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9月01日> > 总第3024期 > 4 > 新闻内容
匠心耀三湘:当红妆爱上工装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章清清 记者 罗雅洁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艳梅:“扫石器”里“扫”出53亿元
现代人的出行工具中,火车、地铁日趋平常。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坐过的火车、地铁很可能是由株洲女工匠曾艳梅设计的。
曾艳梅是益阳市桃江县鸬鹚渡镇人,1999年进入中车株机,已从事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设计工作18年。
刚参加工作时,曾艳梅从事的是转向架系统中很不起眼的“扫石器”研究工作。扫石器的作用是清扫钢轨上较小的障碍物,以避免车轮被障碍物垫起而导致机车脱轨甚至倾覆。
不过,当时有好心人为她鸣不平,认为是大材小用。
“小事做不好,肯定干不成大事,小事大事都要用心去做,都需要有智慧。”曾艳梅并不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事情做好。
因此,接到扫石器研究任务后,她全身心投入了进去。
研发之前,她查阅了上千种资料,以及世界上许多轨道交通事故与扫石器有关的案例。在吸取教训和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她先后设计出10多种方案,并将这些方案放到现场进行实物制作,与制作系统的专家一同论证与选择,从中找出适合多种转向架工作的最佳设计和制作方案。
为了尽可能多腾出时间来搞研发,曾艳梅把“家”直接搬到了离办公室最近的单身公寓,除了睡觉,全泡在办公室。
经过艰苦努力,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
如今,曾艳梅设计的扫石器已随着中车轨道交通车辆遍及全国,进入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至今,这些车辆没有出现任何一例因扫石器质量问题引发的行车事故。
经过十多年的磨练和积累,曾艳梅先后主持完成多项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设计项目,其中包括100公里/小时速度级A型、B型地铁车辆转向架,城市轨道交通蓄电池电力工程车14吨轴重两轴转向架,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转向架,哈萨克斯坦机车转向架,Ⅱ型、Ⅲ型动力集中动车组转向架,马其顿动车组非动力转向架等。她主持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已为公司赢得收入53亿元。
而且,曾艳梅的技术辐射带动了我国钢铁、齿轮传动、电机等10多个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国轨道交通走向世界立下了赫赫战功。
她由此当选中国中车首届“技术专家”。2017年,她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仅10人获此殊荣。

张丽青:碎石堆里开出“黄金花”
2005年,29岁的张丽青成为湖南黄金集团旗下新龙矿业选厂车间的一名破碎工,开始了与碎石打交道的工作,一干就是十二年。
选矿碎矿设备负荷大、战线长,部件磨损严重,任何一台设备故障都会造成全线停车,对工人操作水平、责任心要求极高。
初入选厂车间时,张丽青对破碎工作一无所知。为此,她每日奔走在车间,勤学苦练、埋头苦干。很快,她对破碎段日常的操作手法、机器故障的判断排查便胜人一筹。而且,她还学会了调整破碎机参数,提高班组作业时的工艺技术指标,而这些参数,平常都是由维修班专人调节的。
在日复一日的操作中,张丽青修炼出了一双“顺风耳”和一对“火眼金睛”,设备运转的任何异响都逃不过她的耳朵。手选块矿,上下翻飞,每一块矿都溜不出她的手心。
2017年,张丽青转岗制样员,工人每天会把矿石样品送到她所在的质检中心,通过分析化验,得出其中金与锑的含量,作为公司生产调度的重要依据。
在完全陌生的制样岗位上,她再一次将那股韧劲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天80多份样品,制一个样需要11道工序,工艺看似简单,实则繁复精细,张丽青从不掉以轻心,对每一份样品都能精准把握。
张丽青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善思善学,脚踏实地。工作仅半年,她就提出了“制样室抽风系统”“精矿制样抽滤系统”等多项优化方案,在简化制样操作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工友们的工作条件,至今仍在推广使用。
没有高学历,没有科研背景,她用十六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与奉献,将自己的青春熔铸成金。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她作为全国劳模,成为闪亮的主角,站上了领奖台。
潇湘女工匠之慧,慧在用心用智慧做好每一件小事。
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有一个信条:一生只做一件事。细想下来,曾艳梅、张丽青也正是如此,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不断追寻事业的极致,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的人生,最终在自己的领域颇有建树,成为一代大国工匠。

邱宝珠:机械行业“拼命三娘”填补国内一项空白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这些荣誉的获得者叫邱宝珠,今年才33岁。
作为湖南三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中级工程师,她在男性当道的机械世界里已经打拼了14年。
从一个普通操作工成长为数控编程、模具设计专家,她被工友称为“拼命三娘”“铿锵玫瑰”。
时间回到2007年,18岁的福建姑娘邱宝珠刚刚中学毕业,受家庭条件限制,她无法继续求学。在那个烈日炎炎的夏季,她东奔西走,只为求得一份糊口的工作。虽然经过数次碰壁,但性格坚韧的邱宝珠没有放弃,最终获得了一个进入泉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进行数控技术培训的机会。
培训期间,邱宝珠第一次接触到CAD图纸设计、CNC程序编写和CAM加工中心操作。
“老师对我们说过,做机械设计行业的女孩子特别少,工作也不轻松。因此,很多人不太看好我。”邱宝珠回忆,当时班里有40个人,只有3名女生。
女孩就做不好机械行业吗?不服输的邱宝珠,凭借坚持不懈的学习和超强的毅力,快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工作流程,从同级学员中脱颖而出,并在2008年担任技术员兼培训导师的工作。
在19岁时就拥有了稳定的工作,邱宝珠却不甘于此。当听说福建泉州三特公司(湖南三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前身)正在招收设计人员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前往应聘,她的人生版图也从福建转到了湖南。
邱宝珠这一干就是14年。在公司,只要工作有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公司成立之初,作为公司唯一的设计人员,她身兼产品设计、模具设计、现场加工、学徒培训几项工作。曾经有一段时间,她白天设计产品图,晚上加工模具,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后来干脆住到了厂里。
“做机械行业,累是肯定的,特别是遇到技术攻关的时候,连续加班一个星期都是家常便饭,但是当成果出来的那一刻,所有的累和苦都是值得的。”邱宝珠说。
凭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邱宝珠被公司评为“最有价值的员工”。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共申请专利27项,已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特别是由她主导发明的高耐磨性易拆卸工业油链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极大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导设计的先镗后钻工装,不仅保证了产品装配时橡胶圈的压缩量,还有效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她用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是邱宝珠扎根机械行业14年的工作感悟。
潇湘女工匠之勇,勇在敢于挑战,勇在敢为事业远赴千里之外的担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