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7月28日> > 总第3019期 > 4 > 新闻内容
我在戈壁滩开拖拉机,成为新疆第一代女农机手
新闻作者:口述/马绍蓉  文/江昌法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湘女档案
马绍蓉,1934年生,1951年进入新疆阿克苏地区被分配到库东宣传队,1952年担任团二连机耕队技术员,1953年驾驶着第一台拖拉机创造农十团屯垦史上的第一,1991年在新疆退休。现居长沙。
我是新疆农十团垦荒史上第一个拖拉机手,不仅创造了农十团屯垦史上第一,还开创了农四师肖尔布拉克首次用联合机收小麦的历史,并培养了一大批机务工作者。
从1953年驾驶团里的第一辆拖拉机,到工作期间驾驶大中型拖拉机2700多台,收割机350台,我很自豪,更心怀感激。如今,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我最爱的国家,献给了边疆。   

进疆路上,最想的就是吃白米饭
1934年11月,我出生于湖南望城的一个农村家庭。童年的苦难,不仅让我懂事早,也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
1951年3月17日,是我参军入伍的日子。火车站离别时,站台上人山人海,我和其他一起参军的湘妹子共同唱响《共青团员之歌》,很憧憬未来在新疆的生活。
经过1个多月行程,5月份我们到达了新疆阿克苏。
到达阿克苏后,部队吃了一顿大米饭,几个月来我们这群湖南妹子滴米未沾,当看到桌上的一碗碗香甜的阿克苏米饭时,大家高兴坏了,都顾不上形象狼吞虎咽地扒起了饭。我们还很馋辣椒,没有辣椒,我们就去合作社买点辣椒放在饭菜里,特别美味。

开拖拉机,创造农十团屯垦史上第一
做荒原上的女拖拉机手,是我们参军入疆后的首选。而我,非常有幸成为了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1952年,当听到八一农学院招生时,我就很想去。幸运的是,组织上认可我平时的积极表现,选派了我到八一农学院学习农业机械专业。第一年学习结束后,我回到了一个农场实习。没有房子住,我们就搭一个帐篷。由于路不好走,我们就竖起了电线杆,回来时就按着电线杆走,到帐篷那边睡觉,第二天重新返回去上班。
记得有一次,我下车已经很晚了,突然看到狼来了,吓得我立马爬到拖拉机上面去,整个晚上都没敢回去,在车上过了夜。
1953年,我回部队实习,实习结束后,刚好团里分配了一台拖拉机,也是我从伊犁把它接回来的。我驾驶着这第一台拖拉机,创造了农十团屯垦史上的第一,成为新疆的第一代女农机手。
当时,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开荒犁地,我们3个湘妹子昼夜两班倒开工,一干就是15小时以上。那时候我最怕晚上犁地,因为总有狼两眼闪着绿光尾随着。
拖拉机开荒时,坐在驾驶室里的我被颠得左摇右晃,经常头上、胳臂上到处是大包小包。但当时的我也顾不上休息,简单包扎一下,就又继续驾驶着拖拉机。

每天连轴转,吃睡都在麦堆里
1953年10月,我因学习成绩好再次回到八一农学院继续学习深造。1954年10月毕业后,师里考虑到我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就派我和其他同志一起去办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
在训练班里,我边教边干,把学员带到机车跟前,手把手地指导。后来,我的学生都成为各个连队机务组里的带头人,他们大都是当地农业机械领域的主要骨干。
除了办训练班,我后来还在新成立的机耕组担任组长。机耕组的重要工作是收割麦子,需要人工把麦子放在机器上,晚上白天都是连轴转,吃睡都在麦堆里,从来没有回过家。我们收割的麦子,堆得跟山一样。
1955年,组织上安排我协助十团筹建机耕队。而当时的机耕队,只有几辆机车。我带着队员自力更生、白手起家:需要车棚,我们就打地块自己盖;没有油料过滤设备,我们就自己造;其中,机耕队的机务规章制度、技术管理制度,都是由我一手建立的。
当时,还有一件事让我异常激动。过去,都是人工镰刀割、马拉收割机收小麦。那一年,我驾驶着部队分配的CK-4苏联进口的联合收割机收小麦,创造了农四师肖尔布拉克首次用联合机收小麦的历史。

