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5月26日> > 总第3010期 > 13 > 新闻内容
辣妈研习院
新闻作者:王建平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生遛狗捡到51万#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捡到了51万,你会怎么做? 近日,一则新闻引发热议,上海一对小学生姐弟在遛狗时,无意中在路边发现一笔“巨款”,两人当即决定报警并将钱物归原主。警察清点后发现袋子里是20多捆人民币,金额高达51万元。姐弟俩的故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人们纷纷为他们拾金不昧的精神点赞,不少网友留言,“真是两个好孩子,家长肯定也教育得好。”
从这则新闻,可以看出,孩子具有优良的品德多么可贵。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优良的品德呢?
发挥榜样力量,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12日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人,给孩子奠定一种好品格、好人格,这才是孩子一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石。父母和老师们一定要明白,品德比知识更重要!
然而优秀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的教养和品行,主要取决于父母榜样的作用和日常引导。 简单说,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
这样的道理好像大家都懂,可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却发现有些父母的言行却不那么一致。比如:你教孩子过马路要走红绿灯,但一个人时就随意过马路。你教孩子要讲诚信,可你对孩子却经常出尔反尔……因此,家长要想孩子拥有良好的品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言传身教,才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榜样除了父母,还有身边的榜样。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多发掘正面事例,并善于引导,比如:“你看,那孩子跌倒了,头都流血了,他没哭,自己爬起来,多勇敢哪!”“你看,他搀着盲人爷爷过马路,多好的孩子啊。”“那些抗疫的白衣天使多可敬啊!”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早期人格发展中,学习别人的言行和思维,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当孩子看到他他身边的小伙伴做好人好事受到老师表扬时,他也会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伙伴学习。所以,父母多引导孩子向优秀人物学习,效仿身边的榜样,并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强化这种行为,就能在孩子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有表扬奖励,但也要给孩子规定一些行为准则。孩子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毕竟有限,而父母又不可能一直跟着孩子。因此,父母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可以做。当孩子犯了品德方面的错误,应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是有必要的,是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的。
此外,家庭和学校都会对孩子进行品德培养,虽然培养的内容与方式有差别,目标却是一致的。对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在课堂内外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父母要给予支持,不能说风凉话、不配合,否则很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作用,抵消教育效果。当家庭品德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保持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