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2月09日> > 总第3045期 > 6 > 新闻内容
男童去女厕频惹争议,孩子的隐私概念该如何建立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周雅婷 实习生 陈婧雯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制止6岁男童进女厕反遭男孩家长辱骂”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们围绕与“男童进女厕”相关的各类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于男孩是否能进女厕、几岁以下能进等问题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应尊重性别和隐私界限,女洗手间不应出现男孩;有人则表示“一刀切”不现实,对尚不能独立如厕的小孩并不友好。讨论还更进一步延展到了“亲子卫生间”的建设情况与父亲在育儿中扮演的角色。
“男童进女厕”引发的种种争议层出不穷,家长在现实中应该如何应对?公共设施管理者应当如何处理?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实地探访了长沙部分地铁站、景区的公共卫生间,了解现实中的做法与考量,探索正确的解决之道。

调查:希望第三卫生间越来越多
2月5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实地走访了长沙人流量较大的地铁站、火车站、景区等地。长沙地铁万家丽广场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站内目前没有乘客反映过此类男童进女厕的情况”。负责清扫长沙火车站出站口公厕的环卫工人也向记者表示自己在工作中没有遇到过家长带异性孩子如厕的情况。
橘子洲景区文明劝导员程雪兰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除了负责公共卫生间的清扫外,还要对旅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早些年,厕所旁边有个儿童乐园,经常有家长带着男孩、女孩进异性卫生间,看着着急。”
自从2016年景区提质改造,景区里大部分厕所都设置了第三卫生间。“这让情况好了很多。但有时还遇到这种事,我每次看到了就向家长劝说:要么让男孩一个人进男厕,你在门口守着,要么就进家庭卫生间。”家庭卫生间里不是蹲厕,有些家长会对卫生情况抱有疑虑,“里面有一次性马桶垫,我们也会一直做消毒清扫,不用担心卫生问题”。
长沙某高校大三学生姜楠告诉记者,自己今年过年回老家时经过服务站休息,人特别多,遇到很多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上厕所。“有时候门也是坏的,家长还会不敲门,直接把门推开,那时真的很尴尬。”姜楠告诉记者,她有一个4岁的弟弟,开始姜楠在家里上厕所时弟弟也会直接进来,“但我父母就会认真地教弟弟。后来有时家里厕所门没有关紧,我弟弟看到了还会帮着把门关上,然后和外面的家人说厕所有人。从我的自身经历来看,这需要家长进行相关的行为教育”。
同样在长沙读大学的小周也表示,自己曾多次遇到过家长带着男孩子进女厕、女浴室、更衣室的情况,“一次是在健身房的更衣室里,一位妈妈将浴巾盖在孩子头上,遮住了他的眼睛,还有一次在游泳馆的女浴室里,男孩直接跑进来找妈妈”。小周说,有时在试衣间、卫生间里听到外面有男孩的声音,自己会产生紧张、尴尬的情绪。“从家庭的角度来说,我其实可以理解妈妈的做法,但小孩的养育应该是父母共同完成,完全可以让父亲带着男童解决如厕的问题。”