连坐5天车,跋涉数千里,立了一大功
工作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连坐5天车去找油泵链条的经历。当时,联合收割机装的时候缺了一根油泵链条。特别麻烦的是,我工作的地方没有这种链条。
一天晚上,我们团负责生产的副团长找到了我,让我去乌鲁木齐找链条。从我们团到乌鲁木齐,有一千多公里。我先坐了两天的马车到伊犁,再坐了三天拉货的汽车,才到乌鲁木齐。到了后,我找遍了兵团所有的库房,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链条。当时我急得团团转,心想,回去之后,我该怎么办?
突然间,我想起这种链条都是苏联进口的,以前读书的地方八一农学院应该有。我没有多想,立刻就去八一农学院找我以前的同学想办法。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找到了我当初的实习老师谢庆文。他了解到情况后,就直接从踩棉机上卸下了油泵链条。我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很快就带着油泵链条回到了我们团,把链条装上了机子,使这台机器投入到了当年收割小麦的生产中。最后,我们操作收割机收割了两千多亩地的麦子。因为这件事,我还为团里立了一个大功。
1957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4年,我到农机作业站任站长。当时我们7个人,包括会计、出纳等,只有一辆车,自负盈亏,在我的带领下,克服各种困难,当年就实现盈利60万元。

孩子摔下床,抱着孩子一起哭
我和丈夫是在我八一农学院学习后下基层认识的。1949年3月,他从西北农学院参军,后来分配到了师里农业处管农业。
结婚后,我们俩工作都很忙。孩子小的时候,我就自己带小孩,等他们稍微大一些,就把他们放到幼儿园。有时候因为工作忙顾不上,就让少数民族的女孩帮忙带一下。
后来,我工作非常忙,晚上还要上班,于是我们就找了一个维族姑娘当保姆帮忙带小孩。
记得有一次,保姆因有事没有来,我把孩子哄睡后,把孩子放到床的最里面,床边围着被子,防止孩子摔下床。可意外还是发生了,等我下班回来后,看见孩子不在床上,只听到床底下哗啦啦的声音,原来孩子摔下了床。这一幕把我吓坏了,我立马下床抱起孩子。此时,孩子一直哇哇大哭,两侧脸蛋全是泥巴,看到这一幕,我非常心痛,一边抱着孩子一起哭一边帮孩子清洗脸上的泥巴。
1991年我正式退休后,就回到了湖南,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2015年7月的一天,我来到安华山庄老年公寓看望入住在这里的老战友于淑贞,下楼时在电梯里巧遇安华山庄老年公寓董事长刘泰安,他热情邀请我来公寓养老。
回到家后,我将此事告诉女儿女婿,大家一致赞同但也抱有疑虑。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约上战友张燕军一起住进了安华山庄老年公寓,跟当年去新疆的姐妹们又聚在了一起。
现在,回顾我这一生,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我一辈子,都是跟农业机械打交道,一直没有改行。而当时,有很多女孩因为太辛苦选择了改行。因为,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为了给党做贡献,即使再辛苦,我也会坚持。   

采访手记   
“女同志搞农业机械,太不容易了”
采访的那天,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我辗转近两个小时,才来到马绍蓉老人所在的安华山庄老年公寓。
推开门的那一刻,只见她的房间十分简朴,只有一张床和一些简单的家具。88岁的马绍蓉说起话来依旧中气十足,笑起来灿烂而豪爽,颇富感染力。墙上一张她驾驶着拖拉机的照片吸引了我。照片里的马绍蓉清秀纯净,眼神中透露着军人独有的气质。
知道我的来意,她迅速从微信聊天记录里翻出一张曾经在八一农学院学习时拍下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她年轻、干练,目光专注且坚定。
聊起在新疆的往事时,她神采奕然,特别是讲到入党经历时,她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党啊亲爱的妈妈》。她的歌声,饱含着对党的深情。
虽是耄耋之年,但她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口齿伶俐,操着一口浓重的长沙话。让我很意外的是,采访前,她还特意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简历和故事,这一份用心,让人很感动。
“一个女同志搞农业机械,太不容易了。”这是马绍蓉在采访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她跟我讲起睡地窑子、晚上遇到狼、一个人去乌鲁木齐找链条等往事,还时不时比划着当时的场景,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