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4月07日> > 总第3004期 > 9 > 新闻内容
直击长沙被封控的2万人小区:有些事,永别忘
新闻作者: 文 :今日女报/凤网特约记者 付瑞芳 连环画:邓魏 漆焱林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从2015年搬到阳光壹佰国际新城,我已经在这小区住了七年。
闲暇时,我常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人来人往,感叹这个小区近7000户、两三万人,可自己认识的邻居屈指可数,我跟他们说过的话寥寥无几。跟很多人的感觉一样,邻居成了这个世界上距离我最近的陌生人。
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小区因疫情被封控,我们与外界物理隔离,可人心却越来越近。
这一周,是我终生难忘的七天。   

当两位确诊者真诚致歉后……
3月26日(星期六)清晨,很多人刚一起床。突然间,传来了阳光壹佰国际新城因疫情被封控的消息。
一时间,各种情绪喷涌而出,恐慌、不满、焦虑……弥漫在整个小区。很多问题在我们的脑海翻腾:确诊的邻居住哪栋?我们会不会是密接者?
接下来的日常生活该怎么办……
庆幸的是,阳光壹佰各微信群的群主,迅速开始转发官方消息和社区居委会的通知,不断发声引导大家相信党和政府,齐心协力,共同抗疫。
接下来这一幕,让我们很多人被暖到了。
官宣出来不久,80栋的钟老师和22栋的唐老师,两位被确诊为“阳性”的邻居,先后在群里真诚致歉。
让人没想到的是,群里的信息突然像潮水般涌了出来:“祝早日康复”“赶紧好起来”“老师好好配合治疗,早日回来”……安慰与祝福的话语一遍遍被刷屏,阳光照进了大家的心里。
看到这里,我突然感觉眼眶湿润起来:这些人,还是平日里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吗?他们分明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啊!   

80栋里,最受欢迎的人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很多长沙人无法出远门,还有一些人压根就不能出门!
因为阳光壹佰小区80栋有确诊者,所以这里的300多人,从2岁孩子到80岁老人全部“禁足”在家,“连蚊子都不能出进”。每天,他们能见到的,只有上门进行核酸采样的长沙市第四医院的医护人员。
每天6位医护人员,两人一组,给大家做核酸检测。她们成了这里的“新邻居”,也成了住户们最想见到的人。
80栋住户施树英说:“封楼管理,不缺烟火气,缺的是人气。小姐姐清脆的声音,防护服掩盖不住她们的活力。如今,我们除了网络,几乎与世隔绝,这些小姐姐的到来,让楼道里充满了生气。”
有个住户说的一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有一天,两位姑娘又来做核酸时,有个姑娘不断地安慰我们,有那么一会,我透过防护镜,看到了她不断地撑眼睛,接着,她不经意地倚靠在门边,那个小动作,让我感觉到了她的无比疲惫。那瞬间,我忍不住流泪了……”
后来,我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这两位“小姐姐”分别叫——程水和潘玉娜。
程水说,这几天,因为天气不好,面屏看不清,一些住户为她们打手电筒查看信息,有的很紧张,有的还哭了,也有的因为多次采集而情绪不好。
于是,她们隔着距离做呼吸操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用读字母的方法教小孩子们张开嘴;用着各种各样的姿态和神情,逗着2岁的小孩,哄着80岁的爷爷……
潘玉娜还给我发来了许多照片。她说,这些照片让她看哭了:
在一个住户的门上,贴着一张纸条,写着:“5人,辛苦了,谢谢”。这些信息是为了让她们少敲一次门、少张一次嘴,最大程度地减轻她们的工作量。
有一楼的电梯口,贴满了充满童趣的画,是两个宅家的小朋友每天用心用情画出来的,用来表达对她们的感谢和抗疫必胜的信心。   

隔离!吃喝该怎么办
3月26日的前一天,正好是星期五,上班族一般会在第二天周六买菜,好好地与家人欢聚。
尤其阳光壹佰小区居住了不少大学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教职员工,他们有回小区过周末的习惯,平时家中没有储备什么生活物资。
3月26日一觉醒来,小区被封控后,很多人家突然为难起来——该拿什么填饱肚子?这时,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邻居们主动把自家能拿出的菜供大伙应急,有些邻居还积极联系商家,争取尽快找到各类必需物资。
有一对30岁左右的夫妻,自从小区封控后,迅速利用微信组建了“阳光壹佰邻居买菜优惠群”。
很快, 1个群就变成了5个群,几个群很快就有了上千人。
每天,两人买货,统计分发,不辞辛劳、不畏危险地一趟又一趟为大家把新鲜菜送到小区门口,又由志愿者送到各家各户。
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菜,居然比外面超市里卖的还便宜。甚至这期间,他们决定货到付款,确保大家放心、满意。
有一天,群里有人@老板娘,要他们送菜去别的小区。没想到,她一口回绝:“可惜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给你们送,因为你们可以出门,而阳光壹佰小区除了四期以外都被关着,我们只能优先阳光壹佰小区的,我们配送都是优先1、2、3期,4期最后。”
几天下来,大家都被夫妻俩的善举所感动,纷纷称他们是“良心老板”。有人还主动给他们当志愿者,帮忙整理清单、送菜。
11栋住户秦冬梅告诉我说,这对夫妻起早贪黑,一天跑几趟批发市场,让我们拿到的菜价格不仅比周边的都低,而且非常新鲜。
秦冬梅还动情地说,别的小区订货,他们夫妻俩都全推掉了,一心一意保障阳光壹佰封控区的“菜篮子”,让我们觉得外面有家人挂念着,能安心地居家隔离。   

