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2月02日> > 总第3044期 > 5 > 新闻内容
记者实地探访“乙类乙管”后湖南农村老人的首个春节 备药过年的守护者,陪着乡村老人“过峰”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见习记者 周雅婷 实习生 陈婧雯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益阳市安化县肖家村:组织回乡大学生给村里老人添“年味”
“无论是在‘阳’、‘阳’康,还是没有‘阳’的人,都要做好防护,注意休养,照顾好孩子和老人的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月19日,益阳市安化县肖家村党支部书记肖满意在村里举办了一场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健康知识培训会,来的大部分都是村里的中老年人。“村里的感染高峰已经过去了,阳过的老人基本上都好了。”
肖家村有4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12月中旬,村里组织给一些老人打第三针疫苗,“天气冷,他们就喜欢坐在一起烤火,我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开了空调,让他们隔远一点,接老人来打疫苗的车里也时时刻刻备着口罩和消毒液。后来慢慢有村民返乡,我们也在村里搞了三天的核酸检测,一遇到核酸异常的情况,就让他回家,尽量减少和村里其他老人小孩接触的机会。”
尽管如此,病毒还是一个个找上了村里的老人们。老人们觉得不舒服了,就会去村医那里打吊瓶,人多得坐不下,村医根本忙不赢。“村医和我说,感觉那时是被阳性的老年人包围了。”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个星期,到了1月,情况开始好转,“我们村里没有症状比较重的老人,一般都是两三天就好了。”
“我们也担心过年返乡人员会给村里造成新一轮的感染。”肖满意告诉记者,因此,村里给老人发放了中医健康包,“特别是有慢性病、基础疾病的老人,村医还特地拍照,记录下每位老人的名字,防止健康包未发放到位的情况发生。”不过对于肖家村来说,这个年过得还算安稳,“年三十、初一、初二这几天,村里都没有新增的、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村民。”
肖家村过年的习俗,是要在家门前挂红灯笼,但今年只有零星几户人家挂起了灯笼和彩灯,少了点“年味”。于是,肖满意动员起了回乡的大学生们做志愿活动,“组织这些孩子们到村民家里去,给老人小孩讲一些健康、防病毒以及其他安全方面的知识,学美术的大学生带着孩子给村里写了‘福’字,让村里增添了不少喜气。”
过年那几天天气好,老人们喜欢搬几把凳子在阳光底下坐着,或者散步。“我碰到了总是会问他们:‘身体好不好’?他们几乎都是点点头,说‘好’!”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养老康复中心:“阳康”后的老人,给了医生一个大拥抱
在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养老康复中心,居住着500多位老人。春节期间,这栋21层的建筑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息,每一层都组织了联欢会。“我们这的老人多才多艺,好多节目我都印象深刻,合唱《浏阳河》、电子琴演奏、花鼓戏表演……”养老服务科科长郭丽辉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老人们还组织了一个合唱队,并经常自发组织文娱活动。
养老机构作为老年人集中的重要场所,疫情三年来,是最早封控的场所之一,也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地方”。12月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以来,养老机构老年人防护成为了一大难题。
为了守护老年人健康,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养老康复中心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每天对老人都进行健康监测,并派驻了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和上门服务。“防疫政策调整后,我们感觉压力骤增,老人和职工的情绪也有明显的变化。”郭丽辉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医院对全院内科住院床位和医护力量实施‘战时集中调配’,并协调储备了数十名护理员应对老年人住院期间的照护困难。”
80多岁的杨芝玲(化名)在12月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成了中型肺炎,“喉咙像刀割一样疼痛,而且持续咳嗽咳痰、浑身乏力,坐都坐不起。”
