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3月31日> > 总第3003期 > 13 > 新闻内容
有爱有笑的“情绪场”
新闻作者: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长沙部分区域的中小学校应疫情管控要求已停课。一些孩子和家长过起了居家隔离上网课的日子。疫情反复,人们都在默默期待疫去春来。很多家长们在朋友圈里用图文记录下了隔离生活的状态、心情和感受。这些文字和图片,让我们看到,生活或许无常,但未来依然可期。   
“甩手掌柜”老爸带两娃居家隔离
家长:梁先生
“中餐从煮饭到洗菜切菜装盘,把做好的饭菜端到餐桌全部是大娃一个人做好,我厨房门都没进。”家长梁先生家的两个娃都因疫情停课了,3月28日是他请假居家陪两娃隔离的日子。难得一个人带两娃在家,当“甩手掌柜”的爸爸开心地炫耀起了9岁的大女儿懂事又能干的样子。梁先生的朋友圈引来一圈家长朋友点赞。梁先生感慨地说,“疫情突然,但突然感觉孩子一下大了,我要老了,哈哈。”   

和9岁儿子一起居家隔离四天
家长:张女士
家长张女士跟读三年级的儿子一起隔离也有4天了,她在朋友圈特别点赞学校老师上网课时的细致认真:“特别感谢中小学生课程平台,班主任张老师和副班主任黎老师,一下课就短信告诉我今天上课的内容、作业布置的情况、前一天家庭作业反馈,细致到数学算式的进位点都有特别提醒……”   

初三儿子要居家隔离,焦虑又紧张
家长:彭女士
长沙家长彭女士儿子读初三,马上要中考了。3月26日,突然因为疫情,学校停课,孩子居家隔离上网课。3月28日,她在朋友圈忧心忡忡地写道:“初中遇到几次居家学习,每次出来之后,成绩都下滑,我这次想着要好好守着他,他一会上厕所,一会要跟我说句话,正式被隔离的第一天,开始得好艰难。”好在,几天后,彭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学校老师全天网络监控上课情况,孩子还是自觉了不少。   陪高一儿子一起居家隔离
家长:刘先生
家长刘先生的儿子正在上高一,3月26日收到了学校停课居家隔离的通知。刘先生的健康码也变黄了,只能陪着儿子一起居家隔离。之后,又听说,学校要接一部分学生到定点地方去隔离,他们早早为儿子收拾好了行李,刘先生在朋友圈留言道:“16岁儿子要独自隔离生活了,虽然是第一次离开爸妈,但我们都对你有信心,儿子,加油!”   

高三妈妈的留言感动网友
家长:高三孩子妈妈
一位高三孩子妈妈在朋友圈的留言被很多家长转发,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高中三年,疫情三年,高考倒计时也只有71天了,陪读的日子里走过的点点滴滴,只有走过的家长孩子才能体会。高一时想你考985,高二时觉得211也行,高三乃至现在最后71天,妈妈只想你健健康康熬过这些日子,考到哪里就是哪里。从此,你追你的梦,遇到你的爱,我原路返回……”疫情之下,高三的孩子更加不容易,这个妈妈的留言里饱含着深深的母爱和期待,感动了很多人。   

专家:利用家庭“情绪场”,帮孩子摆脱不良情绪
疫情的突如其来,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心理层面的波动,居家隔离久了,难免会带来亲子关系的紧张。如何做才能摆脱不良情绪?家长和孩子又该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呢?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研员、教育学博士彭玮靖老师表示,首先要正确看待疫情信息,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在分享有关信息或回答孩子的关于“疫情”的疑问时,一定要用符合孩子年龄的通俗的语言讲给孩子听,可以轻描淡写一些,一定要多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有信心。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一定要引导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不要过度关注疫情相关报道,不要轻信疫情相关小道消息,避免陷入视讯信息轰炸中。让孩子永远心存希望,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
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心理边界,尤其对渴望独立的青少年而言,更加希望有独处空间,而平时在学校活动就给予了他们自主性。但隔离之下,家长和孩子整天困在一起,活动边界模糊,不仅自主空间减少,双方的各种“缺点”和“问题”还不断被放大,造成冲突不断。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家庭就是一个“情绪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家长的情绪也会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孩子,也许家长自己会因疫情、隔离而紧张不安,但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我们要意识到自己镇定地应对疫情,积极地配合政府抗击疫情的各项政策,履行好疫情防控中的“个人责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其次要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学习、工作节奏被打断,可能会影响原本的生活作息,家长可寻找一些有趣益智的亲子游戏陪伴孩子玩耍,或带孩子看一些平时没时间看的书,做一些有趣的小手工,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尝试制作各种美食,帮助孩子耗费“无处释放”的时间与精力,并维持规律的作息。
最后要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当他们出现紧张、不满、焦虑的情绪,这都是正常反应,不要刻意压制或责备,而是要积极倾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也可以鼓励用绘画、写日记等方式表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