专家:家长需要建立孩子的“隐私概念”
“这件事反映出了家长在对孩子的防性侵教育、隐私概念建立、优秀品质培养上的问题。”中国性学会家庭性教育委员、湖南省妇联女童权益保护“百场宣讲三年行动”导师杨陶如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许多家长都缺乏对隐私概念的认识,更不会将隐私概念传递给孩子。“这会造成几个可能的结果,一是当孩子遭受侵害时可能无法及时反应;二是很多男孩可能会出现自我暴露的行为。”
杨陶如表示,家长把孩子带到异性卫生间、洗浴房的行为,更是在破坏孩子的隐私概念。“这有可能让孩子产生一种观念,那就是‘我被别人看了,没关系’,既无法保护自己,也可能伤害到别人,给孩子的未来埋下危险因素。”
“孩子在3岁左右就能明确区分性别,我们应该顺应自然性别意识的发展,给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性别意识、隐私概念以及行为规范。”杨陶如建议,孩子在3岁上幼儿园时可以上一节关于性别区分的课,让孩子们分性别去上厕所,或者在卫生间设立隔间,让他们从小就有隐私概念,“这也是教会孩子们自我保护的第一步”。
“隐私部位被别人看了,我们要教孩子拒绝、离开现场、出声警告。事件中女生告诉男孩不该来女厕的行为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杨陶如分析,但孩子妈妈却去责怪、辱骂给他好的示范的这位年轻女性,这会给孩子带来误导,使得未来孩子再遇到类似情况没有办法正确处理。
“家长的辱骂行为还可能给孩子一种错觉:‘你做错了,我也会来保护你’,孩子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及时纠正,做对时及时鼓励,“这样才能帮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建立优秀的品质去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错误和困难”。
此外,在杨陶如看来,父亲在此次事件中的责任也是缺失的。“事发后不久孩子父亲也赶来并一同对女生进行辱骂,如果父亲就在附近,哪怕是临时有事,也可以委托其他相熟的男性带着孩子如厕,这也可以看出,他们家可能已经习惯都是妈妈带孩子,妈妈包揽了男孩的一切,爸爸没有什么机会参与到家庭教育中。”
对于家长带孩子外出如何解决如厕问题,杨陶如给出了建议。“如果一家人一起外出,建议同性父母带孩子去洗手间。如果家长带着异性孩子出门,首选还是带他们去第三卫生间或亲子洗手间。4-5岁左右的孩子是能独立上洗手间的,家长也可以在厕所门口等孩子,让他自己进去。实在不放心,家长可以让附近的工作人员帮忙照看孩子,或者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孩子上厕所,避免人有三急的情况。”
杨陶如认为,第三卫生间的设置和使用既能解决家长带着异性幼童如厕的尴尬,也是一座城市温度的体现。最好在大型商场以及客流量大的景区推广、普及,从工具的角度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的设立也能助力一个城市向儿童友好的方向发展,文明的体现从细节开始。”

湘妹子评论
需普及第三卫生间,更需夫妻共担育儿责任
文/陈婧雯
1月30日,有网友发文称,自己在哈尔滨某地铁站女厕所向一名6岁男童指出“不应该上女卫生间”后,反遭其母亲辱骂并被要求向男孩道歉,引发广泛关注。近日,四川成都一女子称发现商场女洗手间设有无遮挡男童小便池,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男童进女厕引发的争议近几年频频出现,此类议题不仅指向公共设施的有待完善,亦折射出育儿分工和性教育的问题。
早在2016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就要求,城市中的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不同于“残疾人卫生间”,“第三卫生间”为行为障碍人士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使用,可以起到“家庭卫生间”的作用。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截至2021年11月,全国约有一万座城市公厕中设置了“第三卫生间”,约占城市公厕数量的6%。除开第三卫生间的普及率还不够高外,大众对第三卫生间亦缺乏了解,即使附近有可供使用的此类卫生间,可能也并不知情或是不明白可供何人使用。例如,在这次6岁男童进女厕的争议中,该地铁站就配备有可作多用途的无障碍卫生间。
各地可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规范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和管理,在全社会层面加强普及宣传,促进观念改变。
此外,在这次争议事件中让许多人不解的是,男童父亲就在附近,却不带孩子上厕所,而是在发生争执后现身。“妈妈带儿子上厕所”的情况,折射出了夫妻育儿分工的不均衡,妈妈“丧偶式育儿”的情况普遍,父亲在日常育儿中的缺位被默许。因此,各类措施的出发点不应局限于方便妈妈带儿子,像在女洗手间设置小便池的举措,实则是强化了刻板的性别分工。应在社会层面呼吁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在设计亲子卫生间时避免将其设在女卫生间内部、使用单一的“妈妈牵着小孩”图标等。
根据研究表明,3到6岁是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家长重视性别教育并科学引导。让孩子尽量使用第三卫生间,或在同性家长的陪同下使用卫生间,以及培养孩子独立如厕,不仅是尊重他人,更是帮助孩子建立性别认知。
要消除异性父母带孩子上厕所引发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第三卫生间建设,亦需要父母双方积极参与育儿。共建儿童友好社会,二者缺一不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