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11月17日> > 总第3034期 > 5 > 新闻内容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打了怎么办?专家来支招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见习记者 周雅婷 首席记者 章清清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婷表示,如果校方在安全保障义务上没有做到位,也要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比如校方对这类带尖头的充气筒是如何存放管理的?事情发生时老师是如何处理的?事后学校有没有跟双方家长沟通并做好善后措施?“建议学校不要设置有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或对这类设备设施妥善保管并做好安全检查。在发生类似幼儿冲突事件时,要立即制止冲突的发生,第一时间把受伤孩子送到医院,或者进行包扎处理,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健康。”同时,要通知双方家长,说清楚事情发生过程、校方采取的措施,并引导双方家长理性解决矛盾。
“但后来男子到对方家中讨要说法,发生了暴力冲突导致孩子、老人受伤,这种行为已超过了合理合法维权的界限,有可能涉及刑事犯罪。”黄婷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打人男子最终是否需承担刑事责任,要根据对方孩子受伤的情况和被推倒的老人的伤情鉴定结果来判定。“如果老人或者孩子只是轻微伤的话,就不构成刑事犯罪,可能面临处5-15天的治安拘留,并处罚款。如果鉴定出来老人或者孩子是轻伤及轻伤以上的,将涉嫌构成故意伤害罪。”
黄婷律师表示,本次事件还涉及到正当防卫的认定。“除了关注老人或者孩子的伤情结果外,还要关注打人男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因为监控视频显示男子是在老人拿椅子砸他的情况下才推倒老人的。男子推倒老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防卫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会存在争议。”

教师  培养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
长沙市一中金山桥学校德育处主任李洁有着十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在她看来,冲突也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一个契机,解决冲突时可以鼓励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起探讨解决方案,让事件在场的每个孩子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
“这样,孩子们会在一次次的冲突处理沟通过程中,养成同理心和处理冲突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李洁认为,除非产生严重后果或出现校园霸凌的情况,成人最好不要直接介入其中帮忙处理。
李洁表示,教孩子如何解决冲突,比强行替孩子出头更重要。“护犊子”是人类的本性,但是太“护”着反倒不是爱,还可能会害了孩子。“毕竟父母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你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冲突解决能力,让他学会独自面对冲突和争执。”
对于网络上普遍存在的教育孩子面对矛盾冲突时“以牙还牙”的做法,李洁认为这是非常粗糙甚至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发生冲突,家长的介入与否,是存在边界的。通过孩子自己、学校和老师能够解决的,家长最好能不介入就不介入;孩子、学校解决不了的,比如牵涉到赔偿问题,那就需要家长去沟通协商。但介入的边界是不能施加暴力,使用暴力的同时家长也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
此次事件中,孩子间的肢体冲突上升到了刑事案件。如何避免暴力升级?李洁认为与家长的情绪管理有关。“在孩子面前,家长做好情绪管理很重要,要给孩子一个遇事冷静沉着的榜样影响。遇到事情深呼吸,想一想除了暴力和发脾气,还有没有什么好方法。三思而后行,不能让坏情绪控制了自己的行为。”
李洁提到,如果学生发生冲突时老师正好在现场,那么处理冲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沉着冷静面对。先让学生冷静下来,自己更要冷静,不要急于下结论发脾气;第二,要机智果断应对,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第三,要公平民主处理,不偏袒任何一个,也不因个人情绪迁怒于学生;第四,善于总结引导。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五,在处理冲突事件时,要注意疏导他们的情绪,重建彼此的信任。
李洁建议,面对未成年人校园冲突,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每个学生当成一个独特的个体,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协助他们自己处理问题,修复因此发生的伤害,或许能够达到比“惩罚”更好的效果。“甚至透过这些冲突,我们也有机会看到这些学生内心的渴望、梦想与追求,指引他们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如何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未成年人校园冲突,李洁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提前了解未成年人冲突事件的原因。“比如是否存在家庭防线的失守,还是受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再精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作为老师平时要多关爱与帮助,走进他们的心灵。”   

家庭教育专家 和孩子一起开展“共情训练”
在心理学博士、家庭教育专家王建平看来,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如果确实伤害还比较大,即便再冷静理智的家长情绪也容易失控,这能理解。但这不是家长掌掴一个5岁孩子的理由。不问青红皂白地直接介入,替自家孩子“出气”,这是一种最不利于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反而会导致问题扩大化,同时也会让孩子对解决与同伴们之间的冲突时更加手足无措。
难道要教孩子打回去吗?以暴制暴,很可能会使打斗升级,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后果。正确的做法,是先倾听孩子的诉说,引导他们详细地讲出事情发生的经过和他采取的做法,尽量从中搞清事情的原委,以便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疏导。
孩子之间的冲突分两种,刻意的欺负和玩闹之间的冲撞。第一种是一方孩子故意地欺负人,这种孩子一般是家庭教育有问题,如果是这种情况,一定要找到其家长,让对方赔礼道歉,给出警示警告,不然就法庭见。另外一种是两个孩子在一起玩闹,你把我推倒了我把你推倒了,这样的情况,家长就无需掺和了,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学会处理和小伙伴的矛盾。
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家长如果需要出面,目的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同时要考虑所采用方式对自己孩子人格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他今后人际关系的影响。
而对待有打人习惯的孩子,适当惩罚是必要的,如取消孩子喜欢的事情。还可以开展“共情训练”,问孩子这几个问题:“你知道不知道你打了他,他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你知不知道他挨打之后会特别难过?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样做也会让爸爸妈妈感到难过?”
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教育孩子,被打或看到有人被欺负时,不要忍气吞声,不要害怕,要保持冷静。先学会如何摆脱暴力,保护自己,然后向老师、家长或民警等求助,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湘妹子评论
未成年人校园冲突:家长应做“倾听者”和“引路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和同龄人打打闹闹是常事,发生矛盾也很正常。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头部受伤,家长着急情有可原,上门找对方理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男子冲动伤害老人、孩子的行为,是在制造新的“暴力”,对解决孩子间的“矛盾”毫无益处。
更何况,视频中男子对孩子直接的、教训式的口吻,甚至动手,看似是在给自己孩子“撑腰”,实际上对孩子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遇事直接上手,这种冲动的戾气有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甚至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行为和性格的养成,以后再遇见这样的冲突,孩子一样无法处理妥当。
如今,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秉持着“不能吃亏”的理念,在遇到同龄人言语和身体攻击时,要第一时间反击回去。这种观点也是值得警惕的。“以牙还牙”不一定能保证自己免受伤害,还简单粗暴地剥夺了孩子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无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处理孩子间的矛盾冲突,家长应当扮演倾听者、引路人的角色。首先,家长应当向孩子询问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在倾听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平静心绪、梳理问题,并适当进行引导。冲突是如何发生的?有没有可能避免?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去做?家长可提供建议和支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样孩子才能从冲突中成长。家长也应当做表率,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和教导,像打人男子这样直接动手,完全就是错误的示范。
诚然,在此次事件中自家孩子已经受伤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经过以及孩子伤情,与对方家长进行交涉,要求对方道歉并支付相关费用,如果交涉失败,可以寻求调解、报警等途径,合理合法地维护自家孩子的权益。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战场,而学校作为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最佳场所,也应当在孩子发生冲突时及时协调,避免校内矛盾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社会各方也应理性看待孩子的校内冲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助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