当幼崽独自被隔离在家
在隔离过程中,对于有些人来说,最担心的是,孩子或老人独自被隔离在家里。
有一件事,让我感觉无比温暖。
83栋住户邝女士就遇到了这么揪心的事——年幼的儿子独自被隔离在家,生活无人照顾,可她家其他人却因防疫要求无法进入小区。
她一度崩溃。
同栋邻居汤婷得知后,主动提出:“你们在外面放心吧,孩子的温饱我来管!”
汤婷每天换着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放到邝女士家门口的鞋柜上,让孩子拿进去吃。她每次还特意跟邝女士视频聊天,拍下饭菜,让邝女士放心。当邝女士提出买些菜送进来时,汤婷婉拒了。汤婷说:“没事,我们一起渡过难关。”
爱,在一粥一饭中,一直隔空传递。
这几天,发生在阳光壹佰封控区里的,还有很多很多温暖故事——
有帮忙辅导孩子学习的老师、有线上解答病痛问题的医生,有出钱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的老板,有时刻在线答复邻居各种问题的志愿者,有四处奔波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工作人员……
当然,这些故事,都不是什么感天动地的事情。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原本就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啊,有的,只是触动人心的细小温暖。也正因为无数的细小温暖,构建了我们温暖的家园。
在这场严峻的考验中,大家患难与共,守望相助,原来身边距离最近的陌生人,成了今日自己最值得信赖的亲人。

重塑“后疫情时代”的邻里关系
文 / 邓魏
当疫情袭来,“禁足”家中,一群集聚在钢筋混凝土里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得不共同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问题。这时候,我们能切实感受到,无数来自邻里的善意和情意向自己涌来。
这些感觉,久违了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邻居已经成为一种尴尬的存在,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城市生活的我们,被挤进钢筋混凝土间。为了生活,我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我们有了自己的圈子,总是觉得无暇顾及身边的邻居。我们感觉到,在信息化社会里,完全可以“足不出户,朋友遍天下”。我们甚至认为,在城里生活,与邻里之间保持距离是一种尊重……于是,我们常常想,认不认识邻居,真有必要吗?慢慢地,我们开始接受了一个现实——在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缩短,心理距离疏离”,更可怕的是,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可是,当一场疫情来袭,城市的一切放慢,有的人甚至被隔离。人们漂泊在那个速度快捷却又虚无缥缈的网络空间里,求助不了城那边的朋友,也指望不上山那边的亲人。
只有这时,我们才开始有了深刻的反思和切身的感受。
我们开始感到:城市越来越巨大、越来越热闹,而我们越来越孤独,我们也许已经察觉到了,邻里交往,其实已成为我们社会关系中缺失的一环。我们开始反思:在交通发达、物流畅通、信息迅速的现代社会,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度已经越来越高,人际关系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邻居其实是这场“蝴蝶效应”里最先被波及的。我们开始审视:对门的人是谁?我能敲开他的门吗?如果在这次疫情中,有紧急情况,我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吗……
于是,在疫情发生后的短时间里,我们以及我们的邻居开始尝试着去改变——
在这个小区里,居住了10年不认得一人,可隔离才10天熟识了百个;从没打过招呼的邻居给孩子的蚕宝宝送来了桑叶;物业的大叔送来了一捆捆蔬菜;对面的大姐主动帮忙照料孩子……这些点滴,让我们感慨万千,甚至泪流满面。
其实,无论是《孟子题辞》里“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是《左传》里“非宅是卜,惟邻是卜”的辞句,古人,早就无数次告诉我们——邻里友爱互助的重要性。而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在冷漠的钢筋丛林里,这种互相温暖、互助友爱,不是更为重要吗?
亲爱的邻居们,在后疫情时代,希望我们能记住困顿和无助之时递送的温暖,留住疫情教给我们的善意与情意。也希望我们都把“邻里就是家人,邻里就是朋友”的理念,外化为一种生活常态和行为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