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6月02日> > 总第3011期 > 7 > 新闻内容
16岁女生遭侵犯:除了声讨犯罪,我们还应做什么
新闻作者:文/王曼曼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云南昭通一名16岁初中女孩被同学父亲强奸在学校宿舍内分娩的新闻让社会舆论愤怒,我们在声讨犯罪之余,还应该反思,针对这样的问题,社会还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要做好前置预防,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宣传。新闻报道提及受侵害女孩的家庭情况时如此描述:“父母年迈,在家中种田,经济状况不好,哥哥在外务工,也没有及时发现。”一个女孩独自乘坐成年男子的车上下学,女孩一直没回家等现象,都未引起其父母的警惕,由此可见,未成年人保护理念在其父母身上乃至是当地都未普及。当地有关部门要继续深化推进性教育的前置预防工作,可以尝试研发或者引进性教育、自我保护等系列服务,开展性教育第二课堂等多手段结合,建立家庭和个人自我保护防范意识的前置防线。
其次,要向当地民众宣传科学的未成年人保护理念,以避免受侵犯后的未成年人受到二次伤害。案件中女孩的哥哥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一家因此事在当地饱受争议,甚至遭到人身攻击。当地民众传统封建的贞洁观和羞于谈“性”的认知,使本该被同情和关怀的受害者及其家庭被议论和攻击。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科普性教育,并强调性侵害是违法犯罪行为,形成讨论“罪行”而不是“事件”的舆论氛围。
然后,还要细化学校的管理,并加强学校内的性教育工作。在警方调查过程中,校方称因校服宽松,未注意到女孩的异样。而女孩被人侵犯后,不敢声张,也不知怎么处理,一直住在学校,也不知道自己是怀孕了,可见,这个16岁女孩几乎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需要对师生定期开展性教育,并建立对学生的心理、精神关怀机制。
另外,当地还可以参考“五社联动”机制去构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与支持体系,由地方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和学校紧密合作,同时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并积极争取社会慈善资源助推发展。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协调整合以上资源和力量,并发展社区志愿者,强化人力依托,做好预防性侵犯教育、定期开展隐患摸底排查、评估反馈制度落实情况、危机干预、创伤后康复跟进等全过程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