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篇:大学生的花式防艾宣传恐艾症是啥?看防艾活动墙
11月26日下午3点,中南大学升华餐饮楼前立着一道防艾活动墙,红丝带明信片被贴在墙上,组合成爱心的形状,不时有人驻足,仔细阅读参加活动的学生们在明信片上留给艾滋病患者的寄语。
“健康中南”活动部部长朱浩宁告诉记者,这是健康中南组织的线下防艾活动,参与者可以在明信片上写下对艾滋病患者的温暖祝福,或者是对艾滋病治疗手段进展的美好展望,同时工作人员会为大家详细讲解防艾知识,发放宣传手册,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艾滋病。“接下来的一整个月,我们都会举办和艾滋病防治有关的活动,包括邀请艾滋病预防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和有需要的班级举办团日活动等。”
“我今天负责宣讲的部分是恐艾症,主要是讲为什么会有恐艾症,以及我们应该对艾滋病抱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宣讲团成员刘芷珊是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大一的学生,她穿着白大褂,胸前别着一枚红丝带的徽章,“希望不论是患者还是其他人都学会自我保护,也不要对艾滋病怀有过度的恐惧。”
宣讲团成员万佳告诉记者,在向参与活动的学生们讲解的过程中,自己也对艾滋病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别害羞!志愿者发放安全套
“除了现场的宣讲、写明信片等环节外,我们还会向周围的学生们发放安全套。”健康中南宣讲团副团长周婧洁告诉记者,去年举行活动时,只让男干事去发,而今年要求所有干事参与发放,“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这根本不是一个值得害羞或者羞耻的事情”。
发放安全套的同时,周婧洁也会向学生们讲述正确用法,“说实话,很多人不会正确佩戴,发放时他们会很惊讶,男生会比女生更害羞,有些还会躲开,很多人本来接过来了,一看是安全套就退回我手里,我又会塞回去,然后告诉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拿着”。
但还好,一大箱子很快就发完了。“就好像是接过一杯茶,然后顺势喝下的感觉,也有许多同学表现得很平常,甚至还有人跟我说可不可以再给一个”。周婧洁告诉记者,去年还有几个同学看到发放安全套直接跑掉,今年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更强了,这是个好的兆头,希望大家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能保护好他人”。
当心被传染!他们开展野火游戏
11月26日,在湖南科技大学青春健康同伴社(简称“湖科大青同社”)的见面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野火游戏(“野火游戏”通过让参与者亲身体验艾滋病病毒传播速度、传播途径、感染者的内心感受等,增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理解和关心,提高对艾滋病病毒传播的警觉性)正在开展:20个社员都闭上眼睛,接着,主持人随机抽取三人轻拍肩膀,然后,所有人睁开眼互相握手,被拍肩膀的社员在与其他社员握手时,都要抠一下对方的手心代表“传染”了对方。仅仅进行了两轮,就只剩下几名社员没有被“传染”!
“被拍肩膀的社员即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睁开眼互相握手模拟的是传播过程,握手抠手心动作模拟的是不安全的性行为,被拍肩膀的社员内心很挣扎,而被抠手心的社员则表现得很惊讶。”湖科大青同社社长胡琦说,“这个活动让新社员了解到艾滋病的传播是非常危险与迅速的,也认识到艾滋病患者和我们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在我们身边。”
唤起共鸣,开启同伴教育模式
胡琦告诉记者,湖科大青同社成立于2015年,是湖南科技大学首个以同伴教育的形式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艾滋病预防知识、爱情观价值观等宣传教育活动的公益性社团。“同伴教育是指由年龄相仿的讲师对同学进行防艾知识宣传,互相分享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心得和感悟,以唤起彼此的共鸣。”胡琦告诉记者,“这种方式的效果很不错,因为同龄人有共同的话题,不会有代沟,更能接受我们的宣传。”
湖科大青同社的发起,离不开社团指导老师李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她发现学校很多师生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薄弱,便想改变这个现状。于是,她找来了同样有想法的同学,成立了学生社团,致力于让全体师生了解艾滋病危害和防治知识,构建健康的行为方式。
创作社歌,展示生命之舞
