心思把他安排到了县里的一所民办高中,还分进了最好的班级。涛涛刚入学时还觉得挺有面子,可一个学期后,他就说“不读了”。父母很生气,说涛涛“不懂事”,花了四万元好不容易才进了这所学校,就是希望他考大学。涛涛很不开心地坚持读完了高一,暑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刷抖音、打游戏。父亲为了掌握孩子状态,把涛涛房间的门锁卸下,从圆孔里窥视。那件事后,涛涛和父母的关系彻底被僵化,从而拒绝与父母交流,甚至只有带他长大的奶奶送来的饭才肯吃,不仅拒绝再上学,父母试图和他交流,他还会冲父母大吼:“闭嘴、滚!”   心灵热线
培养孩子对生命对情感的敬畏心
这是典型的亲子关系僵化了。如何来提升亲子关系的质量呢?
一是提升观察力。情商就是能够知道我自己的状态,也能觉察他人的情绪。比如我不开心、现在我很难受,这是知晓自己;我发现某某同学今天兴致不高,这是看到他人的情绪。怎么来觉察?仔细观察。比如孩子气鼓鼓地回家,书包一扔,躲进房间……这时,我们就要敏感地觉察,孩子情绪不对,发生了什么事情?把握得好就是最佳的亲子沟通机会。
二是倾听孩子的心声。比如,当家长感觉孩子在学校不开心,可以温和地询问: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爸爸妈妈能帮你什么……这样处理,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同时也能够正确识别自己的情绪。
三是了解孩子的特长、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是教育该遵循的原则。孩子的性格爱好、学习能力与基础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将来适合干什么。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导师,而不是安排者。我们可以在孩子读初三、高中时,帮助孩子做一个职业生涯的规划。
四是要培养孩子对生命对情感的敬畏心。很多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懂得求助,沉浸在自我否定、无价值感中。这个时候,家长要放下为孩子设定的“目标”,放下自己“执念”,积极引导孩子看到他的长处、优点,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找到自信,看到希望。
什么是合格的家长?培养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能自食其力的孩子,我们就是一个合格的家长。让孩子成年后能开心地干一件自己喜欢的、能干的事情,他就是幸福的。
(文中小易、涛涛系化名)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