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10月13日> > 总第3029期 > 14 > 新闻内容
当十岁的孩子“不服管”,到底该怎么办
新闻作者:汤玫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开学没多久,我收到了一位家长的信息:“汤老师,我孩子在家很不听话,每天晚上报听写都不写,还跟我顶嘴,麻烦您有时间帮我说下,‘每课的生字词让你妈妈在家先报一下’,孩子就会听的。”
我没有答应这个请求。
倒不是因为不便满足家长的需求,而是不能如此做。
这位妈妈反馈的问题,看起来是孩子不愿意学习,希望老师能教育一番,实际上真正的问题是出在亲子关系上。
先看看妈妈口中孩子的表现——“在家很不听话,报听写不写,还顶嘴。”
这些表现是够让家长抓狂的,但这也恰恰是三年级孩子的特点。
孩子一到了九岁、十岁,好像就“不服管”了,说啥都不听,更气人的是,很多时候大人还说不过他们。
这个阶段的亲子关系,真的就像“刺猬遇到豪猪”,互相扎针、两败俱伤。
可换个角度看,这或许就成了令人欣喜的讯号。
孩子开始不再人云亦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他们的“不听话”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觉醒”。
他们不愿意再无条件受父母的操控,是成长的第一步。他们宁愿顶着“风险”,也想和大人角力,对抗一回。
这位妈妈和孩子间的矛盾爆发在“报听写”这件事上,双方的立场不同,态度也不一样。
妈妈的想法大概是:“每课生字学完,在家我帮你复习一下,到学校听写的时候你不就能全对了吗?”
孩子的想法却可能是:“每天回家你都给我加任务,听写我能应付,不要你操心!”
妈妈的出发点都是“为你好”,而孩子却觉得“你好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来都不信任孩子。
2不信任他们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便事事周到为他们着想打算,如此,他们便可以不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规划和担当的机会。
对这个孩子来说,妈妈不信任他能独立掌握每课所学的生字词,他的反抗(顶嘴)是要夺回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权。
也可能妈妈发现孩子的生字词掌握得不好,比如在班上的听写总会错,于是急不过,想在家帮孩子抓一抓。
所以,很多妈妈会说:“我也想信任他呀,但他太不自觉,哪敢放手啊?”
这样理解,其实已经错了。
孩子的作业出错、成绩不佳、不自觉等表现都是“果”,我们要找到“因”才能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从“结果”出发去试图改变现状。
比如这个孩子“不听话”“顶嘴”的行为,根据我的不完全了解,多半是因为小学前两年妈妈的“陪伴缺席”。
在她发来信息的后半部分,也可以有所佐证——“今年我基本上在家带他,他就是不听我的,昨晚还被我打了一顿。”
妈妈焦虑而紧张,对孩子束手无策,在采用了暴力管教仍然无果的情况下,这条信息其实是在向老师求助。
但我还是拒绝了。
不是狠心,而是要帮助她。对于这位妈妈来说,亟待解决的不是报不报听写,而是如何重建良好的母子关系。
只有父母和孩子彼此信任、互相接纳,才能缓解因成长带来的种种冲突,才能让剑拔弩张的关系慢慢松弛下来。   3在我从教的这么多年中,经常会接到家长这样的请求——
“老师,我家小孩最听你的话,你跟他说一声,吃饭时不能看电视。”
“呃……你们父母更应该讲呀!”
“我们讲破了嘴皮,他也不听,只要说是老师讲的,马上就改了。”
……
对很多家长来说,老师的话是“圣旨”、是“仙丹”、是“尚方宝剑”,百试不爽。
也因此,老师会帮家长一起制作各种“假象”,目的就是让孩子按家长要求的去做。
看起来,老师的威严体现得足足的,但果真如此吗?
在教育班上孩子、养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对老师的“怕”,根本上还是来源于对家长的“怕”。
或者说,孩子最想获得的认同、表扬和激励,首先是来自父母,然后才是老师和他人。
我发现那些在家庭里无人问津、被放任自流的孩子,对学校、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敬畏感,渐渐地,就成了“问题儿童”。
老师可以帮助家长,但不可越俎代庖,家庭的教育必须由父母担起责任,就像学习的责任必须由孩子自己负担。
家长为孩子包办过多,孩子学不会独立自主地学习。同样,老师如果做了很多父母应该做的事,他们的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糟。
于是,我这样回复了她——
在家和孩子的沟通要注意方法,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不是简单的责罚就会有效果。
老师的要求主要针对在校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在家的学习要求还是需要家长自己和孩子达成共识,让他承担起自我学习的责任。
比如听写,如果自己复习好了,能保证在校听写的正确率,那么在家一定需要家长报听写吗?如果在学校听写总是出错,那就需要在家做好复习巩固,妈妈报听写就是巩固学习的一种方式。把这些跟他讲清楚,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不用硬性要求和规定。
作为老师也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都要各司其职,不逃避、不躺平,迎难而上。
如此,问题的症结才能解开。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