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7月21日> > 总第3018期 > 5 > 新闻内容
她为患者“医心”,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江昌法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省通衢灾疫起,神州罹难扬子哀。家母受命悬壶去,济世何须是男儿?”这是2020年2月10日在车站,儿子送给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朱莹的一首送行诗。
在武汉抗疫的37天里,朱莹和她带领的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湖南)共收治113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97人,治愈率85.84%,且无一例转重症,也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是5个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治愈率最高的。时隔两年,谈起中医“湘军”的这份成绩单,朱莹仍满是自豪。
离开抗疫战场,从医近40年的朱莹跟往常一样奋战在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的一线。“当医生一定要走进患者的内心,才能治好患者的病。”朱莹告诉记者,“对患者,我们不仅要医病,更要注重‘医心’,开好‘无药处方’。”

向死而生  将“相信中医”写进患者心里
2020年,朱莹经历了一段令她难忘一生的体验——57岁的她带病率领湖南省国家中医医疗队赴武汉抗疫。
在出发前,朱莹面临现实的困难。因为她不但肩周炎、椎间盘突出严重,白细胞值、血压都偏低,免疫力低下,母亲也因为结肠癌陷入了昏迷。
但大家都希望德高望重的朱莹能带队出征。经过一番思考,她当天下午就作出了去武汉的决定。“我当时不去确实有理由,但我有困难,别人也有困难。”
在得知朱莹将前往武汉驰援后,儿子比她还焦虑,整晚都没睡着。“但最后他理解了我。他说如果他是我,也会这样做。”
进了方舱医院,朱莹就发现,方舱医院用的都是“统方”,即所有的患者喝同样的中药,治疗的效果不是很好。朱莹看到这一情况后,就果断作出了决定,改成了“一人一方”治疗方案。“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要考虑每个人的体质、年龄和基础疾病,所以方子要因人而异。”
在朱莹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当年2月26日上午,江夏方舱医院的首批23名患者康复出院,其中湖南队负责的病区人数最多,有14名。
在用中医治疗时,朱莹遇到过确诊患者抵触、不理解的情况。52岁的胡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不相信中医的疗效,再加上她的爱人在另一家医院接受西医治疗,所以非常抗拒用中医治疗。”
“我当时给她的治疗方法就是先给她诊脉、看舌相,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中药汤剂。同时,我还指导医护人员为其施行了穴位敷贴、耳穴压豆等。”朱莹说,“当她服药三四天之后,恢复效果非常明显时,她很感激中医疗法。”后来,胡女士成为了首批出院的患者。
一批批患者在朱莹及其团队的悉心诊疗下恢复健康,湖南队收治患者中医药治愈率85.84%,且无一例转重症,也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这些数字,证明了中医抗疫的切实疗效,将“相信中医”写进了患者心里。
从武汉抗疫回来后,朱莹瘦了十几斤,以前低血压的她也有了高血压,有一次还突然倒地不起差点出意外。但朱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武汉抗疫的经历,就是一次向死而生的历程。这段经历,让我觉得我值得为这个时代而奋斗。”

将心比心 治愈别人也在治愈自己
从1984年当医生起,朱莹就始终秉持着一个朴实的信条:今天我是医师,明天也许就是病人,所以面对病人,要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有一次,有一名尿毒症患者来看病,当时他面色萎黄、胸口闷,精气神都很差,心脏又有导管,每周要血透两次,情况很不好。“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我诊断了他的病情,决定治疗以补气健脾为主,开出了药方:予黄芪六君子汤加减,再加以活血、宽胸、理气、安神之品。”朱莹说,“结果他的疗效很好,虽然还要血透,但他的脸色明显更好了,胸闷心悸等不适也得到了缓解。”
是药三分毒。朱莹在开药方面非常谨慎。有一次,朱莹给一个老年患者开了几副药,一共才花了一百多。那位老年患者觉得很吃惊,反过来质疑她开的药。“中医用药并不是越贵越好,而是‘中病即止’,意思是有疗效了就及时停药。”朱莹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对病人而言药要有效。药不是保健品,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凭着高超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朱莹的门诊总是有看不完的病人,而且经常有很多外地人特意过来看病。为此,朱莹不顾自己身体上的不适,经常为他们加号。有一次,她还因为长时间工作,在看完十个病人后就病倒。但即便如此,她也只是简单休息一下,就又重新回到了岗位上。
“我既是医生,又是病人,在治愈别人的过程中,也是在治愈自己。”朱莹说,1997年她在湘雅医院进修时,有人还找到湘雅医院请她看病,“当时好多医生对我、对中医都刮目相看,这让我感受到中医带给我的自豪。”
在工作中,朱莹还非常注重学习。作为一名医师,她深深明白,光有想为病人解除痛苦的愿望还不够,还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
过硬的本领,源自朱莹平时的爱学习。从小时候开始,她就特别喜欢看书。“在书本上,我解决了临床上的困惑、难点。除了问老师外,我基本都是向书本求真知。”谈起学习,朱莹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坚持看至少一个小时的书,并认真做读书笔记。”

教学相长 以德为先带学生
“我带的学生,不能只说不做,也不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要拥有良好的品德,能够胸怀济世之心,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的人。”朱莹告诉记者,几十年来,她很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一直坚持用“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
为了培养好中医后备人才,朱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每周组织一到两次讲课或讨论,与医生和学生们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在朱莹看来,培养学生,更多的是要靠言传身教。“当老师的不能只是在课堂上讲,更重要的是要身体力行,带着学生一起做实验、出门诊。”朱莹说,“当老师还要以德为先,要帮学生扣好走向工作的第一粒扣子。”
“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跟自己的学生在一起。在出门诊时,我还建了一个特殊病历文件夹,方便他们回头学习我用的方子。”朱莹告诉记者,“如果现场碰到病人有特殊情况,我都会让他们来看。门诊结束后有时间,我也会给他们做总结。”
朱莹还很关心学生。每当看到学生朋友圈有什么不对劲,她都会第一时间找他们谈话。“只有跟学生融为一体,我才能走入他们的世界。”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朱莹注重“救心”更甚于育人。曾有一名研究生读了一年就面临被原导师退学的情况,朱莹于心不忍,收下了她。
在带她的时候,细心的朱莹发现,她常缺席课堂、随诊,最常做的是在宿舍睡大觉。于是,朱莹就找她谈心。“通过细心的观察,我发现了她患有抑郁症。再经过多次谈心,了解到她因为家庭要求高、压力大,与父母有矛盾,还有自暴自弃倾向。”
“先成人,再成才。”朱莹靠着这一教育理念,从她的病情出发,在耐心做好其父母的工作后让她休学一年,并叮嘱她坚持治疗。
女生休学回来后,朱莹考虑到她的病情,给她安排了压力小一点的工作,并且不让她值晚班。同时,朱莹还会经常询问她的思想动态,并叮嘱同门学生多关心她。“她现在已经成为外省省级医院的优秀骨干医师,还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朱莹说起这名当初差点退学的女学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如今,朱莹所带的学生,基本都成为了治脾胃病的中医医生。而她所培养的中医高精尖研究生及博士生,也有数十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朱莹带着坚毅的眼神说,“感谢父亲让我学中医,我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医,下辈子,我还会选择学中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