“她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后担心住院无人照护,所以一开始不肯住院治疗。”养老康复中心值班医生胡赛说,“当时她的儿女都‘阳’了,且都在外地,护理人员又紧张,通过我们的情绪疏导及护工部的协调,才安排上一对一的护理员进行细致照护。”
“养老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到了春节也没有休息,每天都来进行心肺听诊,观察我的病情变化并及时改进治疗方法。除夕那天他们还过来拜年,并送上了丰盛的‘全家福’年夜饭和一大箱水果糕点。”采访中,杨芝玲说到动情处,紧紧拥抱住胡赛,“胡医生就像家人一样关心我,‘阳’后还带病坚持工作给我治疗,我知道后心疼得流眼泪。”
“老人刚‘阳’后,大都会恐惧,有些还会害怕死亡。”胡赛介绍,医护人员一直持续为老人做新冠病毒相关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现在老人们对新冠病毒不再感到那么恐惧和焦虑。”
“我们是一家医养结合型机构,这里老年人大都是中重度失能老人,自理老人较少。而且其中有慢性病的占到了90%以上。”胡赛说,疫情高峰期以来,重症老人比例较少,发展成重症的老人一般都有基础病,“重症少可能跟疫苗接种率高有关,我们这里的老人全程接种率达到92%以上。”
“春节期间我们的药物储备很充分,提前储备了三个月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常用药物。”胡赛告诉记者,在十二月中旬到一月上旬的疫情高峰期,养老康复中心只有一部分老人感染了新冠,到春节期间,已经基本没有感染的情况。
春节期间,有不少老人的家属打来电话,询问能否进养老康复中心探视,却发现管理更严格了。“因为外面放开了,老人感染风险加大,所以暂时还不能随意进出。”郭丽辉说。

衡阳市衡东县白莲村:志愿者给老人送中药汤剂,村民迎来三年后首个“大团圆”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六,白莲村热闹非凡,十几户村民家门前都摆起了十几桌酒席,随着鞭炮声响起,一道道丰盛的美食端上桌,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在山间回荡。
新冠疫情暴发以前,村里红喜事办酒宴很热闹,部分村民家里有几十桌客人来吃饭。但受疫情的影响,每年办酒席都提倡简办,限制聚会人数,这样热闹的酒席场景已经中断了三年。
“今年初六办酒席的特别多,有一个组一天就有十几户人家办酒,好多‘阳康’的老人都出来参加宴席,有的一天还参加三四趟。”过年这几天,衡东县妇联兼职副主席、白莲村妇联主席向淑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喧闹的锣鼓声,村里的文艺队、乐队也是忙个不停。
但在一个多月前,向淑云和村民们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疫情考验。
12月中旬,白莲村出现了缺药的情况。“早在防疫政策变更前,村委会和村妇联一起准备了很多口罩、感冒药、退烧药,还给每家每户发了体温计。”向淑云说,“但当时我储备的药远远不够。”
在村里疫情的高峰期,向淑云想尽方法来匀药,尽量保证每家每户都能用得上药。对于最紧张的退烧药布洛芬,她更是省着分配,只有村民吃其它药、草药后还是高烧不退时再使用,并优先保障老年人用药。
药片不够用,加上村里有一批老人“阳着”还没康复,向淑云就根据村里流传治感冒用过的土方法,组织白莲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挖中草药熬水煮汤,并带着志愿者挨家挨户去送给村里老人喝。“我在1月17日和1月20日组织了两次送中药汤剂的活动,不仅志愿者都来了,很多大学生,甚至小学生也跟着一起来参加活动。”
“喝了两次草药后,我持续三周多的咳嗽转好了,人也更有精神了,能下床走路了。”92岁的向朋典笑着说,除了送中药汤剂,他们还安排同一个组里的志愿者每天给老人送饭,“一开始我和老婆‘阳’的时候,子女在外地,志愿者开车带我们去打点滴,还送来了感冒药。”
今年大四的向星星是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大学生。2022年12月20日,因学校出现了阳性患者,她提前放假回到了村里。“我回家后不久就发烧了,为了不把病毒传播给村里的老年人,我闭门不出,直到发烧后第七天才敢出门。”
回家一个多月后,向星星外出仍习惯戴上口罩,“这么多年戴口罩习惯了,也担心春节返乡的人会带回不同的毒株,所以‘阳康’后还是很注意个人防护”。
向星星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与前三年的冷清不同,今年回家过年很是热闹,路上到处都是走亲访友的车辆,许多阳康的老人也出来拜年,“村里一到晚上就不停地放烟花爆竹,除夕晚上的烟花爆竹声更是几乎没有断过”。
2020年以前,向星星几乎每年过年都会和家人一起去看望住在其他村的小姑。疫情暴发后,在外地上班的小姑担心回家会带去病毒,连续三年都在外地过年。
今年正月初三,向星星和父母姐姐一起坐车来到了小姑家。“看到久未谋面的小姑和表哥,我特别开心,拉着他们一起组局打了一把游戏。”那天晚上,众人一起围坐在火炉旁唠嗑、吃零食,表哥还热心地要给向星星介绍对象。
“好几年都没有看到这么热闹的场景了,感觉消失三年的年味又回来了。”向星星开心地说,自己和村民们迎来了三年来第一个“大团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