艾滋病防治知识很枯燥,很容易听了就忘记,面临着深入传播的难题。为此,湖科大青同社社干赵文静找到了趣味性强、师生更能接受、生动贴切的宣传方式。“我们会放社团成员王华年作曲演唱的社歌,描述的是一个艾滋病人从感染到痊愈的过程,很快就把大家吸引到了主题上。”赵文静说,“我们也会跟各个学院合作展示生命之舞。这个舞蹈,有很多拍腿打手鼓掌的动作,让大家感受到艾滋病患者之间的互相鼓励。”
在防艾宣讲结束后,胡琦每次都会留下官方QQ、微信公众号方便同学们咨询。“这些官方账号会由一批心理学专业的同学来回复。”胡琦说:“有同学不好意思问,会去表白墙上发帖,我们的志愿者就会在墙下解答。”
湖科大青同社还开展了卫生巾互助盒、HIV自测等活动。“卫生巾互助盒活动是把卫生巾放置在女厕比较显眼的地方,方便女大学生应急使用卫生巾,并宣传拒绝月经羞耻的理念。”胡琦告诉记者:“HIV自测活动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平时也会有检测机器,投放在校医院等地,供同学们自行取用。”
帮扶遭遇过不幸的女孩
赵文静还选择走出学校,去中小学和社区进行防艾宣传。“在一次进小学的宣讲中,我通过让孩子画姜饼人来了解青春期男女生应有的变化。我发现他们对于青春期的知识非常匮乏,甚至对于很多东西都闭口不谈。”赵文静告诉记者,“对于中小学生我们主要是讲基础知识,但对于大学生则会讲更高阶段的知识,会灵活地安排讲课内容。”
刘湘也是湖科大青同社的一员,在听了李双老师的一堂卫生保健课之后,她就决定要加入。她参加了青同社的很多志愿活动,并帮扶过遭到性侵的女孩。
在一次进社区组织防艾讲座时,她跟往常一样,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后来,在跟一个女孩聊天时,她发现了不对劲,通过耐心的沟通了解到女孩被性侵的经历。“我及时跟社团指导老师和负责人联系,并了解了她的生存环境后,决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对她进行心理救助,并定期进行HIV检测。”最终,经过持续四年的志愿活动,小女孩走出了阴影,回归正常的生活。
困惑篇:抗艾活动如何更好走进普通人心里?
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并非胡琦想象中一帆风顺。“目前,我们主要的问题是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足。防艾宣传的直播,经常会因为涉及到性教育的词汇而被平台不断提示甚至直接禁言。在学校的宣传也没有到普及日常化的程度。我们大的宣讲只有在新生开学时举办,其它时候的活动影响范围有限,且都是碎片化的知识,不利于系统学习。”
赵文静坦言,在三下乡进行防艾宣传时也遇到过困难。“我们给孩子讲月经知识,并发放女性卫生巾,但她们大部分很害羞,把卫生巾藏进包里。”赵文静说,“很多家庭没有告诉她们女孩子到了年龄要用卫生巾,许多人还有偏见,我感觉很心疼,希望当地的学校能开展性教育,让防艾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刘湘面临的则是家里人的不理解。“我的家人对这个不太感兴趣,更不清楚我具体做什么。我曾经尝试过给我弟弟讲防艾知识,但他总是逃避,不想听。”
编后:我们共同的敌人是艾滋病毒,不是病人
如果评选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疾病,艾滋病绝对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艾滋病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无可逆转的结果,更在于病情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不少艾滋病患者的自传体文章在网上流传,每次看到那些向死而生的文字,总是令人格外心悸。家长里短的琐碎日常,在艾滋病患者眼里,都是弥足珍贵的精彩画面,但他们往往无力面对那些异样的目光,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与世界保持着距离。所以,如何破除艾滋病歧视,既是艾滋病患者的心结,也是公共安全的时代之问。
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需要对艾滋病的传播保持警惕,但绝不应该放大对艾滋病的恐惧。一个或许需要重申的常识是:艾滋病在本质上也是各类疾病的一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传播途径已然明晰,预防与治疗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案,可防可控。太多的“谈艾色变”,根源在于对艾滋病的了解不够准确、认知存在偏差。
无论任何时候,我们共同的敌人都是艾滋病毒,而不是那些不幸感染病毒的人。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全方位的保护和照顾,才能集整体之力构筑起防控艾滋病毒的坚固屏障。在医学不断进步的同时,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贯穿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始终。我们共同期待着,天下无“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